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教與學中的“閱讀”有效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教學主要依靠數學語言將數學知識趣味化和生動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從當前數學閱讀教學的實施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教和學的視角,分析并提出加強小學數學“閱讀”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212-01
  1 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現狀
  一是閱讀不細心。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詳細分析數學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然后再進行深入思考。由于小學生處于發育成長階段,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數學解題的積極性,經常是以教師幫助學生閱讀為主,教師一般在學生通讀題目后立即提問:誰能解答出這道題目。留給學生自主閱讀和分析題目的時間很少,愛表現的小學生更是喜歡搶答問題,因此,學生在沒有完全理解題意的情況下就開始完成題目,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不良影響,容易養成閱讀題目不細心的習慣。
  二是缺乏閱讀興趣。相比較人文性學科而言,數學學科閱讀都是以數字和各種等量關系為主,學生閱讀時找不到著力點,尤其是在概念性問題中,學生閱讀興趣低下,沒有耐心完全解讀題目,因此,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無法激發出來。此外,很多學生對數學存在一種恐懼心理,認為自己閱讀題目的意義不大,數學題目內容越多,學生的信心就越少。
  三是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閱讀作為開展學習的前奏性活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意引導學生完成閱讀題目,但是未能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沒有刻意強調小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不能讓學生樹立“先讀題再做題”的意識。甚至認為小學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是語文學科的任務,數學沒有必要強調閱讀,這種錯誤認知一直延續到素質教育教學中。四是數學閱讀材料相對狹窄。數學語言的特殊性是造成數學閱讀內容狹窄的重要原因,其學科性質決定了數學閱讀材料以概念性、原理性內容為主,數學閱讀的啟發性很重要,但是數學閱讀中學生的自主性不夠。
  2 如何提升小學數學的“閱讀”有效性
  2.1 用數學故事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
  傳統觀念認為,閱讀活動是語文課堂的特有方法,數學教學局限于思考和解題。但是如果在適當教學情景下,運用數學故事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促進數學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如,讓小學生解答1+2+3+……+100=?為了讓小學生充滿興趣,教師可以講述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的故事,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有一節課,數學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于是列出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一直加到100,小高斯剛剛過了一會兒,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閱讀進行到這時,學生們的興趣完全被激發出來,開始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題,因此,閱讀中借助數學故事,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2 加強師生互動,組織數學閱讀活動
  在班級活動中多開展數學閱讀比賽,要求學生上臺講出自己知道的數學小故事,可以是學生在其它數學書籍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編輯的,激發出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數學老師有意識在數學習題中通過閱讀方式來解決,避免簡單灌輸數學原理公式,將數學故事和數學理論知識相結合,編寫出學生朗朗上口的口訣來記憶,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2.3 幫助學生掌握數學閱讀技巧
  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不同,數學閱讀更加重視語言的理解,因此,數學教師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技巧,從數學閱讀內容中提煉出數學語言,幫助學生快速解決數學題目。如在解決正方形面積問題時,大正方形的邊長為40cm,將其分割成邊長為10cm的小正方形,最終分割成幾個。通讀整個數學題目后,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需要求解的對象,然后逐句分解題目中的數學語言,從已知條件中可以得到什么,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閱讀內容,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逐漸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與學中的一種新方式,教師合理運用閱讀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活力,易于理解數學知識,構建起高效數學課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