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教學有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西方經濟學是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與核心課程,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目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其現狀與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教學改進
西方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同時管理類專業也系統開設西方經濟學。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升級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急需大量具有扎實理論功底、掌握經濟學知識的創新型人才,由此該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的基礎與核心,學習效果的好壞決定了學生理論基礎是否牢固,甚至決定了學生未來的學習潛力和前景,因此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對于財經類院校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這不利于專業素養提高及人才培養,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具有很強必要性。
一、西方經濟學教學現狀和問題
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學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所有經濟類專業均十分重視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教學大綱中都將西方經濟學列為基礎必修課。但西方經濟學本身比較抽象,所用數學公式、數學推導較多,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加之一些高校一味追求高的考研錄取率,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答題,導致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更多停留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甚至背名詞解釋之類的教條化知識,對于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相對較少。具體來看,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ㄒ唬┙滩慕y一化
目前國內高校大多選用高鴻業教授主編的西方經濟學,甚至非經濟管理類學生也用該教材,許多高校還將其作為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教材。作為國內使用最多的西經教材,其理論體系清楚、知識量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教材結構安排欠妥、前后脫節、錯漏較多,同時該教材語言比較難懂,很多名詞解釋得讓人看不懂,對初學者來說不易理解其內容。雖然該教材由第一版修訂到目前的第六版,但書中問題并未得到徹底解決,甚至問題越來越多。
(二)教師講授為主
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龐大、內容繁雜,包括微觀、宏觀兩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供求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均衡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以及要素分配等;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國民收入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等。從教學時間安排來看,一般安排一個學年的時間(但往往不夠148個學時),由于內容龐雜、時間緊張,教師為了在既定教學時間完成教學內容,不得已采取課堂講授方式,有時甚至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師生之間較少互動。課堂上教師一邊講解相關理論知識,一邊放映PPT課件,學生低頭做筆記、在教材上用紅筆劃重點或者用手機拍下一些課件,師生基本上沒有交流。在這樣的西方經濟上課堂上,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滿堂灌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對問題的思考而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無從知道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
?。ㄈ┻^于數理化
與《財政學》、《政治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等其它課程相比,西方經濟學中很多知識和理論通過數學公式推導、表達、計算。比如彈性理論中弧彈性和點彈性、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IS和LM曲線的推導等都需要用到微分等相關數學知識。教師在講解西經內容時,也大量使用數學推導,或講解很多微積分計算題。教師講課時往往也舍本逐末,對模型經濟含義、各變量關系一筆帶過,用大量時間講解數學證明和計算,把西經當成數學來上。這種做法割裂了西經理論與現實生活的關聯,導致學生對經濟理論和模型的經濟含義知之甚少,很多學生無法將不同概念、不同章節串聯起來,這難以培養學生的經濟學素養,更不用說用所學理論去解決社會問題了,并用相關理論去分析現實問題。
?。ㄋ模┱n時安排有限
不同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課時安排有所不同,有的72個學時,有的96學時,有的108學時,有的148學時,有的甚至將微觀與宏觀壓縮為一個學期。西方經濟學需講授內容很多,然而課時數量卻往往很有限,但多的教學內容卻沒能和課時數相匹配,有的高校甚至大幅壓縮西方經濟學的課時數,如72學時內完成,這導致教學內容無法完成,微觀與宏觀很多內容無法上完,學生無法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對于后續專業學習與考研形成制約,不利于今后的專業學習與知識拓展。如宏觀部分的經濟增長內容非常重要,而學生又不具備自學該部分的能力,造成學生只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與知識,對很多內容一知半解。
