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濰坊市休閑農業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這個總抓手,不斷開展休閑農業體系創新,深入探索新型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積極傳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綠色發展理念,增強了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休閑農業及相關產業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關鍵詞:濰坊;農業;建議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持續開展了休閑農業示范創建,提升了我市知名度。我們按照“連點成片,發展全域”的總體要求,著力發揮綜合型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周邊,實現三農產業的全面發展。工作中,我們注重我市休閑農業產業的宣傳推介,積極參與上級有關部門的示范創建與展示活動。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臨朐縣、青州市、諸城市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安丘市、諸城市、昌樂縣被評為“山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昌邑市綠博園、臨朐縣石門坊寨子崮鄉村旅游示范區等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臨朐牛寨村等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安丘輝渠梯田景觀等被評為“中國最美田園”。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4處縣市和園區獲得國家和省級榮譽。
2.加大扶持力度,近年來,為推動我市休閑農業快速健康發展,我們每年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通過座談、實地考察等方式,從源頭入手,進一步掌握我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難題,群策群力研究并提出下一步發展重點和激勵措施。自2014年以來,我們連續5年爭取市級財政資金用于扶持我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按照“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生態文明總體要求,依托本地獨特的民俗、文化、自然等景觀,打造出如安丘輝渠、臨朐牛寨、坊子玉泉洼、高密五龍河等大量極具代表性且影響力巨大的特色休閑農業綜合性園區。
3.以生態循環為抓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提供良好環境。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對自然生態系統和農業環境的保護力度,通過集成推廣農業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新型技術,借助生態防治、節水灌溉、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構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模式,實現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標準,雖形成規模但缺乏規范。目前,我國對農家樂、開心農場、休閑農業園區仍沒有一個界定標準,很多農家莊園沒有對休閑農業方面的活動進行登記,農業部門不能掌握這些情況,就無法對相關企業的活動進行監管,也無法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檢測。建議上級制定一個統一標準,休閑農業主管部門對相關企業依法進行登記,從而對企業的休閑農業生產活動、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等方面進行有效監督。2.園區想擴大規模但缺乏資金渠道。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休閑農業逐漸變成一種回歸自然,享受田園樂趣的娛樂方式。企業雖看到商機想擴建,但高昂的成本及土地費用制約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對休閑農業進行政策傾斜,適當進行補貼,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3.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往往都是農民,雖然在種植、養殖或林果花卉方面有一技之長,但文化層次普遍不高。建議各級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由休閑農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上崗培訓,做到持證上崗,讓服務規范化、上檔次,提升整體水平。4.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休閑農業大多遠離市區,普遍存在“路難走”、“車難?!钡葐栴}。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在制定建設規劃時,優先考慮當地的休閑農業企業,解決道路、指示標志等問題。5.園區建設遇到土地指標瓶頸。發展休閑農業,服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在用地政策方面向休閑農業方面傾斜,為休閑農業園區的基建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
為配合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加快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發展農村經濟新業態,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亮點,推動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健康快速發展,我認為下一步應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繼續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創建,突出特色建設精品。全市休閑農業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為有序推動、穩步發展,確保建一處成功一處,真正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涉農資金整合后的優勢,對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園、農莊、農家樂、田園綜合體進行規范化建設,對達到創建標準的,實行先建后補獎勵。
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一是圍繞中心城區打造“一小時”休閑農業生活圈。重點開展濰城區濰縣青蘿卜品牌保護和生態種植示范項目、峽山區有機農業發展及品牌提升項目、坊子區生態休閑園區建設項目和寒亭區農場集群建設項目,打造環城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帶。二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農業區。沿濰河、彌河兩岸,重點開發諸城劉墉板栗園、昌邑青山秀水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昌邑山陽梨園、青州清風峪等自然資源較好的園區。三是打造特色農業區。重點以壽光菜博會、青州花博會、昌邑綠博會等農業節慶為龍頭,以昌邑山陽梨花節、安丘輝渠桃花節等特色突出的地方節慶為補充,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將相關產業鏈的開發推向深入,最終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帶動當地三農產業的發展。
3.發揮職能,保障農民權益。休閑農業是多產業融合,內涵十分豐富的系統工程。政府要把休閑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抓,在思路理念、規劃布局、多元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開拓創新,著力挖掘提升水平和檔次。具體操作上,要以“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為突破口,緊密結合總體規劃,扶持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地方特色、產業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現代農業特色的新亮點和輻射點,引領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發展。其次,休閑農業各利益相關者中,農民處于被動地位,是弱勢群體。因此,在政府主導下構建穩定、公正的分配體制和科學的土地流轉體制,才能實現利益均衡,實現良性互動發展。
4.實現農產品變禮品,大幅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我市的蔬菜、瓜果、小雜糧等土特產品均享有盛譽,但農產品的價值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最底層。下一步,我們要通過深入發掘農業文化內涵等方式,將歷史人文資源與休閑農業產業進一步整合、包裝、推介,打造一批叫得響、過得硬的農業精品,充分展示我市生態休閑農業品牌特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