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我國小學音樂教學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小學音樂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小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國小學音樂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廣大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陳舊,阻礙學生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都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嚴重限制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和系統性。音樂教師認為如果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的較難則不利于小學生理解,所以教學往往缺乏創新,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小學生有創新的見解,也不會得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長此以往使得小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
2、教學方法單一,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依舊采用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和想象空間。音樂教學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一些教師僅僅依靠教材的有限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中也只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想法,造成一節課下來,學生學的無聊、教師講的疲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教學內容趨于形式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學內容趨于形式化也是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促使音樂教學的教育功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造成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節課下來,學生只記住音樂作品的旋律,卻沒有對音樂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體會和感悟。這種趨于形式上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正確激發,通過合理的方法手段,讓學生對音樂課程充滿積極性。具體來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設置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導入環節,由此在課前就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送別》這首歌曲的時候,歌曲的主題就是送別朋友。為了將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趣味導入游戲:讓學生在班級中圍成兩個圈,然后教師隨意抽點兩名學生,這兩名學生對歌曲的第一句詞進行朗讀,然后根據這句歌詞的字數,這兩名學生往右手邊數對應的數,數到的那名學生就繼續進行下一句歌詞的朗讀,如此循環反復。通過這樣一個朗讀歌詞的趣味活動,小學生的興趣很快就能被調動起來。同時通過對歌詞的朗讀,學生也提前對歌曲實現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就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所以音樂教師就要對此形成足夠的重視,加強對教學手段的豐富優化,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展開音樂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興趣點不穩定、認知水平不高,所以使用的教學方法要盡量簡單一些,比如游戲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分組合作教學法等等。游戲教學法就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朗讀歌詞的游戲,就屬于此類。多媒體教學法,就是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對音樂知識形成深入的認知理解。例如,在教學《快樂的潑水節》這首歌曲的時候,歌曲的主要內容是描寫了傣族潑水節的快樂場景。因此,在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歌曲的內涵,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傣族潑水節的視頻,尤其是視頻中人物的笑臉,可以暫停展現。由此,再結合歌曲,向學生講解歌曲所表達出來的傣族人民的歡樂情緒,學生自然就可以體會其中的感受了。而且,配合潑水節的畫面進行歌曲教學,學生也更加容易記住旋律節奏,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3、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予以加強,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及課程教學內容做出優化,盡可能讓教學活動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音樂水平相符合。例如,在進行《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從學生的音樂水平出發,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然后制定對應的教學活動。學生對這首歌曲不了解,無論是創作背景還是創作思想,都缺乏認知,從而就造成對歌曲本身不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學生這一情況,從歌曲的創作背景著手,利用多媒體展示其在電影《大海在呼喚》中的場景,由此增加學生認知。另外,為了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和處理,利用情感教學豐富學生的認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要不斷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強化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清.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神州旬刊,2013(14).
[2]馮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北方音樂,201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