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監管指標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從商業銀行誕生開始,收益與風險就共同伴隨著商業銀行的發展。商業銀行追求的最終目標是高收益,但是高風險卻是商業銀行為了取得高收益而必須付出的代價,風險的發生和進一步惡化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造成侵蝕,甚至對它的生存造成威脅。有鑒于此。文章從商業銀行的地位、概念、特性以及相關監管指標的理論基礎上。以某商業銀行數據為例,對其部分的監管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并且提出有參考性的解決意見和建議,以達到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日趨完善以及我國銀行業的長期穩步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 監管指標
一、引言
商業銀行,不是一般的企業,因為銀行以其吸收的存款發放的貸款,存款是主要的營運資金,自有資本占比卻相當低。這正表明,銀行本身就自帶著風險。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風險恰恰是金融機構風險的代表。從最開始的資產業務管理到負債管理,進而到兩者相結合;再到上世紀80年代的“巴塞爾協議”的產生,這一協議為保護銀行的安全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接下來的震驚中外的金融危機,其中最有名的是:巴林銀行、大和銀行的倒閉,然后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國際大銀行的倒閉;然后是最為嚴重的2008年金融危機。而我國在加入WTO后,商業銀行的生存與發展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風險,但我國傳統的風險防控卻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因此,有必要對西方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形式與模型進行對比分析,對我國的經營環境與競爭方式進行分析并找出不足。
二、風險的定義與特征
(一)風險定義
廣義上是指:在平常的業務活動中,商業銀行由于要發生的和已經預測到的不一致,而導致最終的結果也會出現偏差,使銀行蒙受損失或者是不利于獲利的事情發生。而狹義的定義僅僅是指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筆者看來,商業銀行風險是:商業銀行由于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所產生的各種會讓經濟承擔損失的后果。
?。ǘ╋L險分類
經過巴塞爾委員會的決議,銀行風險共有八類。本文將著重闡述其中的信用和流動性風險。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信用活動中最為古老以及最為傳統的風險。對于商業銀行來講,信用風險是一種綜合式風險,因為,其主要來源是商業隱含的債務人,那么,一切形成債務人的信用交易都有可能存在著信用風險。例如:貸款人拖欠銀行的利息、死賬、呆賬等。
2.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銀行為了滿足借款者的資金需求以及存款者對于提取現金需求而應有的能力。該風險也是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的,分別是以資產為主和以負債為主。資產的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者之后,但是借款者不能按時將借過的資產歸還給銀行,而給銀行造成的損失的情況。而負債的流動性風險則是指銀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經過不同的渠道等等搜集來的資金,用于存款的業務,但是,事情的內部與外部不協調,規則的不正常的波動,而導致的銀行資金連接不上,之后帶來的沖擊和損失。
三、監管指標
用來測量和評估銀行經營風險的指標有很多,但是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將其分為3個層次:(1)風險水平層次。用來表示當前風險水準的狀況。(2)風險遷徙層次。用來表示當前的風險變換程度。(3)風險補償層次,用來衡量商業銀行在發生風險后,對風險損失進行補償的能力。本文將重點說明風險水平層次指標。該層次的指標恰好與上文中所闡述的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一一對應。并且,這種層次的指標可以從大體上了解銀行風險管理水準,較為全面。風險水平層次指標不是動態的指標,而是根據某一時間點,已經擁有的數據進行的再一步的計算,因此,是一種靜態的分析指標。本文將主要闡述信用和流動性風險指標。
1.信用風險指標衡量商業銀行因為借款人不能及時償還債務及授信過度集中從而帶來的風險,包括: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不良貸款率以及全部關聯度三個指標。
(1)不良貸款率。定義:是用來評價在金融機構中信貸是否安全、資產是否安全的指標之一。公式:為不良貸款數額除以貸款總額,并且這一比率,不得高于5%。意義:計算出來的數值越高,說能夠拿回貸款的風險就大一點,數值偏小,那么銀行就會更加容易地收回放出去的貸款。
?。?)指標釋義。根據相關政策,可將貸款分為5個級別。分別是: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其中,后三類為不良貸款。
(3)單一集團的客戶授信集中度。定義:為對單一客戶的授信總額除以其資本凈額。按照規定,其不得高于15%。意義:如果單一集團的客戶授信集中度過高,超過了監管指標的范圍,那么商業銀行就有可能因為其授信集中度高,而產生信用風險。
(4)指標釋義。最大單一的客戶授信總額:在報告的期末,授信總額最高的一家客戶。授信: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的信譽有問題,而銀行便是作為一個擔保人的角色,它主要面對的對象并不是借款人,而是第三方,即非借款人,而所做的擔保的具體內容主要是包括:發生的賠償以及支付的責任。而資本凈額則是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和資產流動性狀況的一個綜合性情況。
2.流動性風險指標指標有:流動性的比例、核心負債的比率、流動性缺口的比率、備付金的比率、超額備付金的比率以及存貸款的比率,并且按照人民幣和外幣分別計算。
存貸款的比率。定義:銀行的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的比。中國人民銀行規定,此比值本幣項不得高于75%。外幣項不得高于85%。該得出的結果數值越高,銀行的盈利能力越好。但是,過高的存貸款比率也不是好事,因為貸款資產多,流動性差,風險高。
四、某商業銀行實例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2015-2017年某商業銀行年報數據為樣本,數據來源于某商業銀行網站中的信息披露部分。
