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繪畫活動中教師指導語運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的一所示范性公辦幼兒園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針對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指導語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結果發現教師運用指導語之前,缺乏必要的觀察時間;教師觀察的專業性不強,缺乏耐心指導;教師重視幼兒的繪畫效果,忽略了隨機教育。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幼兒的期望過高;二是教師對定位與角色的認識不足;三教師缺乏反思與總結。提出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教師對幼兒全方位的認知;制定觀察計劃,靈活設計不同繪畫形式的指導語;不斷反思指導語的學習與運用,找到教師應該具備的角色和地位。
關鍵詞:繪畫活動;指導語;問題;對策
繪畫活動是一種表現藝術的常用方式,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指南》中對教師的指導要求應以幼兒的發展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目標,尊重與保護幼兒的個性與想法,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而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所運用的指導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繪畫結果,因此本文針對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指導語的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研究,從而得出相應的指導建議。
一、幼兒園繪畫活動中教師指導語運用存在的問題
?。ㄒ唬┙處熯\用指導語之前,缺乏必要的觀察時間
在幼兒園的繪畫活動觀察中,教師所運用的指導語對幼兒的繪畫是否有幫助,主要在于教師運用的指導語是否支持了幼兒的自主意識和發展了幼兒自主創作的能力。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和詢問了解幼兒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但在現實的觀察中發現,教師通常依據自己的主觀經驗去判斷幼兒的繪畫行為,從而使教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往往附帶片面的主觀想法,沒能真正了解幼兒繪畫行為背后的想法和意義。
?。ǘ┙處熡^察的專業性不強,指導缺乏耐心
在觀察中發現建議式語言出現的次數最多,指令式的指導語言出現的次數也比較多,而教師運用指令式和建議式語言指導幼兒繪畫時往往是看幼兒是否照著教師要求的主題去創作,未能真正的去觀察幼兒想表達的是什么,而是迅速將幼兒“拉回”正軌,指導的時候又缺乏耐心,直接指令幼兒不要這樣畫或不要那么做或建議幼兒可以這么做,這種做法實際上會阻礙幼兒繪畫的發展,因為幼兒繪畫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自主創作并在創作中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逐漸培養的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讓幼兒能依樣畫葫蘆。因此,教師觀察的方向要客觀,不要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去評判幼兒的畫,而是要耐心的去詢問指導,尊重幼兒的想法。
?。ㄈ┙處熤匾曈變豪L畫的效果,忽略了隨機教育
教師在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指導中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很注重幼兒的繪畫成果,比如在觀察中發現教師設計的繪畫活動通常與當月的主題活動有關,而每個月的主題環創活動都需要幼兒的作品進行裝飾,因此教師大多設計命題式的繪畫活動和實物寫生活動。教師一方面希望幼兒能在短時間內學會繪畫創作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幼兒能呈現在老師看來是一幅“好看”的畫,從而選出那些“好看”的作品進行環境創設。因此教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通常注重幼兒對構圖、形象、色彩的設計,如果幼兒的表現符合教師的審美,那么幼兒也能完成任務了。在本次調查數據中可看出建議式的語言出現的次數最多,教師主動發起的指導次數也比受動發起的指導次數多,而且教師總會在活動結束后挑選幾幅“好”的作品做為環境創設,這也說明了教師對幼兒繪畫成果的重視。
二、中班繪畫活動中教師指導語運用存在問題的原因
?。ㄒ唬┙處煂τ變旱钠谕^高
教師對幼兒繪畫作品的期望值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幼兒的指導方式。影響教師指導指導方式的往往有多種因素構成,通過觀察與訪談,發現其中最主要有兩種因素,一是教師為了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二是教師為了追求幼兒作品的“好看”和“像與不像”,并在“像與不像”的基礎上創造出“有個性”的作品。
在現有的繪畫教學中,教師因為學校和家長的期望,在指導幼兒繪畫時重點去強調幼兒要體現完整的圖像和掌握繪畫的技巧,在指導中的評價指標就是“繪畫出來的圖像與原圖相似度達到什么水平,卻不會在意幼兒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教師為了能讓幼兒畫出美觀“好看”的作品,通常會采用范例演示的方式指導幼兒,讓幼兒感知甚至模仿,在幼兒創作時不斷的去關注幼兒是否按照要求來完成,以此來完成繪畫的完整性與美觀性。
