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青州市河道管理工作現狀及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人類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對河道的侵害也日益嚴重,河道管理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河道整治與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任務,河道管理需要政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要在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開展工作,提高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水平,確保河道管理的質量與效益。本文分析了河道管理工作的現狀,并提出河道管理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青州市;河道管理;工作現狀;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TV91 文獻標識碼:A
  河道管理涉及到水利、規劃、國土、交通、環保等各個部門,河道管理工作的好壞影響到河道的質量與效益。目前,河道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職責劃分不明確,管理經費不足,執法力度偏弱等,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河道管理,科學規劃謀劃,提高河道綜合管理水平。
  1河道管理工作現狀
  青州市河流分屬彌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過境河流有彌河、淄河兩條。廟子、邵莊大部屬于小清河水系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淄河及其支流仁河。東部地區屬彌河水系,主要有大石河、小石河、南陽河、洗耳河、康浪河、堯河等六條。河流汛期集中于7-8月。這些基本情況決定了青州市的河道管理工作點多面廣線長,任務十分繁重。
  2河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青州市歷屆政府都對河道管理工作十分重視,水利部門經過多年的努力,河道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河道管理工作走到了山東省前列。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給河道管理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和問題。
  2.1思想認識不到位,法律意識淡薄
  擠占、阻塞河道,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開荒種地、私建亂建及破壞水利設施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認識上有偏差,對水法律法規認識不到位,認為河道管理只是水利部門的事情;一些建設項目占用河道,不注重水利科學性,對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足夠認識;有時只考慮近期和局部利益,片面強調區域經濟發展,不經河道主管部門批準,行政干預代替依法管理,使河道管理工作處于被動,難于依法履職。
  2.2職責劃分不明,缺乏統一協調性
  河道管理涉及多部門、多機構,絕非某一機構或部門就能實現,要想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就必須注重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與溝通,例如,規劃部門負責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農業部門負責漁業和畜牧養殖,環保部則負責水質監管等,實際工作中各部門需要集中配合、有效互動,然而,現實的河道管理工作中各部門多孤立開展工作,缺少協調互助與配合,使得河道管理工作缺乏合力,效果大打折扣。
  2.3水資源利用不合理,污染嚴重
  進行河道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確河道的水資源利用情況。由于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處理能力不夠,導致污水對于河道的水生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水資源的管理,與河道管理工作緊密相關。如果單純進行河道管理工作,而忽視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那么肯定會導致河道管理工作增加難度,這種管理方式不利于整個水資源的利用,污水的持續排放,水體自我凈化能力下降,勢必會對河道的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2.4河道亂挖濫采,破壞河道生態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各地嚴格控制河道采砂,而建筑市場用砂量不斷增加,砂石的缺乏,導致砂石價格大幅度上漲。受暴利驅使,某些不法分子擅自在河道內私采亂挖河砂,盜取國家資源??茖W的河道采砂能疏通河道,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維持河水流勢的穩定。不合理的開采,會導致水位降低,河床變深,河道水流改道,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堤防坍塌、沉降,嚴重破壞河道環境,威脅周邊安全。非法亂挖濫采不僅違反了法律相關規定,還破壞了河道生態系統,降低了堤防防洪能力。
  2.5肆意侵占河道,影響河道行洪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土地可使用資源愈來愈緊張,河道上違章建筑屢禁不止,一些人違規占用河道,甚至搶占河道使用權,在河道上隨意放置廢棄料,設置障礙等,改變了河道原本的地貌形態,造成了水流不暢,水流速度減緩,過水能力下降,導致防洪能力降低。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填埋河道,在河道內開墾種植高稈作物及樹木,建筑物的非法亂建等現象,嚴重阻礙了河道管理的有序進行,影響了河道正常的使用功能。
  2.6水利經費缺乏,防洪泄洪能力降低
  河道防澇泄洪能力低。由于河道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水利經費的缺乏,部分河道堤防未達到防洪的設計標準,有的堤防因為長年累月的使用,自然與社會因素的危害造成工程損害嚴重,維修經費的不足導致未能及時除險加固,可能出現決口和堤身塌方的問題;有的河道設計不規范合理,沒有護岸工程,容易在汛期發生堤毀情況,堤防的薄弱之處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3加強河道管理工作的對策
