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閱讀”有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舉國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的意義的重大不言而喻。然數學閱讀的重要作用,但卻不為大部分數學教師所重視,或者對此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僅是走形式,并沒有認真對待這一環節。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閱讀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小學生數學閱讀現狀與分析
  1.個別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認識模糊、膚淺
  大多數教師都認為數學閱讀是有用的,但當問及有何作用時,有的說不清楚,有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
  2.小學生沒有閱讀習慣
  本人對學生的數學閱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數學閱讀的“三零”現象比較嚴重;數學閱讀觀念為“零”現象,學生數學閱讀“零行為”,數學閱讀“零”能力,更談不上什么良好的閱讀習慣。問其原因大部分同學認為數學只要題目會做就行了,不需要閱讀,缺少對數學閱讀重要性的認識。雖有少數學生有閱讀習慣,但隨意性很大,閱讀缺少計劃性、次序性,懶于或者不善于做讀書筆記等等。閱讀不得其法,在實際閱讀中,認為只要進行了閱讀就能收到好的效益,殊不知,這其中有個會不會讀,善不善讀和怎樣讀的問題。由于數學閱讀有不同于一般語文式閱讀的特性,如果學生沒有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專門適合數學閱讀材料的方法,閱讀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數學教材講究的是準確性和概括性,有一定的條理性,知識之間聯系密切。每一課時的知識編排也有一定的順序,從準備題、例題、試一試到練習,一成不變。對學生而言,沒有多少新鮮感和吸引力。但數學教材是完成小學數學目的、任務的重要基礎,是教與學的橋梁和中介,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不容忽視。
  3.缺少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閱讀材料
  數學課外閱讀材料大多來源于生活,它們的內容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耐人尋味,而引人深省的《趣題妙解》、“名人軼事”等能極大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強烈激發其求知欲,從而引發學生主動自覺學習數學。然而,現行教育由于評價機制的滯后,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短視行為,致使學生的閱讀材料只有數學課本和學校指定的練習冊、模擬卷等,內容單一,使得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無從入手。
  二、小學數學教材閱讀的指導
  數學教材是專家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精心編寫而成的,因此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1.概念、定義、公式的閱讀
  數學語言比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義、公式等知識經過教師的“加工處理”學生咀嚼起來比較容易消化,但真正轉化儲存、與已有知識相融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常被教師安排的練習題所替代,而知識存儲的時間長短取決于表象知識停留時間、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說上課后五分鐘至二十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教師講完后給學生一段看書時間,就是學生咀嚼消化的時候。此時,可以讓學生將概念、定義、公式反復咀嚼,準確理解,排疑解難,這樣學生便會很快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終形成能力
  2.“讀一讀”、“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的閱讀
  在教學不同的知識時,由于所涉及的知識內容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課后閱讀材料。新教材設計有“讀一讀”、“你知道嗎”、“綜合應用”等課后閱讀材料。這一部分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和所學知識聯系也很緊密,主要是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內容一般都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3.習題的閱讀
  新課程背景下的習題更加貼近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呈現形式多樣化,除文字敘述外,還可以用表格、圖畫、對話等方式,適當增加有多余信息和開放性的問題,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價值的數學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涩F在經常發現有的習題孩子解答不出時,只要教師將題目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問題就出在學生在平時讀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教師應注意加強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培養。
  三、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1.搭建平臺,讓學生能讀
  閱讀需要時間,而學生的時間主要有兩部分:課堂、課外,當前課堂全被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所占用,學生很少有機會閱讀,課外時間則被大量的試卷、練習所包圍,因此教師要留出時間,可以每周開設一節數學閱讀課,每天騰出20分鐘的時間專門用于數學閱讀的教學,給學生閱讀的機會,形成學生閱讀的大環境。另外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材料、開展多途經閱讀、大力挖掘數學閱讀資源,如收集數學普及讀物、報刊、師生自辦數學手抄報等,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能真真實實地進行數學閱讀。
  2.巧妙引導,讓學生會讀
  (1) 以“讀”理解
  數學語言簡練、嚴謹、抽象。學習定義、性質時,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指導學生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
  (2) 以“讀”質疑
  以“讀”質疑就是帶著問題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數學語言簡練、敘述嚴謹,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不易理解。指導閱讀時,設疑要有層次性和啟發性,質疑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要主動,要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養成愛問、好問、會問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在讀題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個為什么,思維也隨之發展和培養。
  3.及時反饋,讓學生享讀
  在數學閱讀活動中,教師及時地反饋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并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撰寫數學日記,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表達數學思想和觀點的機會,滿足了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強烈愿望和需要,開啟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機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9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