?。ㄎ澹W生有畏難情緒
西方經濟學大都在第二學期開設。大一階段主要修高等數學、微積分、統計學等知識,在接觸西方經濟學時普遍覺得西經課程抽象、晦澀,很難學、很難理解,會產生畏難情緒,進而產生抵觸情緒,認為學習西方經濟學是聽天書,感覺難于上青天,在這樣的惡性學習情節和學習環境的循環下導致學生學習西經收獲不大甚至是學無所獲。在財經類專業中,西方經濟學的補考率與重修率基本是最高的。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提升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不是立桿見影的事情,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互促的結果,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目前最迫切的是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能一講到底,充分利用課堂實驗、課堂案例、課堂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ㄒ唬﹪L試課堂實驗經濟學
課堂實驗是一種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學原理的簡單游戲。教師依據經濟學原理設計特定場景,通過模擬現實經濟社會使學生置身其中,讓學生扮演消費者、生產者等角色,在游戲式的模擬經濟活動中,使學生主動進行獨立思考做出決策,并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和認識。通過經濟學實驗教學,可以改變以往過分注重老師講而忽視學生學的教學弊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目標。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使學生置身其中,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積極參與、勤于思考、獨立決策,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經濟學素養。教師可以選擇微觀部分的市場均衡價格理論、市場理論中的不完全競爭市場,宏觀部分選擇博弈論、信息不完全等內容進行經濟學課堂實驗。 ?。ǘ┍M量采用本土案例
現有經濟學案例大多來源于國外,學生沒有直觀感受,案例教學與啟發效果欠佳。教師授課時盡量采用本土案例,這樣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經濟學,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所學經濟學理論分析日?,F象。如講解消費者均衡理論時,可以學生在食堂購買米飯和饅頭數量為例,如何在米飯與饅頭間達到效用最大化;講解機會成本時,可與學生討論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多少,也可計算期末考試作弊的機會成本,有助于理解何為機會成本,如何度量機會成本;講解經濟增長理論時,可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經濟增長速度以圖表形式展示給同學們,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由哪些因素所決定;講解外部性時,可以舉例宿舍里通宵聊天、企業排污的外部性;講解公共產品時,可以學生宿舍衛生為例;等等。這些案例均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有些現象每天都在發生,但是學生從來沒有對它進行過經濟學分析。通過這些日常生活案例,學生會感受到經濟學無處不在,逐漸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身邊的事情,這實際上是學生開始形成經濟學素養的一種表現。
(三)增加熱點問題討論
學生的經濟學素養培養,不僅可從關注日常生活入手,也可從關注國內外熱點大事入手,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世界經濟形勢變化、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的變化、社會醫保改革、農村土地改革、房價、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加以關注。教師可將有關資料分發給學生,也可將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相關熱點問題可在課堂上討論,也可課后再進行討論,甚至可組織學生正反方開展辯論,也可以小論文形式考察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并作為平時成績。經濟新常態、一帶一路、亞投行、經濟下行壓力,這些都是經濟熱點,都可用西方經濟學理論進行解釋,討論這些問題具有非常必要性。通過國際國內相關熱點問題的討論,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熱情,最重要的是不僅讓學生增進了相關理論和概念的理解,而且學會如何運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
三、小結
從事西方經濟學教學多年,對西方經濟學教學的感觸與體會良多。教材選擇上,目前雖然西方經濟學教材可汗牛充棟,但真正適合本科教學的教材并不多,國內編寫的教材學究味太濃,往往把簡單問題搞得復雜化,開篇就是名詞解釋,而且名詞解釋又解釋得不清楚,把簡單東西說得讓人費解,而國外教材直接拿來使用也不適合,往往顯得過于簡單,表達與邏輯上也往往不符合中國的思維習慣。教學內容上,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純理論課程,需借助大量的圖表、公式、模型、數學來說明原理及理論推導,相對于其它課程來說顯得比較難,而且枯燥無味,一方面難以引起學習興趣,也使部分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同時這門課程純理論、多圖表的特點,決定了這門課很難講得生動活潑,無法通過大量案例講解達到教學效果,這在客觀上導致教師授課的沉悶。
從近年教學來看,要使學生全面掌握西方經濟學內容,為后續專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建議要增加教學課時,為了趕進度,很多內容不能深入講解,學生聽得一知半解,而且大量教學內容無法完成,這不得不說是教學的一個遺憾。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7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