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業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期貨市場在發現價格、對沖現貨風險、資金周轉融通等方面具備其他行業所沒有的優勢特點,穩步推動期貨行業的發展,保證期貨市場安全、穩健和高效的運行,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且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而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期貨經紀公司又是聯系客戶與期貨市場的重要樞紐,在期貨市場構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梢哉f,期貨公司的興衰與期貨市場的發展休戚相關。2018年,我國金融領域宣布“對外開放”,期貨經紀公司在面臨重要發展機遇的同時,即將與發達國家期貨公司展開激烈競爭。建立健全期貨行業內部控制體系,增強期貨公司抗風險能力,提升我國期貨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了期貨行業內控的核心關鍵點,闡明內控的風險所在。針對期貨公司內控的現有措施與弊端,為逐漸完善期貨行業內控制度提一些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核心;期貨行業內控;經紀公司;措施與弊端;如何完善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我國期貨行業內控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行業發展歷程短,經驗少,結合我國企業自身的特點,產生了許多風險漏洞。另外,有制度不遵守,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也是導致期貨行業違法違規案件的主要根源;加上金融企業所處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復雜與多樣性更加大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操作難度。
1期貨行業內控的核心概述
1.1什么是期貨行業內控,期貨行業內控存在的背景
內部控制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共同構成了內部控制體系。期貨行業內部控制機制是期貨行業內部組織架構以及架構問相互協同、相互制約的關系:期貨行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期貨公司為了防范風險、規范自身的經營而制定的一系列業務操作流程、業務管理辦法和措施的總稱。
1985年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如何形成市場價格”成為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當時一群中青年經濟學家經過研究探索,理順了市場價格的由來:價格是通過有組織有秩序的期貨交易形成的。直到1988年,中國期貨市場成立。截至現在,中國期貨市場經歷了30年的發展時間。期貨市場成立初期(1994年以前),我國的期貨市場管理制度無章可循,只能簡單照搬海外期貨公司的做法。期貨公司的工作重點大都放在開發客戶和擴大業務規模方面,風險意識淡薄;法規制度跟不上,政出多門,很多部門都在管,但又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期貨市場規則不明確,隨意修改規則,客戶投機性強,期貨公司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進行了許多違規操作,造成了巨大的政策和市場風險。那一階段發生了許多惡性違法違規事件。尤其在經歷了1995年“327國債事件”“巴林銀行破產事件”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從國家管理層面和期貨公司自身,都認識到樹立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經過若干年不斷總結探索,我國期貨公司內控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1.2期貨行業內控的要求
期貨行業建立內控機制的原則:全面性;健全性;合理性;相互制衡性。
一是全面性。內部控制制度應滲透到期貨公司的各種業務流程及各項操作環節當中,覆蓋至期貨公司的所有部門和崗位,并且需要全員參與,任何決策策略或操作環節都應當有案可查;二是健全性。期貨公司要成立符合《公司法》要求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構,并設立能夠滿足公司經營運作需要的業務、職能管理部門和必要的內部監督崗位;三是合理性。期貨公司機構和崗位的設立在確保崗位相對獨立的前提下盡量精簡,滿足成本效益原則;四是相互制衡原則。期貨公司內部機構和崗位的設立要確保相互制衡,將各環節風險控制到最小化。
1.3期貨行業內控制度現有的措施
1.3.1從內控環境看
第一,國務院和期貨行業監管部門制定了與內控制度相關的各類法規及規章指引。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是期貨行業首部有章可循的法規制度。2000年4月份,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期貨經紀公司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進一步規范期貨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抗風險能力。該份《指導原則》成為期貨公司內控機制設立的綱領性文件。2007年,國務院在暫行管理條例的基礎上,修訂頒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并分別于2012年、2013年、2016年、2017年進行了四次修訂。2007年3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2007年6月,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了《期貨經紀合同指引》,上述法規及規章為期貨公司內控機制的設定搭建指明了方向。
第二,經過30年的發展后,期貨公司的資產質量和自有資本金得到了較大改善。1999年,《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期貨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后,期貨行業歷經磨難,鳳凰涅槃,行業資產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股權結構多元化發展。目前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公司注冊資本金近貳拾億,客戶資產規模貳佰億左右,期貨公司資產規模和質量得到穩健發展。
