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存在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中、省、市不斷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培訓力度,努力提升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相繼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各級各類幼兒園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提供了崗位培訓的職業標準和專業理論依據。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學前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普遍提升,專業能力得到長足發展,但同時也真切感受到教師專業發展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問題,且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鎖定基層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決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 專業發展 問題及建議
一、重專業技能訓練輕專業理念提升
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技能通常來說包括彈(琴)、唱(歌)、跳(舞)畫(繪畫)、講(講故事),很長一段時期以來,這些也被認為是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在實際保教工作中,無論是園所文化環境創設還是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無論是教育活動的實施還是游戲活動的組織,都需要應用這些基本技能。幼兒的學習是無意識的,對于幼兒來說,藝術教育也是審美教育,是適合幼兒的教育途徑,他們會在教師組織的律動、歌唱、表演、繪畫、美工活動中得到自然而然的啟蒙和發展,所以,幼兒園教師的能歌善舞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這幾項專業技能始終應該成為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部分。
而作為教師培養培訓來說,專業技能的培訓是最好操作、最可檢測、最易見效的內容,因此,在各級各類培訓尤其是園所自培中,只要提到專業能力培訓,首先是采取多種形式來提升彈、唱、畫、跳、講的水平。但目前,很多培訓卻僅僅停留在了專業技能訓練上,而忽視了與此同時專業理念的提升。理念是行為的依據,是專業發展的支撐,缺乏專業理念支撐,教師的專業技能就只成為個人才藝,而不能真正轉化為能力運用于保教工作實踐之中。在下園指導過程中,往往能夠看到某些老師彈奏一首鋼琴曲激蕩流暢,指法嫻熟,但在為幼兒進行兒童歌曲伴奏時卻習慣性從演奏角度出發,或和弦伴奏繁復,或混音彈奏厚重,不符合幼兒的聽覺特點和歌唱特點,也無法讓幼兒感受和欣賞樂曲的美和自身演唱的情感表達。在對教師隊伍進行專業能力測評過程中,有些幼兒園教師技能突出,但在進行專業理論問卷和兒童發展案例分析項目中卻一籌莫展,對于學前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及專業理論掌握非常有限。再比如在省市組織的幼兒韻律操展評中,很多園所雖然隊形編排精心、操節設計精彩、動作連貫優美,但是卻恰恰忽略了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體動作發展特點和健康領域教育發展目標,只是一味的突出了表演性和觀賞性。這些都是教師專業理論不夠扎實,專業理念更新不夠所造成。
二、重教育活動組織輕生活活動指導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了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幼兒園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出,要綜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來實施教育,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教育應充分體現保教結合的基本原則。但是,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教師更注重自身各類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能力,更多關注的是具體的一節教育活動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卻忽略了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活動的指導對于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甚至有些教師認為生活活動指導完全是保育員的工作,與自己無關,對幼兒的身心特點、衛生保健、生活習慣、情緒發展、興趣指向等方面很少關注,也不能在幼兒園生活環節中及時予以有效支持和教育引導,在自身專業發展中也往往忽視這一部分能力的提升。
三、重集體教學活動實施輕自主游戲活動指導
長期以來,集體教育活動因其高效的教育效能備受重視,也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園所教師隊伍的專業引領和教師的專業研修也更多把重點放在了教師集體教學活動的執教能力提升上。示范課、觀摩課、優質課成為評定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指標,似乎能夠組織實施一節優質的集體教育活動就是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也的確有老師“一課成名”。集體教育活動的作用當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很多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也只有通過集體教育活動來達成更為有效。但是,能上好“課”就真的是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嗎?筆者認為不盡然。《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在實際工作中,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均蘊含教育價值,除了集體教育活動,各類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區域活動等對于幼兒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指南》頒布以來,能夠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自主游戲活動越來越體現出重要的教育價值。由于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個性化的發展,更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的引導和支持,也更考驗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專業能力。但因為這些能力不是顯性和即時的,作為保教管理也不容易恰當考量,因此也往往會被忽視。但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并不僅僅是組織實施好集體教育活動,也必須重視對于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引導和支持能力的提升。
四、重教師研修提升輕關注幼兒發展
