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播州區人工影響天氣影響因素及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遵義市播州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開展情況,分析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影響因素,并根據其影響提出了建議,以期為促進遵義市播州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人工影響天氣;影響因素;建議;播州區;貴州遵義
中圖分類號 P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92-01
2016年國務院調整遵義市部分縣(市、區)行政區劃,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播州區自建立以來,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工影響天氣需求發生了變化,同時城市發展改變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環境[1-2]。本文主要分析了播州區城市化建設推進對人工影響天氣的影響,根據新時代播州區“田園城市、鄉愁播州”發展需要,提出了人工影響天氣應對措施,以推進遵義市播州區人影工作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尤其是農林業生產。
1 播州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開展情況
播州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海拔850~1 100 m,年平均氣溫14.7 ℃,無霜期291 d,降雨量1 035.7 mm,森林覆蓋率達48.37%,境內生態良好,土地肥沃,常用耕地4.08萬hm2,享有“黔北糧倉”美譽?!笆濉睍r期,播州區緊緊圍繞省委“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和“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主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融合發展。
冰雹是播州區主要氣象災害之一,主要從3條路徑影響播州區。據不完全統計,冰雹災害造成歷年平均經濟損失1 500萬元左右[3]。播州區是貴州省較早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的地方之一,早在1973年就由地方政府領導、氣象站牽頭,群眾志愿在農村開展群眾性土法防雹;2014年成立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招錄地方編制人員5人,市政府投資80萬元建成團溪炮站;2016年又更名為遵義市播州區人影工作領導小組。一直以來,播州區氣象部門積極主動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全區經濟建設及農業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
2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影響因素
2.1 城市化建設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推進,大量農田被占用建成高樓大廈和工業園區,茍江炮站周圍全是禁射區,已無法開展人影外場作業;三合炮站北、南、東也全是禁射區。兩炮站有效保護區內極少有農作物種植,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益低。遵義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72.4億m3,人均水資源量為2 208 m3,屬中度缺水地區,而城區屬重度缺水地區。近年來,播州區城區人口成倍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嚴重,已經成為制約播州區經濟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彈藥管理無相關規范
彈藥運輸、存儲納入民爆物品管理后,由于無相關規范,遵義市幾乎沒有一個炮站符合要求。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將有利于遵義市人影工作順利開展。
2.3 各單位作業不統一
遵義市人影作業基本以縣(市、區)為單位各自為政,作業申請需靠炮站作業人員根據現場觀察情況以及經驗判斷提出,作業方式效益不佳。必須由市級統籌科學指揮、調度、聯動作業,才能發揮人影作業效果。
2.4 作業人員專業水平較低且不穩定
監控、炮站信息終端等設備使用需要炮站作業人員既要熟練掌握高炮操作技能,又要具備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能。遵義市炮站作業人員年齡偏大,多數作業人員對電腦技術知之甚少,對天氣現象知識掌握甚少。人影作業人員工資待遇遠低于其他行業,很難維持作業隊伍長期穩定。因此,需要調整人員結構,促進人影作業的科學開展。
3 建議
3.1 調整人影作業站規劃布局
依據播州區城市發展、耕地保護規劃,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供水保障西部控制建設要求,將三合炮站調整到石板,在水泊渡水庫上游開展增雨作業,有效利用空中水資源增加城市、農業供水;將茍江炮站設置在轎頂山氣象站,用于城市供水及氣象和人工影響天氣科普教育。
3.2 加強作業統籌協調
由市級統籌人影作業,依據天氣的過程強度、影響路徑、范圍,科學指導,聯動作業,改變各自為政現狀,提升人影作業水平,增加人影作業效益[4]。結合氣象災害應急處置“三個叫應”,強化作業指導,規范作業指揮流程,加強化人工影響天氣政府管理。
3.3 減人增效
目前,炮站人員配備單管4人、雙管5人。人工影響天氣需提前準備,一般3人即可操作。通過減少作業人員數量,增加作業人員待遇,將經費納入地方政府常規預算,建立穩定的財政保障支撐體系,建成一支素質較高且相對穩定的人影作業專業化隊伍。
3.4 形成人影工作地方化的新模式
播州區成立了地方機構人影辦,形成由人影辦直接管理人影工作,氣象部門只負責作業指導、規范人影工作管理的新模式[5-6]。
4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化發展是把“雙刃劍”,人影工作必須緊跟新時代、擁有新思維,依據地方經濟發展變化,趨利避害,及時調整炮站布局,解決人影工作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與時俱進,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實現地方人影事業快速發展。
5 參考文獻
[1] 毛振乾,宋伊文,周湖威.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江西農業,2017(23):61.
[2] 宋承林.人工影響天氣研究[J].江西農業,2017(21):41.
[3] 李明元,陳明林,劉建國,等.貴州一次強冰雹過程降雹單體的特征分析[J].貴州氣象,2007(1):22-25.
[4] 姚章福,李志方,姚正蘭,等.人工增雨防雹社會化認識評價[J].貴州氣象,2014,38(4):58-60.
[5] 馬亮.人工影響天氣,如何促進防災減災[J].生命與災害,2018(5):20-23.
[6] 羅環,劉忠葉.黃南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青海氣象,2018(2):36-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