第三,中國期貨業協會是期貨行業自律性組織。于2000年12月2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接受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的業務指導管理。協會成立以后,從行業自律、會員服務、從業人員管理、公司內控建設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有效的自律管理體系,不斷地推動期貨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2004年3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期貨經紀公司治理準則》,規范了期貨經紀公司的法人治理架構,對提高期貨行業的公司治理水平,期貨公司內部機構的有效運作、相互制衡和決策、激勵約束機制起到引導、示范作用。
第五,2004年7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了《期貨經紀公司客戶保證金封閉管理暫行辦法》,規范了期貨公司客戶保證金和自有資金的使用及管理原則,有效地保證了資金運營的安全性。
第六,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并發布了金融安全監管報告制度,將調整后的凈資本作為考核期貨公司財務安全邊際的核心。通過調整各種相關財務指標和衍生指標,按照謹慎性原則提高期貨公司財務安全邊際和抗風險能力。 第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06年成立保證金監控中心,監控投資者保證金及相關業務的安全運營,進一步規范客戶權益和交易。
1.3.2從內部風險管理看體制建設
第一,期貨公司建立了獨立的風控部門,將前、后臺部門交易和結算,財務和結算嚴格分開,各部門人員獨立,崗位獨立,業務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監督,有效減少失誤,隔離風險。
第二,建立健全了內部控制系統,涵蓋公司所有部門:開戶、財務、風控結算、交易、信息技術、投資咨詢、資產管理等部門的具體操作流程,確保各崗位、各項業務得到明晰授權、清晰流程。
第三,建立公司內部風險預警體系,實施以“凈資本”為管理目標的風險監控體系,進行壓力測試和動態監控,尋找公司經營決策的關鍵風險點,進行監督、反饋。
第四,期貨公司全面實行客戶保證金封閉運行管理,要求開設保證金專用賬戶,確保保證金與自有資金賬戶之間完全隔離,封閉運行,不得相互劃賬,并制定相應配套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防范資金風險。
第五,2004年9月,期貨公司向證監會報送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報表體系。
第六,期貨公司內部建立信息管理技術部門,及時更新軟硬件系統,確保交易信息流暢,保障客戶交易安全。
1.4期貨公司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期貨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初步建立,基本保證崗位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然而,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期貨行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仍有待完善,內控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內控效果不理想。
1.4.1公司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組織架構不合理
只有合法健全的組織結構才能更好地完善內部控制目標。目前,雖然各期貨經紀公司普遍遵循了金融企業制度要求,成立了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單從形式上看,期貨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完善,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少期貨公司的法人治理留于“表面形式”,真實情況卻不是那樣。“內部控制”以及“道德風險”的問題非常突出,作為決策機構的董事會,其大多數成員由股東選舉產生,管理期貨公司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很少。監事會成員為股東單位的兼職人員或期貨公司的非管理人員。監事會成員沒有在重大投資項目中擔任監督職務,使內控系統難以有效發揮作用。有些期貨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過于集中,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在這種權利失衡的狀態下,期貨公司的實際決策權仍主要由公司大股東或高管人員控制。董事長或總經理“任意和私自決定”的現象不時發生,導致一些公司的信息不透明,出現不規范的操作。公司的業務決策不能科學、標準和民主化。
1.4.2公司管理層對內控制度的重要性理解不夠,存在偏差
某些期貨公司的高管人員錯誤地認為建立內部控制就是規章制度的建立。有了規則,就等于建立了內控制度,忽視了內部控制在業務流程中的動態監控。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在內控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只把內控制度作為管理下屬的工具,內控制度操作流程流于書面形式。在這種認識下,下屬業務部門單方面追求交易量的擴張,忽視風險控制流程及動態監控機制。個別期貨公司通過辦公會議的形式,忽略內控制度、打擦邊球,以低于交易所規定的標準招攬一些所謂的“關鍵客戶”。
1.4.3我國期貨行業內控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第一,由于期貨公司實行保證金交易,保證自有資金及客戶資金的安全運營至關重要,內部控制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風控結算部門,財務部門、技術部門和客服(負責客戶的穿透性)、資產管理部門。
因此制度上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晰各崗位責任制。充分認識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梳理工作流程,突出關鍵崗位并實施重點監控。實施授權機制,建立事后監督系統和文件記錄留痕制度。
