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促使學生發展而創造性地綜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學規律、教學原則、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學方式、方法、策略優化教學環節,改進教學過程,致力于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個性化活動。那么,小學教師如何教學才能使課堂教學獲得有效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在《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數學教學的任務做了明確規定。即數學教育應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可見小學數學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教授學生相應的數學方法,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數學應用技能,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而有效教學則是指教師要在制定教學目標,實施相應教學方案,以及滿足學生的發展等方面做到全方位成功的教學行為。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進行探索與嘗試,提出了幾點個人教學體會,僅供參考。
  1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義。小學數學教師要發揮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學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都要追求高效。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教師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效益的指標。學生學得好不好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最大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效果,那么教師很辛苦也是沒有教學效果的,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這樣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自主探究的欲望
  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迸發出躍躍欲試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2.1聯系生活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一些新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解答,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教師先給學生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得先考考你們?!彼贸鏊膫€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每人兩個。然后,老爺爺又拿出兩個月餅,問兩人平均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每人一個。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道:“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半個?!薄澳敲础雮€’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2結合熱點問題?,F實生活中的打折、匯率等問題都可以用來創設問題情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水平
  學習中,問題是學生探究的起點,也是激發和維持學生不懈探究的動力源泉。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讓學生來發現,但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探究自己發現提出的問題具有更高的熱情,因此,培養學生敏捷的問題意識尤其重要。
  培養問題意識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要充分提供一些讓學生可以自由發問的空間,積極引導學生在感知操作上、在閱讀教材中、在知識遷移處、在獨立作業時生疑。剛開始,學生可能會模仿教師提問,或提出的問題價值不大,這個時候,作為教師千萬不要著急,要耐心傾聽每一個出自學生口中的問題,哪怕是離題或是古怪的問題,也應該以肯定的態度對待,使學生好問的天性得以保護,這樣問題意識才能不斷地發展。
  4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條件之一。積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理念。要挖掘潛力,求得樂學。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前后聯系密切。課堂上給學生以合作探究的空間,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開展研究性學習,重視實踐活動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加強學生體驗可以彌補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缺陷。學習者用自己心靈去觸摸周圍這個世界,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的創造行為。孩子們的指尖閃爍著智慧,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猜測、推理、驗證,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去創造。生物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皮層內有特定區域同人身體的有關部位相聯系,其中與人的雙手有聯系的特定區域占人整個大腦皮層的三分之一。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讓學生動手操作:①對折成扇形,轉化成三角形。②剪成4份拼成平行四邊形,都不太象。教師建議從兩種方法中選一種繼續研究。讓學生發現將一個圓平均分8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引導學生發現把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教師課件出示:把圓平均分32份,64份,通過觀察得出分的份數越多,拼完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折成三角形的也是折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接近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底是一段弧,高是半徑。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走向高效課堂,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有效乃至高效課堂的教學規律,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知難而進,努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盡快使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向著高效課堂不斷邁進!
  參考文獻:
  [1]吳大明,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6.
  [2]李規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1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