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視角下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實施可持續性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無車承運人作為我國未來物流行業新的發展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車貨資源的信息整合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危害。本文以河南自貿區無車承運人的發展現狀為例,通過分析無車承運人在本地發展的影響因素并結合國內的發展經驗,探究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發展的持續性。
關鍵詞:無車承運人;河南自貿區;可持續性發展
一、引言
在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的實施起著資源協調、成本縮減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無車承運人從臨海環境向內地模式轉化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情況,比如:現有運輸資源稀少,無車承運人取得的效果也受到了限制;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內,由于運輸方式與方向的多樣性造成管理混亂,審查制度不完善進而出現的責任劃分混亂等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對無車承運人模式在河南自貿區實施的現狀,并結合海內外可持續性發展的經驗,來進行可持續性發展的分析。
二、“無車承運”在河南自貿區的發展背景分析及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現有物流運輸行業的條件有限,道路貨物運輸市場難以對貨源信息進行有效組織和運用,導致物流信息冗雜、市場各方信息不對稱、運力信息和貨源信息分離等現象發生,此外由于車輛標準參差不齊,碳排放愈加嚴重,為了提升運輸速度,減少城市環境壓力,在河南自貿區的貨物運輸模式中引進了“無車承運人”的概念。無車承運人是指本身不擁有車輛但從事貨物運輸,通過運用承運人的名義來招攬貨物資源并承包給實際承運人的個人或企業。無車承運人平臺能夠有效整合各個地區的貨物貨車信息資源,在保持環境的質量不惡化,效率不低下的情況下,經濟發展的凈利益達到最大限度。該模式的引進不僅能夠促進河南自貿區在貨物物流運輸方面的進展,使市場秩序的發展規范化,還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貨車排放導致的環境污染,實現自然、社會、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三、“無車承運”在河南自貿區的發展現狀
1.物流信息覆蓋面小
目前,“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依舊處于試驗階段,現有“無車承運人”模式僅在貨主、平臺、車主之間進行信息流和物流的流通,無法輻射到更大范圍。貨主的供應商,接收方的下游分銷商等未在平臺的鏈條服務范圍內,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無法實現物流業的經濟持續發展。
2.誠信體系建設不完善也是“無車承運”難以運行的原因之一
現有無車承運平臺對車主爽約的問題未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無法保證車主按約定履行義務,有關車主的身份、駕駛證明、車型等也未做登記與核實,無法保證運輸過程中貨物的安全問題。
3.沒有考慮國內情況發展受限
“無車承運人”模式的建設完全是照搬國外模式,沒有具體考慮國內特殊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到國內以及自貿區的實際情況,一成不變的引入只會引發無車承運與傳統物流模式的矛盾。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單一,僅以提供車貨信息為主,并未涉及物流方案咨詢服務,物流信息服務與保險服務等。
四、影響因素剖析
現代物流產業基本上都以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而在河南自貿區實施的無車承運人項目也需考慮如何可持續發展,在保證貨物質量與服務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怎么減少資源的浪費,如何提高運行的效率都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這一段落將對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進行說明與分析。
1.積極因素
(1)區域因素
首先河南省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節點,要承擔“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的責任。其次,河南的米字型交通網絡為物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鄭州片區東聯山東海運港,西通山西煤炭基地,中歐班列也加強了內地與歐洲的聯系,因此鄭州聚集著重型機械設備與有色金屬等大型貨物。開封片區主要發展農業副產品與文化輸出,先天的歷史發展為文化傳媒與輸出提供了優勢,開封國際農副產品市場的建立也形成了規模經濟。洛陽片區涵蓋了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因此也會具有比較優勢。三個片區分工明確進而提高了運營效率。
(2)承運模式因素
無車承運人的概念具有當下共享經濟的特征,其一大優勢就是利用統一的調配平臺,整合空閑運力,依托技術手段優化最佳路線,達到更高的資源利用率和效率。對于物流行業來說,無車承運人將降低物流與企業成本。無車承運人無需購置運輸車輛,輕資產的運營模式降低了企業擴張的成本,并且企業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于企業的發展與信息資源的獲取,擴大企業的運營優勢。
2.消極因素
(1)責任劃分不明確
無車承運人平臺在河南自貿區的現行發展階段僅僅是資源調配型平臺,對于物品在二級承運人接手前,運輸途中以及自貿區的庫存管理均不完善,一旦買方因貨物損壞拒收,就容易形成權責的混淆,不僅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反而形成大量無效運輸與資源的浪費,造成排放的增加,環境的惡化甚至會失去顧客的青睞而喪失自貿區的優勢。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無車承運人不止要調配貨物資源,還要整理運輸資源。但現行的無車承運人平臺的進入門檻高低不平,服務種類與質量也魚龍混雜。這會對平臺的管理造成巨大的麻煩。信息的不對稱會增加調配的復雜性,這與無車承運人平臺的優勢背道而馳。因為平臺整合了物流企業與個體戶,這兩者發展不統一,就會降低承運平臺信息的流動性與資金流動效率。
五、國內物流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經驗
1.開展服務增值
在商品與服務多樣性的今天,我國物流行業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運輸服務而開展非物質形態的商品物流服務,消費需求成為消費的主體。物流企業開始從顧客角度考慮。對于上游企業物流公司會采用運輸費用優惠、貨到付款等措施來減少企業成本,對于下游顧客來講則會增加運輸險以增加其安全性,準時寶等措施會保證按時到貨。增值服務的創新也會推動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改善物流運輸體系
現代物流企業在不改變服務質量的同時又結合現代生產力發展新的運輸模式。京東在多地建立自營倉庫來增加運輸效率與速度,結合無人機送貨又比傳統運輸方式減少了排放。包括在倉庫中的分揀也由機器人完成解放了大量人力。
六、對于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議
1.完善運行制度管理體系
首先要完善無車承運人責任管理,無車承運人平臺可實行三分段責任劃分。即在貨物進入自貿區內進行一次檢查,在承運之前進行二次檢查并在交到買方手中時進行第三次檢查。這樣也使責任劃分有據可依。其次要加強無車承運人在河南自貿區特殊交通體系的應用,河南自貿區擁有先天的交通優勢,如何根據貨物類型以及客戶需求靈活地選擇運輸方式,并通過路徑優化系統加強運輸效率減少空載。
2.加強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第一部分應該是車主信息管理,盡可能對車主信息在平臺透明化,可以供貨主選擇也可通過記載車主駕照信息與準駕車型的載重分類,對平臺下可調配車輛有準確的認識,使之后的調配資源具有高效性物盡其用。第二部分應是貨主信息管理。記錄不同貨主的不同貨物種類,對特殊的客戶應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并以此結合車主信息進行調配。通過平臺的最優路徑規劃,減少貨車的空載率也在不影響效率的情況下使最多的車輛得到利用,以此減少平臺運行成本。
3.未來方向——機械化
在通過一系列調研后發現,未來的物流應是全程機械化以及智能規范化。在各個物流中心之間建設自動化通道來進行貨物的運輸,而各個物流中心的無車承運人就只負責通道的調配與協調做到真正的無車。就好比現在各個機場的航天樓,而通道就類似于現在的高鐵進行專一化的運輸工作。雖然這樣的方案在現在生產力也許達不到,前期建設成本高。但是在鄭州已經開始進行投資研究。在本方案的理論基礎上實現最大化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于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董娜.無車承運人的優勢分析和發展建議[J].交通標準化,2011(24):87-90.
[2]張豆.中國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初步探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02):19-22.
[3]吳婷.物流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互聯網+物流”服務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07):103-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