第二,維護內控制度的權威性,加強內控隊伍建設,建立內控監督機構,健全違反內控制度的懲罰機制。加強信息技術的科技投入,增加內部控制的具體內容,認清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2期貨行業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
2.1缺乏金融行業的內控指導指引
我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和期貨分支。各金融機構在制定和修訂內部控制制度過程中采取的通行做法是各自為政。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缺乏金融行業整體的內控指引。因而,期貨行業的內部控制機制不能與其他金融行業形成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有機整體。
2.2缺乏期貨行業的法律體系
目前,證券行業有證券法,銀行體系有銀行法,而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分支,期貨法遲遲未能出臺,行業只能遵循各種各樣的法規、規章、制度、細則,沒有整體完善的法律體系,現實業務中只能根據出現的問題查缺補漏,操作人員不能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法律制約體系不完善,這種內部控制機制很難實現對金融機構各種業務活動的系統控制。
2.2.1內部控制缺乏及時性
對國家政策法規的調整變化反應緩慢,不能及時有效地修訂內控制度,對新業務的開展無法及時制定相應內控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2.2相關部門實施不到位
例如,期貨行業成立了保證金監控中心,可以實時準確的掌握所有客戶的資金規模及實時動態。各個交易設立了自己的軟件系統,期貨公司又要求單設自己的信息技術部門,需要多重采購不同軟件,造成不必要的重復浪費,不能很好地實行成本效益原則。
2.3期貨行業業務體系不完善
對于中國的期貨業來說,同質化運作十分嚴重,在未來的金融開放過程中缺乏競爭力。通過對中外期貨公司的比較,大多數中國期貨公司只開展經紀業務,2015年開展資管業務,由于行業沒有統一的監管制約體系,各公司在實際運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處于暫時停滯狀態,造成期貨行業范圍單一,收入結構簡單,缺乏國際競爭力。 3如何在金融內控制度不完善的過程中完善公司內控工作
3.1增強企業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知共識,凝聚企業向心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要完善企業內控制度,企業所有者要充分認識到公司建立內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權力膨脹和失控現象,企業權力的行使應該是內部控制監督的重點,搭建有效的相互制衡機制。二要企業高管決策層必須不斷學習法律法規,合法經營,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及時掌握各種信息,提高分析信息準確性和真實性的判斷力,不斷增強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3.2強化完善期貨公司內控監督評價體系
一是單獨設立內控監督評價專崗部門。該部門負責建立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根據國家新頒布的政策法規及時修訂內控制度并進行全員宣傳推廣。二是組織、檢查公司所有部門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三是建立內控報告和信息反饋機制,發現內部控制存在隱患和缺陷時,按照規定的報備制度和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及時匯報。四是各相關部門要養成定期自查本部門風險控制方案和具體操作流程的習慣,及時評估反饋給內控監督評價部門。五是內控監督評價部門不應掩蓋風險,可以采用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和例行審計、非常規審計等方法評價檢查內控系統的完善性,提出整改和處理違規人員的建議。六是管理層要定期評價下級部門的內部控制落實情況,形成評估結果,并入公司績效考核體系。七是公司要建立內控缺陷和問題的糾錯處理機制,及時修正完善,并對其進行監督、跟進實施。
3.3提升工作人員的制度意識
一是企業各部門及時了解公司內控制度新規定、新要求,并組織各崗位落實;二是公司員工不斷學習行業新知識,新技能,及時溝通,提高勞動效率,加強崗位勝任能力;三是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反饋。定期溝通職責的履行情況;四是細化公司內部流程接口工作的時效性及責任性,做好部門接口的細節崗位規則和流程管理,避免出現問題相互推諉,明晰崗位責任制。通過各部門努力,不斷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4結束語
4.1金融企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命脈,是服務實體企業的保障
我國期貨行業成立時間短,經驗少,在不斷摸索中發展壯大,由于行業自身特性的原因,鳳險誘因會高于其他行業。而內控制度具有全員性、全面性、長期性特點,對期貨行業的日常及專項管理可以起到有效地保障作用。期貨行業內控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規避金融風險。
4.2期貨行業的內控制度完善可以提升金融企業形象
期貨行業是金融的一個分支,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日益推進,相應衍生品業務不斷增加,加強其內控要求,對維護行業形象,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增強實體企業抗風險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4.3是促進金融企業健康發展需要
期貨行業內控有效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企業風險,增強企業實力,最終促進企業良性循環。因此我們就期貨行業內控的核心問題,追根溯源,全面性地探討了期貨行業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1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