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對鄧州市農業發展的影響和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依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建立用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生產區域,即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以下簡稱“兩區”),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農業農村經濟穩定、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目前,鄧州市已完成“兩區”建設任務,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小麥面積12萬hm2、玉米面積(復種)4.75萬hm2;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大豆面積(復種)1萬hm2,地塊做到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了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本文主要闡述建立“兩區”對鄧州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建立“兩區”的基礎優勢
?。ㄒ唬┑乩砦恢脙炘?
鄧州市地處豫西南,北依伏牛山,南連荊襄古道,西納漢水,東接宛洛,素有“三省雄關”之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市、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示范區”等多項榮譽。
?。ǘ┳匀画h境優美
境內大部分為沖積平原,屬長江流域,具南北氣候過渡帶特征,受季風轉換影響,寒往暑來,四季更迭分明,溫暖濕潤,年平均降水量723.8 mm,平均氣溫15.1 ℃,年平均日照1985.9 h,無霜期229 d。
土壤種類豐富,適種性廣泛,多為黃老土、黑老土,土層較厚,土壤有機質質量分數1.18%,屬中等偏上水平,適宜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水稻、高粱、小辣椒、煙草等作物種植。
(三)基礎設施完備
現有中小型水庫17座,大中小型自流灌區7處;有效灌溉面積11萬hm2,旱保田面積4.67萬hm2,節水灌溉面積2.13萬hm2。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糧食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真正達到了“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建設要求。鄧州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面積0.27萬hm2,道路相連、水系相通,耕地網格化、自動化程度高;農業機械化程度高,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霧機等大型農業機械設施齊全;種子企業的檢驗、倉儲、種子加工車間及設備完善,現有的農業示范園區和已建成的農技推廣區域站可立即投入使用。
?。ㄋ模┛萍贾斡辛?
農業系統現有研究員6人,中高級人才105人,具備承接重大試驗示范項目的能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萬人次,農民專業合作社2000多家,流轉3.33 hm2以上的種植大戶、合作社5000多戶,接收新技術、新事物能力強,組織實施能力強;開展“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千戶”活動,及時發布農業氣象、病蟲草害預警、農產品市場等信息,建設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17個,發展益農信息服務社590多個和鄉村農業技術服務站點96個,組建市級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治大隊2個,建立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智能配方系統1套。
二、“兩區”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ㄒ唬┻M一步強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鄧州市高度重視農業基礎項目建設,整合土地、千億斤糧食項目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耕地地力提升等項目,統籌使用農業、水利、農辦、發改、財政、國土等單位的項目資金近20多億元,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遇、澇能排、旱能灌,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通行,保障了年人均口糧200 kg的基礎目標,支撐了全市糧食產能和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在現有基礎條件上,在“兩區”范圍內將更加有針對性地對現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改造中低產田的建設標準,增加每畝投入資金,大大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的裝載力,提高小麥、玉米、大豆等單產和品質。
?。ǘ┯欣诩铀侔l展適度規模經營
鄧州市土地流轉主要有出租、轉包、入股、互換、托管等多種形式,土地流轉面積超過6.67萬hm2,規?;恋亓鬓D面積3.33萬hm2,流轉主體已發展為逐步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鄧州市將以“兩區”為平臺,在培育職業農民、職業經紀人、種糧大戶、涉農企業領頭人上下功夫,注重以市場為導向,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提高初級農產品的工業附加值,創造更多的利潤價值。鄧州市在第三次農村土地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勇于擔當,積極破解難點和難題,探索和實踐了“三權分置”的新模式,孟樓、林扒、張村、十林、構林、小楊營、穰東等鄉鎮整體推進,集約化和規?;r形已形成,保障了農戶承包權和合法權益,加快了流轉土地經營權,產生的溢價收益用于分紅,確保了村集體、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共贏發展。
?。ㄈ┯兄谡{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根據市場的發展需求,對“兩區”范圍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城鄉居民升級需求。借助鄧州市6億m3丹江水的優勢,建立稻蝦混養基地、雜交小麥產業基地、山東魯花集團高油酸花生產業基地等。
?。ㄋ模┯兄谔岣咿r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積極發揮農業服務的公益性職能,實現了“兩區”范圍內基層農技服務和信息化全覆蓋,全面形成市、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提高了農業科技貢獻率,有利于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優良新品種選育、高產栽培技術普及應用、提升農技推廣和服務能力,也吸引了資本雄厚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從事到農業農村的發展當中。
三、發展建議
?。ㄒ唬┮獜姆缮蠈Α皟蓞^”進行保護
由于各地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威脅到了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必須依法保護“兩區”。根據農業法、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田水利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完善“兩區”保護相關制度,將寶貴的水土資源保護起來,應根據當地農業實際,積極推動制定“兩區”監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嚴格“兩區”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確保其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ǘ┮獜墓茏o上對“兩區”進行規范
鄧州市對農業項目基建工程中管護方面進行了探索,出臺相關管護辦法,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內容和管護資金等,并建立健全市、鄉、村、受益單位四級管護網絡。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兩區”地塊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責任落實到受益單位,督促和指導經營主體加強設施管護。也要鼓勵職業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參與建設、管理和運營,確保市、鄉、村、受益單位四級管護責權明晰,確保管護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三)要從政策上對“兩區”進行扶持
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機制,建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提高產糧大縣財政資金保障水平。把“兩區”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安排的重點領域,繼續整合和統籌使用“兩區”范圍內高標準農田、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等農業項目資金,促進現有基礎設施的上檔升級,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
?。ㄋ模┮獜慕鹑谏蠈Α皟蓞^”進行支持
在“兩區”范圍內,對符合條件的,探索開展糧食生產規?;洜I主體實施營銷貸款試點,加大信貸支持,拓寬抵押物的范圍,創新金融為“三農”服務。完善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聯動機制,開展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優先考慮在“兩區”范圍內探索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試點。繼續推動“兩區”農業保險全覆蓋,健全災害風險分散機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