  3.1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增強全社會河道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進一步改善河道管理的軟環境,以每年“中國水周”“3.22”世界水日為契機,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力宣揚水文化、生態文化,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節水意識、環保意識,強化人們的資源有償使用意識。讓廣大干部群眾知法守法,認識河道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和支持河道管理工作,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主動性。
  3.2大力推行河長制
  為全面加強河道管理,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制,不斷改善河道水域環境質量,加快生態文明新建設,青州市應大力推行“河長制”,按照“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長效監管、嚴格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河道“河長制”管理制度。實施河道“河長制”管理,推進水生態建設,解決河道內垃圾和黑臭問題,確保河道防洪排澇安全,確保河道環境面貌顯著改觀,實現河道范圍內污水無直排、水域無障礙、堤岸無損毀、河底無淤積、河面無垃圾、綠化無破壞、沿河無違章建筑等“七無”目標,為經濟社會轉型科學發展提供堅實的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保障。市級設立“第一總河長”“總河長”“河長”,鄉鎮、村分別設立“段長”“分段長”。市政府成立“河長制”工作辦公室,河長辦具體負責“河長制”工作日常事務及組織協調,并制定考核辦法,牽頭組織好“河長制”落實情況考核等相關工作。   3.3加大河道管理資金投入力度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加強防汛管理,各級管理部門應預先分配預算,將防洪減災項目作為首要安排。防洪物資的儲備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嚴格要求,以備不時之需。要做好防汛預案,進一步加強災害源頭的管理,深入調查分析,對存在危險的區域進行評估,排查出每一個風險點,制定相關的措施。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對使用時間過長,沒能得到及時的維修的堤防,需要加大投入資金進行整修,同時,對一些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加固,確保汛期完工,提高堤防的防御能力,保證河道行洪安全。
  3.4加強河道日常巡查管理
  由于人們對河道作用認識不深,對防洪防災意識不強,加強河道日常管理顯得非常必要。堅持日常巡查制度,節假日安排人員值班巡查,對重點河段要加大巡查頻次和力度,保持巡查的不間斷性,始終保持高強度的巡查態勢,對巡查發現的水事違法行為及時依法予以查處。汛期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所屬鄉鎮街道及時組織人員對河道進行清理,拆除違章建筑,清除阻水障礙物,保持河道暢通,確保行洪安全。河道的日常管理,特別是巡查工作,可及時發現河道存在的問題,在防洪減災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河道管理的有效進行與防洪減災的成功與否密切相關。
  3.5加強對河道采砂的監管
  河道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強化采砂監管,組織專業的巡檢隊伍,設置專門的崗位來深入對采砂的監管與檢查,其中包括采砂范圍、深度等,如發現問題必須及時上報,對于任何偏離安全標準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讓一切危險因素控制在萌芽狀態。請有資質的測繪企業對不同采砂點進行打樁確定開采范圍和深度,得出開采的高程,從而為監管與監督提供依據。采砂施工過程中應該實行技術交底管理,其中需明確采砂的相關參數,例如高程、回填量等。任何采砂方案的制定都應該以安全、生態環保為前提,采砂監管應該在尊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前提下展開,以此來推動河道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3.6加強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
  生態河道治理從適宜生物棲息的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工程對水文、水深、流速、底質、河道形態、斷面形式及材料等生境因子的影響,構建適宜生物棲息及繁殖的生境條件;生態河道治理宜盡量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態及斷面,控制截彎取直,河道斷面寬度及形式避免均一化、單一化;生態河道的護岸宜根據河道功能需要剛柔結合,因地制宜,護岸材料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情況下,選取具有較好透水性、有利于水體交換,適宜動植物生長的生態親和性較佳材料,優先選取當地天然材料;河道生態綠化在滿足河道生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宜盡量保留、利用河道兩側現有植被,合理配置不同習性的植物,營造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景觀多樣的植物帶;植物宜選擇土著種;生態河道治理需對治理效果進行跟蹤和評估,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
  4總結
  河道管理是生態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道整治與管理需要河道管理部門、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的積極協調與配合。河道治理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既要注意先進治理技術的運用,同時,又要強化政策法規等的制定與實施,積極加大管理力度,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來提高河道管理工作質量,提高河道管理工作水平,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08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