(二)數據分析
1.不良貸款率。由表1可知,2016年的不良貸款比2015年減少2991.5萬元;2017年的不良貸款比2016年減少20322.8萬元,由此得出:該銀行不良貸款數值,在2015-2017年逐年下降,而且下降速度在逐年增加。2017年比2016年雖然次級貸款額在下降,但是可疑貸款額與損失貸款額比2016年卻有所增長。 由表2可知,該商業銀行在2015--2017年里,不良貸款率均沒有大于5%,沒有嚴重的風險問題。2016年的不良貸款率,與2015年同比下降了0.32%,2017年與2016年同比下降了0.32%,這不僅僅說明商業銀行拿回貸款的風險在逐年減小,也說明這種減小的趨勢是平緩的。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雖然不良貸款率在下降,但是貸款總額的增加趨勢是不可小覷的,2016年貸款總額與2015年同比增長7474774.6萬元,2017年貸款總額與2016年同比增長9771109.7萬元。因此,這不排除銀行用新進來的資產來“掩蓋”相關數值與比率實則上升的真相。
2.單一集團的客戶授信的集中度。在研究該商業銀行的2015--2017年的年報中,發現年報上用二級指標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來代替一級指標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因此,本文引用年報中的數據,來進行實例研究。
由表3可知,該商業銀行的資本凈額是在逐年上升的,2016年資本凈額比2015年增長了37.23億元,2017年的資本凈額比2016年增長了108.35億元,由此可見,該商業銀行在2015—2017年間,資本的充足性與流動性狀況有利好趨勢,并且這種趨勢是加速的。
由表4可知,該商業銀行2015-2017年,最大客戶貸款比例均在人民規定的范圍內,即都沒有超過10%,并且,遠遠低于10%。但是,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卻在逐年上升,2016年的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比2015年增長了1.07%,2017年的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比2016年上升了0.5%,雖然幅度在減小,但是,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總體卻有增長的趨勢。這說明授信集中度在增加,有可能引起信用風險,這點值得我們注意。
3.存貸款比率。由表5可知,該商業銀行在2015-2017年里,存貸款比率都沒有超出監管指標,即都沒有超出75%,2016年與2015年存貸款比率同比上升0.72%,2017年數值與2016年數值下降了5.18%。但是2015年與2016年的存貸款比率竟然高達73.24%與73.96%,這與人民銀行所規定的75%的監管指標,差距較小。這點值得我們注意。
五、結論及對策
根據上文所描述的,該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的不良貸款比例結構和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上以及流動性風險中存貸款比率上是存在問題的。下面,將對其產生的問題作出分析,并得出相關的建議與意見。
(一)主要結論
通過對該商業銀行的數據分析,本文得出有關該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的主要結論如下:
1.該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數值以及其比率是下降的,這作為監管指標來看,是可以接受的,這也說明商業銀行在始終貫徹著國家的政策,盈利能力在提高,貸款的結構也在趨于完善。但是,不良貸款的內部數值問題,有待改善,比如次貸與損失類貸款,其數值是上升的,之所以總的比值在下降,具體是因此作為分母的總額的數量也在上升,因此,掩蓋了不良貸款的本質問題。這一點,就預示著在不良貸款監管方面還是存在缺陷的,并且也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的。
2.該商業銀行有關于單一的客戶授信集中的問題,雖然比值仍然是處在規定的10%以下,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數值有上升的趨勢,而在現今社會,授信度以及授信總額已經提到了議事日常,而5%的單一客戶授信度,已經超過了10%的一半,因此,有必要用適宜的方法來處理相關的授信問題,使其沒有產生信用風險的基礎以及能力,這樣,銀行因為信用風險而引起的損失就有可能減小。
3.從該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我們可以看出,流動性在銀行改革后得到了明顯改善,資產負債結構逐漸趨于合理,銀行的變現能力也在增強,但是存貸款比率近年來的越來越接近75%,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注意,我們研究的就是風險的防范問題,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仍然較差,需要進一步地提高流動性水平。
(二)有關對策
1.不斷地提高競爭力,改善資產流動狀況。我國的銀行要想走得更為長遠,盈利能力更強,就需要制定出符合與中國國情的體系和方法。商業銀行要繼續加大吸引優質客戶的力度,有效增加存款、貸款增長率,立足自身發展特色業務和金融產品,以此實現資產流動性的增強。
2.減少不良資產,加強銀行資產的穩定性。降低不良貸款率,優化貸款結構,提高貸款質量,對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商業銀行應通過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完善信貸管理體制.加快金融法制建設,協調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等方法來實現銀行資產質量提高的目標。
3.注重人才培養,優化管理結構。根據相關分析結果,員工素質較高、服務滿意度較高的銀行,盈利能力也越強。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培訓機制,引入新的激勵機制,培養人才管理文化的相關理念,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同時還要精簡人員,減少管理層級,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從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六、結語
根據上文我們對商業銀行的重要地位、定義、分類以及風險監管指標的理論基礎上,以某商業銀行為例,對其部分風險監管指標進行分析,并且得出其在不良貸款、授信集中度以及存貸款比率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參考性的建議和意見,以實現長期穩步發展以及盈利的目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5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