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觀書有感》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說理詩,知道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小學五年多來,你一定積累了不少有關讀書的名言。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 指名說,師相機點評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則有關讀書的名言。(出示名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些句子都是關于讀書的名言,讀書在書面上還可以說成“觀書”(師板書:觀書),而且這三句名言說的都是讀書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我們還發現這幾句讀書的名言都是誰寫的?這些是朱熹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你了解朱熹嗎?
 ?。?)師簡介:朱熹,(強調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很多思想都成為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朱熹的詩作用詞講究,風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朱熹堪稱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看書累了,信步來到一個池塘邊,眼前的一塘清水引發了他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兩首《觀書有感》。
  2.初讀詩歌
  (1)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書有感》中的一首詩——觀書有感,生齊讀課題 師:何謂觀書?觀書有何感呢?
 ?。?)請同學們打開書讀讀詩歌,開始吧!(強調:讀詩時注意三個生字“鑒”“徘”“徊”和一個多音字“為”[師提示:朗讀全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美。借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同學們,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蹦隳苈曇繇懥?、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體裁),可它又和一般的七言絕句有不同之處,一般的絕句是逗句逗句而這里的第三句有一個問句,讀的時候要注意(強調反問句的讀法,語調往上揚起)指名讀,相機正音,再指名讀
  3.理解詩意
 ?。?)小組合作自學理解古詩意思。讀通了詩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吧。[自學提示:借助工具書或字典理解重點詞“鑒”、“徘徊”、“如許”、“為”、“活水”。借助重點詞語,說說各詩句的意思。思考池塘的水為什么就能這樣的清澈呢?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深刻道理]
  (2)小組上臺交流前兩句
  △“鑒”
  ·在這首詩里,“鑒”是鏡子的意思。半畝方方的池塘就像鏡子一樣清澈明亮。
  ·同學們,“鑒”在這課中是一個生字,上下結構,因為古代的鏡子都是用銅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個金字底。
  ·古人以銅為鏡,不用時,用軟布把鏡面遮住,用的時候再把它打開,這就是——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是什么意思?(來回地移動)
  ·藍天和白云一齊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動著,它暗示了我們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緩緩地流淌)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老師也非常喜歡這明麗清新的自然風光。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這兩句詩,看看你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指導朗讀
  ·師:多美的景色啊,你能讀好這兩句嗎?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你一定會讀得更好!熟讀成誦,咱們一起美美地背一背這兩句話。
  (5)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到這兒,你知不知道在這首詩里,作者主要描繪的是什么呢?(半畝方塘)同學們,半畝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們三個這樣的教室大小。那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半畝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詩中的一個字眼來回答?看看詩中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這個小池塘的清澈?
  4.理解寓意
 ?。?)同學們,這首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上課前,老師也介紹說這是一首與讀書有關的詩。可全詩28個字卻沒有提到讀書,這是為什么呢?詩人看到方塘,為什么會聯想到讀書呢? 可讓學生自由討論,師提示:朱熹的詩富有哲理,在這,他僅僅是在寫方塘,是在寫活水嗎?活水和讀書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交流(只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使方塘如此的清澈;同樣,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才能使人更聰明。)
 ?。?)原來,詩人是用半畝方塘來比喻,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不斷讀書,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啊?。◣煱鍟悍教燎?活水)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其中的深刻道理。同學們,朱熹先生把讀書的道理巧妙地藏在這首寫景詩里,以景喻理,使人們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觀點,真不愧為一個杰出的理學家。而像這樣的詩也叫“說理詩”。
  (4)背古詩:能背下來嗎?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深刻道理,全班一起試試。
  5.課堂小結
  同學們,朱熹先生說理巧妙,詩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話更是膾炙人口,成為千古名句。如今,這兩句話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請同學們銘記這千古名句,時刻警醒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汲取新知識使自己變得更加睿智。生齊讀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