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工困境的安徽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情況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8年安徽省國民經濟穩步運行發展,GDP增幅比全國均值高出2.6個百分點,居中部第一位,隨著市場不斷成熟,政策不斷健全,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已愈演愈烈。本文擬就制約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用工瓶頸等問題作專項調查研究,從立法、體制、政府、學校、用工企業等各個層面進行系統規范,齊抓共管,以提升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用工困境;吸納就業;市場競爭力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項目編號:安徽省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XM-1)。
2015年以來,媒體冠以“最難就業季”呼嘯而至,原因是這些年的大中專畢業生總量較多,全國高校畢業生近700萬,我省近30萬。但是作為我省中小企業來說卻沒有感受到大量勞動力涌入市場的喜悅。經調查,很多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人難招、人難用、人難留”的用工現象,這種現狀涉及賓館、餐飲、物流、制造等諸多行業,我省一家著名的機械制造企業,甚至流傳“干了三個月就是老職工”、“剩者為王”的說法。我省“用工困境”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小企業“用工荒”與“低薪酬就業”現象并存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已達我國高??倲档?4%,這些高校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的青年勞動力,這部分大專以上學歷的青年勞動力,在花了學費、付出了青春之后卻只能得到一份藍領工作,學生們在情感上很難接受,所以,部分學生對企業的基礎崗位缺乏熱情,更不愿意到基層工作,寧肯坐辦公室當一線“白領”,月工資2000元都愿意,也不愿下車間工作月工資拿3000元。按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對高等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就業觀念的落后-人人當“白領”是不現實的。
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荒”與“高技能人才荒”現象尤其突出
根據安徽省人社廳對全省用工狀況的監測以及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組織的調研資料表明,“用工荒”普遍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特別是服裝、鞋類、紡織、賓館、餐飲、物流、機械等行業一線操作工。相比較而言,技術密集型企業這方面用工困境并不突出。安徽省中小企業絕大部分屬于低層次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素質低、職業教育中理論和實踐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在就業方面就呈現出一種怪象:一方面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很多人抱怨找工作不難,但找一份好工作很難,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好找,但是整體上薪酬較低、福利差;另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卻面臨著“技工荒”,高薪誠聘也很難請到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
三、求職者對薪酬期望過高與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的結構性矛盾
安徽省中小企業發展雖然在2018年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國民經濟總體平穩、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仍面臨著很多問題,存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隨著我省減稅措施不斷推進和清費減費行動的持續進行,企業的稅費負擔有一定減輕,但還存在一定的降負空間。中小企業除了融資難、成本高、負擔重、發展水平低等問題外,在新的經濟運行環境下,企業還出現了轉型難、訂單減少、用工難、用工成本增加等其他新問題。
四、保持中小企業就業形勢穩定的對策建議
?。ㄒ唬┘涌煜M拉動型經濟促進就業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說,擴大消費有益于產業結構的優化達到“保增長”、“保就業”的量化目標和保經濟增長、就業增長、工資增長相兼容的經濟發展模式,有機協調行業資源將扶持方向更多地用在中小企業的生態環保、項目研發、管理創新等方面。同時,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產業鏈的就業吸納能力,擬優先重點發展與金融、信息服務、農業等現代產業。
(二)政府牽頭組織地區對接,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各級政府要有計劃地組織用工缺口較大的地區和云南、貴州等西部邊遠勞動力輸出地區對接,以政府名義組織用工企業到勞務輸出地進行集中招聘,幫助企業解決勞動力引進問題。政府制定有力政策,積極宣傳,鼓勵“回流”的農民工利用在沿海發達城市學習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創業,帶動新一輪就業熱潮。
?。ㄈ┨岣叱鞘谢l展速度吸收鄉村富余人口
根據世界各國城鎮化建設經驗,城鎮化發展步伐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工業化水平關系密切。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也要與工業化協調發展。在以皖江城市群為龍頭的城鎮化建設中,已積極帶動了我省新一輪工業園、產業園的建設熱潮,隨著工業分布的均衡發展布局,也會引導勞動力人口的有序流動。我省正處于城鎮化中期階段,新型城鎮化建設處于大力推進階段,加快城鎮化建設,對促進城鄉人才和勞動力合理流動,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將起著積極的引領作用。
?。ㄋ模┻M行大眾化教育下新的就業觀念教育
就業是企業和勞動者雙向選擇的結果。如何能保證企業招到理想的員工,勞動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這需要雙方做出努力和改變。對于企業來說,提高職業崗位質量是其永恒的追求。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則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首先,從立法上將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和高技能勞動者作為高等教育的任務;其次,從高中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的職業精神和敬業態度;最后,政府和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大眾化教育下新的就業觀念教育,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且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突出實踐教學,特別是對高職高專的學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來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而用工企業可以開展針對在崗職工的技能培訓,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持續開展針對性培訓。
參考文獻:
[1] 安徽省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安徽省小微企業調研.郭淑娟;李德名;包亞玲,張成瑋 滁州學院學報:2013(12)
[2] 我國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分析與建議. 劉彩霞 .財會月刊 2013(2)
作者簡介:
徐家驊(1971.11-),高級經濟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企業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2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