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小鎮概念與產城融合概念的區別及經濟效應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呈高速發展之勢,因此也催生出了許多新的發展模式,如產業融合、地鐵小鎮等。這兩種發展模式都有利于實現產業升級,擴大城市商業圈,實現綠色發展,進而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但與此同時其之間又存在顯著區別,主要體現在發展中心不同,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地鐵小鎮概念;產城融合概念;區別;經濟效應點
引言:
產城融合是一種增強城市實體功能、順利實現產業升級與轉型的有效發展模式,地鐵小鎮則有利于開發土地資源、擴大城市空間并實現產業聚集。因此應根據不同城市的發展特點合理應用這兩種模式,促使不同模式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概念
(一)地鐵小鎮
地鐵小鎮是指以交通站點為中心所開發出的城鎮,在開發過程中應考慮商業服務、居民居住等多個方面,打造以站點為中心的多功能服務區,最終所建設出的市鎮具有功能全面、交通便捷等多項優勢。具體來說,地鐵小鎮主要具有以下三項基本特征。第一,能夠實現資源聚集,開發時多呈片狀、塊狀[1]。例如位于香港的將軍澳新市鎮就屬于地鐵小鎮。交通站點的150米內為商業辦公區,150到300米和300到500米內分別對應的是服務設施與住宅,并且三者的建造比例為20%:15%:65%。此外。商業住宅能夠降低居民的交通及時間成本,并且致力于為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也應避免開發時過度影響環境,以防違背最初的規劃理念。第二,開發時應致力于挖掘社區文化,涵蓋歷史、自然等多個方面,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建設教育、醫療功能區,并且應致力于建造生態型小鎮,便利人們的休閑消費及商業往來。第三,在開發過程中應重點考慮能否起到吸引周邊區域居民的作用,不斷增加就業機會,建造綠色基地,形成網絡空間城市。
?。ǘ┊a城融合
產城融合的目的在于加快開發區的發展速度,解決開發區功能及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不斷進行空間整合,根據城市功能與產業特點有效實現兩者的結合,促使產業與城市發展能夠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此外,產業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支撐,同時又需要城市的依托,否則兩者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達到高度匹配的程度,從而避免城市與產業相脫離。具體來說,在達到這一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項要點[2]。第一是人本導向。產城融合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致力于尋找新的、富有生機的發展空間是開發區經歷了成型期、成長期之后進入成熟期的必經階段。此外,資本的特點在于追求效率,并且當前就業人群結構越發復雜,重點在于就業與居民這兩大人群結構的匹配度,需要充分考慮現有空間是否能夠滿足資本的發展需求,確保兩者能夠達到匹配狀態。第二是功能融合。當前產業結構在不斷升級,開發區的發展重點在于制造業與服務業必須齊頭并進,并且對用地空間的需求量在持續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開發出更多創新型產業,必須實行產業融合策略,從而實現統籌發展。第三是結構匹配,即提高居住和就業的融合度,促使兩者能夠達到匹配狀態,這也是第三產業高速發展下最基本的一項特征。
二、區別
兩者顯然都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只有采取這種發展策略,才能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但兩者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地鐵小鎮與城市之間通常存在一定的距離,約為60千米左右,在與城市友好互動的同時又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并吸引城鄉地區的人們,促使城市中心不斷向外擴展。但必須避免距離過遠,否則就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小鎮位置的選擇也十分關鍵,必須確保能夠與主要功能區、主城區保持交通上的便捷性,這樣有利于平衡客流[3]。而產城融合的關鍵在于產業與城市的互相作用關系。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確保就業人口呈增加趨勢,確保產業能夠自動更新,實現城市的一體化建設,從而實現產業聚集。因此兩者的區別在于強調獨立但不脫離,另一個則主要強調融合。第二,產城融合的目的在于實現產業與城市的良好互動,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合理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做好規劃工作,合理定位產業,確保兩者能夠互相促進,并且應致力于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土地及空間資源使用不當。此外,應不斷開發新的工業園區,并整合落后園區,實現產業轉型。做好功能區的規劃工作,確保商業、交通等多個方面的發展與產業定位相一致,能夠始終保持同步狀態。因此交通作為城市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功能居于同等地位,需要做好其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地鐵小鎮則是以交通站點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其他功能區的開發必須以地鐵等交通中心作為前提條件,在其周圍打造出完整的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可見兩者的發展中心存在一定的差別。
三、經濟效應點
地鐵小鎮與主城區存在一定的距離,致力于拓展城市商業圈,開發城鄉結合區,并且能夠以交通站點這一經濟效應點為中心,不斷擴大周邊的發展規模,對于帶動城鄉區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可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補充,能夠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并開發出更多的商業資源。產城融合模式能夠實現產業升級,促使城市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且此種模式的應用以政府作為主導,產業定位較為精準,能夠實現規劃與城市功能的高度匹配[4]??捎行p少發展過程中的偏差,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中所提到的兩種發展模式各自的發展背景不同。地鐵小鎮是以城市化背景作為前提,產業融合則是為了避免盲目的城市化發展,從而引發空城現象。因此在發展時需要了解其各自的背景,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龔亮,黃忠.南京青龍片區地鐵小鎮綜合開發模式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13(20):178-180.
[2]高栩.地鐵上的商業小鎮[J].樓市,2014,(17):160-162.
[3]謝呈陽,胡漢輝,周海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產城融合”的內在機理與作用路徑[J].財經研究,2016,42(11):72-82.
[4]李文彬,陳浩.產城融合內涵解析與規劃建議[J].城市規劃學刊,2014,(21):99-1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0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