?。ǘ┙處煂ψ陨矶ㄎ慌c角色的認識不足
《綱要》明確指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是幼兒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八鞔_提出了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也成為幼兒園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然而,在現實的繪畫教學過程中中,部分教師不但不以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去指導幼兒,而是利用自身的教師權威去作為繪畫教學的操控師,去評論甚至示范給幼兒進行模擬。
在本次觀察發現命題畫是教師最常組織的活動,在此活動中指令式語言出現的次數最多,操作示范現象也存在,雖然說在繪畫教學中,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如果因為示范過多導致縮短幼兒的操作時間和想象空間的發展。其實也會有較多的教師在繪畫教學中是幼兒真正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們會給予幼兒一些繪畫材料去支持幼兒創作,鼓勵和欣賞他們的成品。因此,只有教師認識到自身角色轉換的作用和影響,對幼兒在繪畫想象空間上和創作思考上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樣才可以讓幼兒自主的去創作和發展。
?。ㄈ┙處熤笇狈Ψ此寂c總結
通過觀察發現,教師在命題畫活動中運用的指導語往往是指令式、建議式、范例演示和操作示范,而且次數比在實物寫生活動中多,根據案例表明幼兒在實物寫生中自由的創作的機會比較多,而在命題畫活動中會比較受限制,但是教師為意識到這一點,也未曾反思自己的指導語言在不同的繪畫形式是否會對幼兒的創作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不管是命題畫還是實物寫生,教師都應針對當時指導的過程做一個反思總結,特別是在運用指導語方面,多加考慮什么類型的指導語對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幫助,什么繪畫形式應該設計什么類型的指導語,并在什么時機適合運用。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為教育實踐積累經驗,為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提供保障的基礎。 三、對幼兒園繪畫活動中教師指導語運用的建議
?。ㄒ唬┘訌娎碚撝R學習,提高教師對中班幼兒全方位的了解
《指南》中寫道: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有異于成人。教師首先要了解關于幼兒在繪畫方面發展的認知和學習特點,了解本班幼兒對繪畫學習方式的行為習慣,針對不同繪畫形式設計指導語,設計恰如其分的指導語,比如在命題畫中,即使幼兒創作的主題與之不符,教師也應尊重幼兒別出心裁的想法。其次,教師要把重視與把握理論知識,特別是對關于藝術領域甚至是繪畫活動中幼兒發展的相關理論知識,再結合本班幼兒繪畫發展的實際水平,深化對幼兒學習特點的認識。最后教師還要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了解幼兒并且促使幼兒具備積極的行動和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教師才能更好的去創設教育情境,以最真摯的情感教育去提升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ǘ┲贫ㄓ^察計劃,靈活設計不同繪畫形式的指導語
在繪畫活動指導中,教師的觀察技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教師在運用指導語前,先了解每個繪畫活動教師運用的指導語對幼兒的繪畫創作有何影響。在本次調查發現教師組織的繪畫活動大多是命題畫和實物寫生,但不管是命題畫還是實物寫生,培養幼兒繪畫的目標都是為了鼓勵孩子大膽地表現自己的經驗、情感和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繪畫活動習慣。因此,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繪畫形式設計相對應且合適的指導語,在命題畫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可適當減少指令式、建議式的語言,更不應該邊講解邊給幼兒做示范,多運用鼓勵式和詢問式語言鼓勵幼兒創作,支持幼兒別出心裁的想法,而不是僅僅要求幼兒的創作必須符合設定的主題。
?。ㄈ┎粩喾此贾笇дZ的學習與運用,找到教師應該具備的角色和地位
反思是促進教師提升自我認知的重要方式,更是教師認清自身角色地位的有效方式。在每次繪畫活動結束后,教師善于反思總結,更容易深化理解教師自身在中班幼兒繪畫活動中的角色地位,認清自己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應扮演幼兒的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等角色,并且認同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之間共同反思交流,促進教師不斷學習與反思的能力,使其思想相互碰撞,它有助于教師更深入地理解兒童的主體地位,將兒童視為具有主觀意識的獨立個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201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011.7.
[3]張念蕓著.書名/顧名著.幼兒美術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