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性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數學是我國小學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學生的人生發展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斷落實,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改進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以增強小學數學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就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面臨的緊迫教學任務?;诖?,本文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探討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積極改進策略。
【關鍵詞】 有效性;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階段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教學地位越來越突出,但同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也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教學改革的時代步伐,因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和學生學習引導者的教師就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對現有的教學策略進行有益改進,以為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事業提供必要助力。
一、合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并不注重教學的藝術性,往往是直接讓學生把課本翻到第幾頁并進行黑板板書,這樣生硬的課程導入就常常會使天性活潑的小學生產生抗拒和反感的情緒,進而阻礙教師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則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改進,教師就要注重為學生合理創設課堂情境,將課本上的文字性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情境,從而給學生創造思考、發現、表達和體驗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不斷探索,循序漸進。
二、積極引入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教材、黑板以及教輔資料等固定化的教學手段來組織學生學習,而不注重與時俱進,對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教學趨勢也缺乏深入了解,這就導致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比較僵化呆板,課堂氛圍也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則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改,進教師就要積極引入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全面的教學優勢,輔助學生從不同維度對知識進行記憶、理解與掌握,從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境界。
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普遍采用的都是填鴨式教學法,注重以自我為中心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則常常有意忽視,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則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改進,教師就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比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班級學生身高”的數學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之間分工協作,采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并最終繪制出統計圖表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來發揮學生合力,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等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基于有效性原則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改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過程,為此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引入新型教學手段以及引導合作探究等方面入手來為學生打造更加合理更加有益的數學課堂,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更加順利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 齊素民.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8(15):158-1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