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措施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以數學閱讀的教育價值為主要依據,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牢抓數學閱讀重點、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情景、科學安排數學閱讀時間、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做鋪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230-02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講,提高數學閱讀有效性勢在必行,其不但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影響到小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培養。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給予數學閱讀有效性高度重視,通過高效的手段,將其作用充分發揮,為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到新高度奠定堅實基礎。
1 數學閱讀的教育意義
1.1 有助于提升數學語言水平與表達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如繁雜性、抽象性等,是一種專門語言。不管是哪種語言學習都需要閱讀,學生通過數學閱讀能夠掌握數學語言,知道數學語言的具體含義,從而提升數學語言能力。同學之間的數學交流與學生同教材之間的數學交流都是通過數學語言進行的。為此,數學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為其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1]。
1.2 有助于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
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推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以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個性,深挖學生潛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預期目標,進而實現素質教育要求。個性化學習為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而其重心之一便是學會閱讀。為此,數學閱讀需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1.3 有助于全面發揮教材作用
數學教材為數學專業在某段時間內對課程標準與數學思想的詮釋,在編寫教材時需全面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認知能力。為此,數學教材盡管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但依舊為一種教師同學生溝通的良好媒介,師生一同學習的有效資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高度重視數學教材閱讀,閱讀教材內的數學知識體系,體會教材編寫者的想法。同時,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教學情況與生活體驗,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合理應用教材的教育價值[2]。
2 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措施
數學閱讀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閱讀不但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基本條件,也是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點。為此,教師需高度重視數學閱讀,利用有效手段,將數學閱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下為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措施。
2.1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對小學生的學習而言,學習習慣培養至關重要,教師若想提高小學數學閱讀的有效性,需大力培養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立足于課前預習,如在教授蘇教版四年級《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閱讀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對教學內容有大致了解,對簡便運算與列豎式有基本認識,對自身無法理解的問題做出標記,以便在課堂學習中解決掉。另外,課后復習閱讀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數學閱讀習慣的方法,一些學生在課上學習中未充分掌握數學知識,這便需要課下自行閱讀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且鞏固自身已經掌握的數學內容,利用課前課后的閱讀提高小學數學閱讀的實效性[3]。
2.2 牢抓數學閱讀重點
所謂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對所學知識的閱讀進行深入理解,在具體閱讀中,小學生需要抓重點詞匯,如此才能充分理解相關知識。如在教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倍數和因數》這一課時,一些小學生常常會把其概念弄混或是不知道二者為什么一定要同時存在,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該模塊知識不斷閱讀與訓練,加強其對倍數與因數理解與掌握,并且可以正確使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如在解釋“6×8=48”的算式時,6和8是48的因數,而48是6和8的倍數,其是不能單獨出現的,否則就會失去因數與倍數的關系,這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加強認識。
2.3 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情景
小學時期的數學教材常常會出現十分有趣的閱讀知識與圖片,這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教師在進行數學閱讀訓練與教學中,便能夠應用教材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情景,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如在教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同角有關的知識,讓其對角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之后讓學生通過自身理解去找尋現實生活中同角相關的實物,三角板、五角星等,皆能夠應用到角的內容講解上,通過結合生活實物,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數學閱讀知識的掌握[4]。
2.4 科學安排數學閱讀時間
小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需循序漸進,如此才能明確學習內容。教師在進行閱讀訓練時,需對閱讀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如若閱讀時間較長,則會使教學進度受影響,無法展開綜合教學。而數學閱讀時間太短,又易導致學生對教材知識思考時間不足,進而使數學閱讀教學流于形式,喪失數學閱讀的教育價值。
2.5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常常依照順序完成有關閱讀目標,致使其在閱讀后面的知識時,易忘記前面的知識。教師需引導學生歸納并總結閱讀內容,建構清晰的知識網,確定閱讀知識的方法,通過壓縮或是簡化閱讀內容讓知識更精簡,進而提高閱讀質量與速度。
3 結束語
總之,數學閱讀是學生接觸數學知識的基本條件,教師需大力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為之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鋪墊。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組織者,需科學配置閱讀時間,讓學生牢抓閱讀中心,對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科學梳理,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春華.小學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2]馬永德.閱讀 悅讀——實現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
[3]高明龍.小學數學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
[4]李玉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