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新課改標準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小學音樂有效性教育更是為更多的學生打開了一扇全新的認知大門,同時也為廣大小學音樂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對于一些課堂教學效率地下、“師本位”理念嚴重的音樂教師而言,更是迫使他們站在有效性教學的角度展開策略研究,在對傳統施教者音樂理念的同時,激發一些創新且有效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 小學音樂有效性 教學策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門生動而又立體的學科,音樂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必須要強調整個課堂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推進,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來引導他們以一種積極而有主動的理念來面對整個的音樂學習。然而,由于中國音樂有效性課堂的建設起步較晚,特別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多的問題有待解決。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展開有效性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1現階段小學音樂有效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1重視理論而忽略了審美引導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引導,而是僅僅憑借對理論教學的認知來展開授課,通過“填鴨式教學法”、“滿堂灌式教學法”以及“應試教育法”來剝奪學生對于音樂課堂中藝術審美認知,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將本應寓教于樂的音樂課堂改變成了一堂“催眠課”,同時也缺少了對相關音樂藝術認知、音樂歌曲背景理解、節奏等角度的欣賞。
而在授課的過程中,很多小學音樂教師更是缺少與學生之間富有感情的情感交流與互動,這種“照本宣科”的授課手段不僅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在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缺少了對于音樂藝術的熱愛和向往,嚴重的還會將音樂學習視為一種負擔。
1.2強調“師本位”的“一言堂”教學氛圍
對于大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十分貧瘠的,教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對學生的需求十分漠視,同時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實際教學需求展開有效的音樂培養和情感激發,導致原本應該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演變為了一種乏味的“唱歌任務”,即便勉強在“鸚鵡學舌”的手段下學會了幾首歌曲,也難以實現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喜悅與成就。
1.3忽略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會錯誤的認為,小學音樂教學僅僅是一種“附屬”的學科,不僅不會對學生的未來中考、高考發揮作用,同時過度 強調教學手段的多樣性還會導致一些家長的反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理念的要求,即便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展開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也是十分粗糙、缺少新意。
2小學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應用
為了彌補上述問題,結合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不妨在實際課程的開展與推廣過程中,站在如下角度展開有效性教學的應用:
2.1重視強調對學生音樂審美的引導
作為一門美的學科,小學音樂教學在有效性授課的過程中,并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們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某幾門樂器的應用、某首歌曲的演唱,更多時候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情感,從傳統的“強迫性”教學中掙脫出來,在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同時來實現一定的反哺學習能力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是要以音樂互動、演奏伴唱、多媒體音樂展示等方式來引導廣大的小學生能夠時刻以對音樂的審美體驗作為核心理念,在獲取文化人格成長的同時擁有更多對于藝術、對于文化、對于美的認同感。
2.2提倡“生本位”的和諧課堂氛圍
小學音樂課堂同樣也需要強調交互式學習體驗的重要性,通過探究、 合作等方式來將整個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孔圣人”,更多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是學生們展開音樂學習、音樂探索的合作者與領路人,在實現師生之間關于音樂平等對話的同時,來打造一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鼓勵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而又樂觀的投身于日常教學活動當中。
2.3強調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更是要通過個人的努力來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多元化的有效性學習環境,通過自主發現問題、獨立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推進每一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一定的多媒體教學來構建寓教于樂的音樂課堂。例如在某節音樂課結束后,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充分的利用課余時間來尋找一首能夠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恩歌曲,通過結合語文知識來對歌詞進行深度挖掘,同時結合“全民k歌”等APP來將個人的演唱進行上傳,最終比一比誰唱得好、誰唱的有感情、誰的歌曲最能打動媽媽的心。相信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下,每一名小學生都能積極而有主動的展開學習,在充分調動個人思維能力與思維特點的同時,不斷挖掘個人的音樂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潛力,為后續邁向更高的音樂學府、展開更為深入的音樂理念學習打下夯實基礎,而對于人文感情角度而言,這種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情感紐帶,也會在音樂的作用下緊密的依偎在一起。
3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有效性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實現,每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以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毅力, 不斷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個體需求,在充分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的同時為每一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藝術認知,提供更多、更科學、更牢固的基礎,也只有這樣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育才能夠被稱之為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羅晶.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6(22):68.
[2] 周雁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4(09):169.
[3] 朱楊芹.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8(13):1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