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及應對措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美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但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后,實施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打破了中美兩國友好的貿易關系,并且
雙方貿易摩擦不斷升溫。本文主要針對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論述,最后就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關系;根源;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0-0159-02
近年來,全球化經濟進程不斷加深,在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促使各國經濟體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并逐漸構成完整的全球經濟產業鏈。作為位居前列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在貿易往來方面除了對雙方的經濟社會產生影響以外,對于全球經濟的發展及走勢都帶來了重大影響。但就當前來講,中美貿易則產生了一定摩擦,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
一直以來,美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都是最大的消費型經濟體,而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型經濟體,有著明確的角色分工。在對外貿易中,中國主要是生產和出口終端產品,并由德國、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提供在生產終端產品過程中所需要的中間件,這一過程日益成熟并逐漸形成完善的全球制造業產業鏈,并帶動了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因為美國與中國在貿易往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分工,中國的對外貿易處于長期順差的狀態,而美國則是逆差狀況,導致雙方之間的貿易差額不斷增加(如表1)。
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于特朗普在2017年1月21日當選美國總統以后,為了實現重振美國制造業、實業興國以及在十年內將美國的GDP提高到3.5%~4%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安內攘外”的戰略和“美國優先”與“貿易平衡”的發展原則[1]。特朗普提出的這一戰略無疑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狹隘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想,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開始重視發展雙邊貿易并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伊核協定》等國際組織與貿易協定,并重簽
《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三國協定》(USMCA)。為了破壞多邊體系美國多次想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尤其在雙邊談判中美國對貿易伙伴極限施壓[2]。目前,特朗普的領導下已經重新啟動了美韓、美日等國家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并針對與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加強了單邊貿易制裁力度,力圖通過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減少需求外溢,加大美國對外產品出口。特朗普實施的這一貿易政策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向世界“供應需求”,并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甚至在實施這一政策以后已經對一些生產性經濟體出口貿易產生了巨大影響。不難發現,在這一過程中特朗普政府尤其針對中國,敵視中國,自此中美貿易逐漸出現摩擦。那么,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筆者從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面對此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ㄒ唬┱畏矫娴脑?
從政治因素上來看,因為中國近年來加大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大力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綜合治理”理念。美國政府認為中國的這一舉措無疑是在塑造中國在全球和區域中的影響力,甚至會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構成威脅,嚴重破壞了世界秩序。為了避免中國對美國內政、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美國開始實施一系列措施進行遏制并將中國作為戰略
競爭對手,成為造成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因素。
(二)經濟方面的原因
一直以來,美國都在強調中國不具備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而且認為中國實施的“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與其“自由資本主義”有著極大的矛盾沖突。但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尤其近年來對于全球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利益與國際市場的地位。同時美國認為中國的企業不能與美國企業的公平競爭,勢必會造成美國企業破產或被收購,然后中國企業會壟斷市場[3]。加上我國制造行業的迅猛發展,在政府的金融、財稅等方面的大力支撐,機器人、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產生得到了快速發展,美國認為中國想要控制全球最先進的工業,所以在經濟上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重要的競爭對手。從這一發展現狀來看,無疑是表明我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上升。
(三)科技方面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除了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以外,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諸多成果,比如中國的高鐵、移動互聯網支付、電商零售等等都已經站在世界領先地位,對于美國來說中國已然成為極大的威脅對手。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力度,據統計,在201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出站全球總體規模的32%,特別是智能手機和汽車等領域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占有率都有明顯的增強趨勢。“中國制造2025”也充分表明中國投入高端制造業的決心與必勝心,而且涉及的很多新興行業都已經觸及到美國核心競爭力的領域。在這種發展狀況下,美國片面的認為中國是在試圖用合法和非法的方式將美國商業技術、知識產權等向中國轉移,嚴重威脅了美國高科技等產業的發展[4],這些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根源,并且美國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很可能會長期進行下去。二、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措施
自2018年,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升溫,不僅對雙方國家的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走勢。但是不難看出,中國兩國的貿易摩擦除了經濟問題以外,還涉及到政治問題和兩國在國際貿易規則領域的話語權。同時,美國實施的一系列所謂的貿易保護政策,無疑是在尋求機會遏制中國的崛起。從當前形勢來看,中美貿易摩擦正在逐漸向高端技術、新興產業等延伸,在未來高新技術產品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勢必會成為關鍵的問題。面對可能帶來的嚴峻的“雙反”形勢,我國必須堅持和平發展的原則,加大改革開放,實施互利共贏的發展原則。實際上,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尚處于可控的范圍內,這就需要中國在維護切身利益的同時,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回擊,制止美國的司法擴張,促進全球經濟穩定、有序的發展。下面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問題筆者從四點提出了應對措施: ?。ㄒ唬┲袊e極反擊,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俗話說的好,來而不往非禮也,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中國必須有效處理好,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制衡發達國家不公正對外貿易政策,積極反擊是十分有必要的。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一味的退讓只會讓美國變本加厲,為我國合法權益帶來更大的損壞。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我國進行適當的回擊,保證在不擴大事端的基礎上游刃有余,表明我們的立場,從而更好的應對可能帶來的激烈博弈。
(二)加大開放力度,拓展多元經貿往來渠道
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帶一路”發展政策帶來了積極的響應和巨大的成就,為促進各國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引進來”可靠保障。一直以來我國在重視與美國的對外貿易往來,但是通過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溫,我們也應該深刻認識到與別國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實施“中美+X”多邊外交模式,擴大開放力度,同時也豐富了新型中美經貿關系的內涵,在這種外交模式下也可以對雙方違反“囚徒困境”規則進行嚴厲懲罰,促進雙方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近期,特朗普當局以232調查、301調查等不公正的貿易制裁方式宣稱中美貿易關系穩定性和連續性不強。所以多元經貿往來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和重要的發展途徑,我國必須加大拓展多元經貿往來渠道,落實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ㄈ┘訌娮灾鲃撔?,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程度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于美國的依賴程度還是很高的,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推進,我們必須意識到減弱對美國依賴程度的迫切性,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近年來,我國在各方面都有超越美國雄踞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但是這其中我國“創造”不足已經成為重要制約發展的因素。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一直在出口產品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能夠獲得的利潤是有限的,而且過于依賴美國市場,一旦中美貿易關系破裂勢必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致命一擊,這也成為特朗普威脅中國對外貿易的有力砝碼。所以,我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科研水平,進一步優化升級經濟結構,不能在核心科技上受制于人。
(四)實施漸進策略治理貿易糾紛
中國政府應該理性的看待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并且正確認識中美貿易糾紛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會持續很長時間,攻勢也將會越來越猛烈,而中美貿易摩擦勢必會變得空前尖銳。立足于我國和平發展的原則,中國政府應該到在對方提出合作策略時,應該表現出積極友好的態度,用海納百川的胸懷維護與各國之間的貿易合作關系。同時,采取漸進策略逐步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這樣可以把我國與美國外交的尺寸,避免矛盾愈加深化,擴大事端,給各國的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最終切實維護好我國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吳光宇,李曌宇.中美貿易摩擦頻發的誘因與應對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8(3):42-45.
[2]張偉.中美貿易戰的演變歷程、經濟影響及政策博弈[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5(5):73-82.
[3]高祥,劉道紀.中美貿易摩擦的趨勢及其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63(4):121-130.
[4]譚小芬,李昆,梁雅慧.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影響及應對措施[J].復旦國際關系評論,2018(1):312-3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55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