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林業機械裝備現狀及發展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國內外及宜昌市林業系統內機械裝備應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目前林業發展要求對機械裝備的要求,提出發展林業機械裝備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機械裝備;應用現狀;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S7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9)01-0058-03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它不僅能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更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是一種無形的環境資源和潛在的“綠色能源”?,F在,森林資源保護已經成為各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業機械裝備的使用是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荒漠復綠的重要手段,在林業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林業機械裝備現狀
1.1國內外林業機械裝備現狀及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外林業行業開始進入以全過程機械化作業方式為主的時代,且林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呈持續增長、快速提高趨勢,但各國機械化作業水平在林業各產業內部發展極不平衡。我國林業機械化整體水平不高,同樣也存在山地和平原機械化程度明顯不同的問題。
現階段,國內外正在積極研發并使用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多功能、小型林業作業機械,并使其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面邁進,主要發展趨勢是:
系統化發展:目前單一的林業機械只能作用于某一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梢詫蚜謽I各項技術及機械功能等復雜問題分解成多個小的獨立、互相作用的模塊組件進行解決,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再將所有的模塊按照某種方式組裝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需要的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如聯合伐木機,可以在伐木的同時完成打枝、去皮、鋸斷、堆放等工作。
智能化發展:現林業已經開始從機械時代轉向智能時代,遠程控制、數據獲取、識別、存儲、判讀、火險預警等都將成為未來林業工作的新常態,將會對現階段的林業工作造成顛覆性的革命。如加拿大研發的自動植樹機器人,可以在幾秒內完成挖坑、植苗、覆土等工作,實現植苗完全自動化。
1.2宜昌市林業機械裝備應用現狀
本次調查對象為縣市區林業部門及市直林業單位,調查內容分為營林、科研監測、木材加工、病蟲害防治、森林消防、生物質燃料及森林資源調查7個方面(見圖1、2)。據不完全統計,14家調查單位共計擁有84個品種16 855件林業機械裝備。其中以森林防火的機械裝備數量最多,共計17種10 076件,占總體數量的59.78%,主要以各種單一的防火裝備為主,如防火服、二號工具等;病蟲害防治的機械裝備共計6種4 365件,占總體數量的25.90%,排名第二,主要為各種病蟲的誘捕器;林業機械裝備品種最多為科研監測類,共計23個品種140件,占品種數量的27.4%,主要為各種林業監測、試驗、組培等相關儀器。
湖北林業科技第48卷第1期徐慎東,等:宜昌林業機械裝備現狀及發展建議(2)機械裝備品種少,科技水平偏低。調查對象中的機械裝備統計數據為1.6萬件,以簡單的人工器械為主,中小型機械裝備數量少,科技含量不高,功能單一。同時,林業機械技術干部隊伍缺乏,林業機械裝備的保養、維修,還要外聘專業人員或者售后技術人員完成,對林業機械的使用造成較大局限。
?。?)機械裝備的發展與林業定位的變化不相適應。隨著林業功能的調整,上世紀中后期本地林區或加工企業廣泛運用的動力索道、圓盤鋸、涂膠機、切片機等,逐漸退到歷史舞臺邊緣,新時期林業定位不再是提供簡單的木材產品,而是發揮森林的多重效應,提供更多的森林副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并已成為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與之相適應的林業機械裝備研發、適用體系尚未建立,種養一體化、生態產品測定與應用等方面的機械裝備還停留概念階段,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轉化任務十分繁重。
(4)未建立林業機械裝備交易信息平臺和專業的林業機械交易市場。部分林業專業合作社和企業對林業機械有概念上的需求,但采購信息極不對稱,網絡上采購信息分散于木材網、種苗網及相關機械網站,缺乏對比性,價格也高低相差甚遠,不能客觀判定。實物購買因本地包括周邊地市無專門的林業機械交易市場,部分林業機械分散在綜合批發市場中的農機或配件商鋪,專業性無法體現,且價格和質量參差不齊,良莠難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造成部分林業企業主體或合作社因嫌麻煩而積極性不高,慣性思維下依然采用原始的人工方式完成本可以用機械替代的工作。
2.2現階段主要制約因素
?。?)地形和產業原因。宜昌位于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地處鄂西山區與江漢平原交匯過渡地帶,山區比重較大,地形復雜,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相對于平原,山地實行大規模林業營林機械化的難度大大增加。同時宜昌林業苗圃、樹木補植呈現小型化、碎片化形式,前期機械化費用投入較高,收益周期長,難以形成規?;?。
?。?)林業機械發展不平衡。林業機械開發缺乏系統性,專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受社會需求影響,重視木材資源開發及利用裝備的發展,忽視營造林等相關專業技術裝備的發展;重視地形平坦的林區生產技術裝備的發展,忽視了丘陵地帶林地機械裝備的發展。
?。?)技術限制?,F階段國內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行業興起,還不足以應用在林業這個復雜行業上,系統及體系不夠成熟。部分林業機械研究成果還停留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成果轉化任務十分繁重。
3社會需求
?。?)林業部門需求。以森林資源保護、科研監測為主導,將需要各種新型防火設備、林業消防裝備、科研監測設備及各種數據處理分析系統,將林業工作推向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
(2)森工企業需求。以節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為前提,將需要大中型智能林業機械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耗損,提高盈利。 ?。?)林農工人需求。以方便攜帶、提高工作效率為前提,將需要各種多功能小型機械設備,方便攜帶,方便維護,提升工作效率,節約人力。
4發展建議
根據林業部門、森工企業、林農工人對林業機械的不同需求。圍繞林業信息化、生態科研監測、林業防災減災、森林培育、生態產品供給、產品加工等發展方向,堅持靶向明確、示范引領、多元投資、聯合開發、逐步提升等基本方針,多措并舉,不斷拓展,逐步加強林業機械裝備研發、制造,開拓市場。為林業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探索以政策推動林業機械體系發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探索以政府為主體推動行業發展,以碳匯交易等新政策為切入點,鼓勵并引導社會資金流入林業機械造林、營林、科研監測等事業中來,促進林業信息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減少火災[1-2]及病蟲[3-4]害帶來的損失,縮短采伐和林業副產品產出周期,提高林業產出,直接帶動土地綠化,間接促進林業機械裝備制造業的興起,形成產業集群鏈。
(2)加強技術合作,推動成果轉化。鼓勵和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別是省內各大高等院校機械制造院系與企業、合作社開展全方位合作,組建研發團隊,構建林業機械行業科技創新平臺,推進適合本地地理條件的山地林業機械裝備研發。鼓勵企業對外合作,引進綠色和節約型、高效型林業機械裝備及林業加工技術,鼓勵林業龍頭化企業形成使用林業機械的示點示范,提高林業機械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同時,探索發展智能、智慧林業,將現代各項技術應用到林業保護和發展中,探索建立健全智能化的林業機械裝備研發、生產、使用體系。
林業的保護與發展,離不開林業智能機械裝備的發展。只有通過政府引導,各階層通力合作,才能實現林業機械裝備的科技化、智能化。
參考文獻
[1]Martinez-de Dios J R,Arrue B C,Ollero A.Distributed intelligent automatic forest-fire detection system[C]//INNOCAP Conference,Grenoble,1999.
[2]張新,李文彬,曹志勇.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森林火災監測系統火焰探測模塊設計[J].森林工程,2011,27(2):52-55,96.
[3]許章華,李聰慧,劉健,等.馬尾松毛蟲害等級的Fisher判別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6):275-283.
[4]李震,洪添勝,王建,等.柑橘全爪螨蟲害快速檢測儀的研制與試驗[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14):49-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