新課程改革步伐的推進,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的培訓學習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尤其是近年來國家關于學前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的相繼出臺和修訂,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更是越來越受到重視,研修提升成為教師們職業生涯中的必須,努力成為“專家型教師”讓教師更加重視自身的專業成長。各級各類幼兒園為了打造專家型教師隊伍,采取多種園本研修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骨干體系,在各級評優樹模中也要求參評人員有一定數量的研修成果,于是個個寫論文,人人做課題,園園搞研究,各類成果紛至沓來,從教師隊伍專業內涵發展上也的確取得了極大成效。但是,在此過程中,有些幼兒園和教師沒有處理好教師專業研修和關注幼兒發展的關系,過于注重教師研修提升的結果就是工作重心偏離,老師們更多專注于自身的專業提升,沒有精力也沒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和研究本班幼兒的發展。目前很多幼兒園都在做不同層面的課題研究,很多老師也都在進行自主研修,但試問,有多少已經結題的課題真正將研究成果運用于保教工作中進行了推廣?有多少課題研究無論是過程還是成果能夠真正服務于幼兒的發展?幼兒在不同教師的課題研究中被不同的研究內容碎片化的左右著成長和發展,而很多課題的確定本身偏離幼兒實際和身心發展目標,或者研究過程始終停留在理論階段,長期如此,就造成了教師隊伍精英,但幼兒發展滯后的局面。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關于教師專業發展,建議幼兒園在教師專業培養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糾偏和突破:
1.科學制定規劃,分級分類提升,使專業發展循序漸進。教師隊伍建設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的重中之重,是實施科學保教的有力保障,是園所后繼持續良性發展的源動力。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必然要求。但專業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系統化、階梯性、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各級各類幼兒園應該根據本園教師隊伍實際,具體分析本園教師隊伍學歷構成、專業程度、年齡結構、個性特長及上升空間,客觀制定切合實際的、具體可操作的教師隊伍建設五年和三年發展規劃,并做到對于全園隊伍建設規劃和階段性發展目標人人知曉、個個明晰,使得努力有方向,發展有目標。幼兒園應在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分步實施策略,將教師隊伍合理分級分類,按照新入職、成長型、成熟型、骨干型、專業型等幾個類別,針對性設置專業提升計劃和內容,并從機制、經費上給予支持與保障,系統化設計,持續性開展,有計劃、有步驟、分級分類逐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
在培訓內容上,也應合理規劃,分期制定計劃,保證內容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延續性,避免碎片化、隨機性的蜻蜓點水式培養培訓。同時,在培訓主題之下,將園本研修和教師培養培訓相結合,引領教師結合工作實踐開展課題研究和園本教研,使教師隊伍在一段時期內有著明確的目標和主題,并能圍繞之共同努力,有針對性地突破提升。以個人專業研修豐富促發團隊整體提升,以團隊整體提升帶動教師個人發展,實現隊伍專業發展的整體穩步提升。
2.理念更新先行,實踐互為支撐,促專業發展突破瓶頸。實踐是理論的來源,是理論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理論的最終目的。專業素養提升,理念更新是基礎,能力提升是關鍵,如何使理念轉化為教育實踐是當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最大的瓶頸。很多幼兒園雖然也在持續不斷的抓教師的業務學習,但更多停留在對《綱要》、《指南》照本宣科的學習,從一些過程性資料顯示,有時甚至會在一次業務學習中學完整本《指南》,這樣的學習對于更新理念,轉變教育行為是沒有多少效果和意義的。
真正更新理念,使理念為能力發展奠定基礎,建議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以園本教研促理念更新。有效的園本教研是促進教師轉變理念,提升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切實立足于教師保教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促進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發展。根據不同的教研目標,幼兒園可以采取群體學習、骨干引領等形式開展觀摩教學、專題研討、課題研究,也可以聚焦一定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連環跟進、任務驅動式的教研活動,依據相應的專業理論不斷探究研討,在此過程中,不斷有“破”有“立”,使教師對理論的理解更為系統化、立體化,從而逐步實現理念的更新。二是以兒童觀察促理念落地。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提供有效支持和引導的前提是讀懂幼兒,理解幼兒。幼兒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觀察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可以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綱要》和《指南》中的理念和要求是平面的簡要的,但幼兒卻是立體的豐富的。通過科學的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結合專業理論,印證專業規律,運用自己的專業思考,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使文本中的理論在保教實踐中逐步落地。三是以評價反思促理念轉變。著名教授葉瀾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梢?,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評價反思,評價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有些園所在教育管理中也要求教師們每周寫幾節集體教育活動反思,尤其是觀摩教學活動之后都會開展評課議課活動,但很多反思和評價都是停留在對于教師教學方法、活動設計、環節設置等教師施教的角度上,很少從內容選擇適宜性、目標設定及達成、幼兒興趣及參與、經驗獲得及發展的角度去評價和反思,有些反思更是寥寥數語草草了事,這樣的評價反思是起不到專業促進和提升作用的。有效的教學評價反思,應該以幼兒發展為核心,以教學目標為基點,認真思考每一個活動環節的價值和有效度。提高評價反思的有效性,使新的理念得以不斷印證,逐步強化,從而得到更新。
3.珍視游戲價值,突出保教并重,使專業發展抓住核心。學前教育是為孩子未來人生奠基的工程,學前教育的目標不是知識技能,而是孩子的個性、態度、習慣、品性等人生最基礎的素養,這些基本素養是在生活點滴和自由自主自發的游戲中逐漸形成的,作為教師,必須有能力在這些活動中支持和引導幼兒獲取經驗獲得發展。同樣是晨間入園環節,有些老師只做好自己的接園工作,幼兒進班后只是圍桌枯坐等待,而有些老師會圍繞教育主題交給孩子們一個有趣的話題由他們自由討論,有些老師會給孩子們形成常規,讓孩子們進班后有分工的管理自然角、做做天氣記錄、檢查區角材料等有意義的事;區角活動中有些老師或者無所事事,或者只是充當“維和警察”,不斷制止幼兒間的矛盾,提示規則;而有些老師會有目的的觀察幼兒的活動:觀察他們選區進區的興趣指向、材料的使用頻次和數量是否充足、觀察幼兒游戲中的活動生成,當幼兒間發生矛盾時,會思考以何種方式在恰當的時機有效介入。以上不同的做法也使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高下立現。
“能力為重,終身學習”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專業理念。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淀和思考實踐,更需要牢記“幼兒為本”基本理念,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標,立足保教工作實際,使自身專業能力不斷獲得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