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經濟新常態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本文概述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及其現存主要問題,圍繞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創設現代金融體系四個層面,探討了社會主義制度下推動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制度;市場經濟;經濟新常態
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與經濟下行壓力的日益增大為市場經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我國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背景下,應客觀審視當前經濟形勢,牢固依托四大因素支撐經濟長周期發展,基于社會主義制度特征與我國現實國情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完善與深化,更好地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概述與現存問題
?。ㄒ唬┥鐣髁x制度下的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社會大生產下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的經濟形式,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產物,既強調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借助政府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經濟缺陷。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進行了調整與補充,其一是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充分肯定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性地位,借助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促使我國企業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其二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通過活躍市場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其三是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借助政府管理手段彌補市場經濟不足;其四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其五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ǘ┈F存主要問題
1.市場作用難以發揮
長期以來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承擔主體性地位,借助宏觀調控手段拉動經濟發展,然而該模式下市場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違背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導致市場無法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定價、國企壟斷、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根治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2.政府職能定位不清
政府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定位不清問題,首先體現在職能越位層面上,政府對市場存在過分干預的問題,致使資源配置失調,社會組織難以實現自我管理,市場資源在國有企業中的壟斷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規則;其次體現在職能缺位上,主要指政府在市場監管上缺乏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在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存在職能缺失問題,公共服務不完善、行政審批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影響到市場秩序的建設,阻礙社會經濟發展;最后體現在職能錯位層面,主要指政府對自身職能界定不清,政企不分、管理部門職能交叉等問題普遍存在,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經濟運轉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
3.經濟結構與分配制度不合理
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產業結構失衡,三大產業比例、發展速度不均衡;其二是城鄉區域結構不平衡,貧富差距、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分配制度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城鄉、區域與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上,加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4.信用過度擴張問題
雖然信用擴張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然而當前我國整體債務結構存在失衡問題,經濟增長過度依賴銀行信貸,加劇了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問題,為市場經濟發展增添了不穩定因素。
二、社會主義制度下推動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具體策略
?。ㄒ唬┏浞职l揮市場主體作用,健全市場體系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著重強調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應運用市場自身機制進行資源調配,在價格、競爭與供求方面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首先體現在價格層面,市場經濟發展務必要牢固遵循價值規律,在物價改革實施的基礎上將政府定價權歸還給市場,推動物價改革在油、電、醫療等不同領域的深入實施,依托價格改革發揮對社會生產與供給的調節作用,并針對價格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建設,嚴厲打擊惡意破壞行為,以此保障價格機制的平穩運行。其次體現在競爭層面,借助合理有序的市場競爭發揮優勝劣汰作用,最終使質優價廉產品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更好惠及民眾,并借助市場競爭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資源流向更具發展前景的產業領域中,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平臺,進一步創設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最后體現在供求層面,供求規律是市場經濟維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在此應依托市場自然供求規律調節產能問題,避免因外力作用造成產能過剩,借助供求杠桿推動區域范圍內資源的合理流動,更好地推動區域間的平衡發展。
?。ǘ┓e極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
當前政府已通過簡放政權實現自身職能轉變,加快朝向服務型政府的變革。首先應基于政府職能角度出發,在市場活動中重新界定政府職能范圍,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之間的關系,合理發揮宏觀調控與監管手段規范市場建設,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同時積極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借助適當放權使社會組織的力量得到充分發揮;此外還需要合理調節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解決職能重疊、多頭管理、權責脫節等問題,使政府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其次需建立高效精干的政府機構,充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進行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能確定,結合特定職能明確部門權責分工,實現辦事流程的精簡化,創設扁平化管理機制,并推進行政審批與許可制度的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提高政府機構辦事效率。最后還應建立相關法規制度體系,利用法規制度限制政府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減少尋租問題,引導政府在依法行政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
?。ㄈ┩晟片F有宏觀調控機制,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由于市場并非萬能的,倘若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調節作用失靈,則還需借助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彌補市場經濟不足,完善現有宏觀調控機制,為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提供有效引導。首先應樹立科學的宏觀調控目標,基于戰略導向層面進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制定,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進行現有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以此為經濟發展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其次應當創新宏觀調控理念,實現總量與定向、短期與中長期、國內與國外、改革與發展之間的協調并重,結合我國現實國情進行宏觀調控工具的創新利用,針對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進行完善,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最后還應當進一步深化改革,基于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與區域的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積,實現經濟結構與市場經濟秩序的調整與優化。
?。ㄋ模﹦撛O現代金融市場體系,推動金融監管完善
此外,還應當積極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創設集商業性、開放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于一體的金融機構體系,助推中小微金融組織與民間金融機構的發展,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同時應當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創設多元化金融服務方式,借助新型債券、期貨、保險等產品實現融資方式的推廣與創新,進一步完善現有金融基礎設施,保障金融市場的透明化、高效率運轉。最后,還應當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引入流動性與杠桿率等國際監管手段彌補現有監管真空問題,重新界定金融監管職責與風險處置責任,針對違法金融活動予以嚴厲打擊懲處,配合存款保險制度、差別費率機制、浮動匯率制度的建設,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流動性、擴大交易需求,從而為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經濟新常態是我國階段性發展特征的集中體現,也為經濟發展決策戰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在此應重新審視社會主義制度下市場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建設現代金融體系,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喬 榛.《資本論》的邏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選擇[J].當代經濟研究,2018,(3):31-39.
[2] 楊雨莛.經濟體制改革下我國政府與市場經濟關系的認識[J].經濟研究導刊,2017,(3):3-4.
[3] 周叔蓮.我對中國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5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