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中小機場高速發展背后的財務困境和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民航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民用機場是重要公共基礎設施,是一個城市、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在中小機場搶抓機遇高速發展的同時,分析企業財務成本和強化財務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小機場;發展;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258-01
  一、機場發展現狀
  2017年全國民用機場共有229個,其中中小機場145個,占比63.32%。2017年全國民用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11.48億人次,其中中小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2.18億人次,比增23.35%,占比19.02%,份額較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2010年-2017年,全國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以11.34%的年平均增速快速發展,每年平均增加8個新機場。其中中小機場以年均20.86%的速度增長,發展速度遠高于整體發展水平??梢姡行C場在全國民航業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公布的信息顯示,我國中小機場雖然數量眾多,但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根據本量利分析,利潤=數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中小機場的主要航空收費標準都是民航局定價,單位變動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和航班補貼,比重又大,基于機場航站樓及配套設施投資大,其固定成本中剛性的維護成本及折舊費用又居高不下,這必然導致機場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因此分析中小機場航班補貼、基建項目投資和財務費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財務困境
  (一)航班補貼——多
  在與航空公司合作方面,由于國內航空公司航班時刻資源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加之航空公司的運力普遍較為緊張,為了促進航班增長,中小機場基本做法是聯合地方政府與航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給予大量的經濟性航線補貼或民航發展專項資金。
 ?。ǘ╉椖客顿Y——大
  民航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顯,直接反映到中小機場的問題就是對迅猛發展的預估研判和前期準備不足,資源保障能力與運行總量井噴式發展嚴重不匹配。發展迅速,多數機場機位、候機樓等關鍵性資源已經超出原有設計容量,長期處于緊張、超負荷運行狀態。2017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06.9億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8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三)財務費用——重
  當企業增長率高于企業可持續增長率時,在沒有可動用的金融資產和注冊資本投入時,企業只能靠借款融資來滿足資金需求。由于政府航班補貼都是由機場先墊付,再向財政申請核銷,存在資金占用期較長,為緩解資金壓力,企業普遍采用流動資金貸款來彌補經營資金短缺。可見,中小機場在承擔部分航線補貼的同時,也承擔了一定的資金成本。外加航站樓建設資金貸款,基本上貸款還款期限為8-10年,貸款費用在前面2-3年的建設期資本化后,剩余年限均需要費用化。
  三、改進建議
 ?。ㄒ唬┢髽I集團執行全面預算
  通過編制全面預算,企業可以將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細化分解為各預算執行單位的具體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確立收益預期、費用預期、人員需求預期,以及未來的增長或收縮預期,以發現經營中的“瓶頸”,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編制過程中遵循先進性原則、可行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導向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充分考慮符合企業自身經濟業務特點、基礎數據管理水平、生產經營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則,選擇或綜合運用預算編制方法。比如航空性收入采用彈性預算法,非航空性收入采用增量預算法。同時采用利潤增長率法、比例預算法、上加法、標桿法和本量利分析法預測企業利潤目標。
 ?。ǘ┢髽I集團資金集中管理
  規范集團資金使用,增強總部對成員企業的財務管控力。集團總部通過資金集中控制和管理,首先可獲得知情權;其次通過對下屬公司收支行為、尤其是支付行為的有效監督,實現對下屬公司經營活動的動態控制,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增強集團資源配置優勢。一是增強集團融資與償債能力。通過在資金短缺企業和結余企業間資金的合理調配,降低財務費用,實現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融資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是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資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團資金運作效果、籌資融資能力和投資能力,為集團擴大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和合理投資等重大決策提供財務支持,從集團層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加速集團內部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平臺和網絡技術,可以實現成員企業的內部網上結算,在結算中心實現資金劃撥與內部轉賬,沒有中間環節和時間間隔,不產生在途資金,不需要支付任何額外費用,節約財務費用。
  (三)公益性與經營性相互分離。
  資產的經濟性質是經營,資產經營的核心目標是效益。中小機場要明確走管理型機場的發展道路,通過調整運營管理體制和模式,實現公益性與經營性的分離。針對政府、軍方、民航管理部門、口岸查驗單位等非經營性單位形成的資產、費用,劃分為公益性,單獨核算,定期溝通協調。針對機場的經營職能,加強管理,減少成本,提升效益。經營性與公益性之間的關系并非非此即彼,兩者可以有機結合。兩者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即經營性的手段,而公益性則是機場的發展所追求的目標,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目的在于創造更高層次的社會效益。
  四、結語
  總之,在民航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小機場企業面臨來自諸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航班補貼、資產投資和財務費用只是困擾機場企業發展的諸多問題之一。中小機場應堅持走以精細化、專業化、市場化為內核的管理型機場道路,不斷提高民航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獲得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嚴格分離公益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實現公益性資產服務社會群眾,經營性資產參與市場配置。繼續完善推行職能管理、安全保障、市場營銷、資產運營、非航空性業務的專業運作,加快引進專業團隊和戰略合作伙伴,通過市場高效率、高效益配置和管理各種資源,逐步實現機場向管理型、專業化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民用機場統計數據不含港澳臺,中小機場標準按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下劃分.
  [2]呂敬芳.新形勢下機場強化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有效措施[J].財會學習,2018(31):42-43.
  [3]黃旺良.淺議如何提高中小機場財務管理水平[J].納稅,2018,12(24):120.
  [4]劉宏迪.機場企業財務內控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8(10):108-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4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