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結合的智慧教學工具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智慧教學工具基于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豐富了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與眾不同的學習新體驗。無論是借助微信公共賬號等新媒體傳播工具,還是信息化公共教學平臺的應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教學時空限制。本文作者通過對智慧教學工具應用解析,更為深刻的認識到大數據時代對教育領域的影響。教師教學過程中,通過借助智慧教學工具促進“課堂回歸”,并在課下持續與學生建立連接,幫助他們鞏固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等能力。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慧教學工具
國家在教育領域中,不斷進行深化改革。目的是為學生不斷提供新的教學新理念、以及教學手段。而在教學過程中,對各個流程的更新與完善,都必須結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目前,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使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有效融合,出現更多新的學習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更具有智能化、科技化的教學工具去向學生傳遞知識。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頻率,同時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提升。
一、智慧教學工具應用解析
社會各個領域中,為迎合智能化、信息化的科技變革浪潮,出現“微助手”等新的教學平臺,同時,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多樣化的新媒體傳播工具應運而生。無論是微信公共賬號,還是QQ群組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都為教師與學生建立了更多的溝通途徑。通過多智慧教學工具的有效運用,將教師與學生很好的進行連接,使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發生巨大改變,從而產生新的教學新體驗。教師無論是運用新媒體傳輸工具,還是基于新的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使師生間產生更多的互動,不僅簡化教學模式,同時也增近教師與學生間的感情。智慧教學工具使較為復雜的知識,通過更先進的前沿技術,滲透到教學課件及微信互動平臺上。使學生與教師無論是在課外知識拓展、知識預習,還是在課堂教學中,都可做到有效、及時的溝通。這樣智能化工具的運用,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二、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結合的智慧教學工具應用有效路徑
?。ㄒ唬┙柚腔劢虒W工具促進“課堂回歸”
所謂的“課堂回歸”講的是運用現代前沿技術對傳統課堂組織形式的回歸,從教學主體的角度進行說明,它又可解釋為新的科學技術促使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在新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基于對智慧教學工具的使用,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免除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他們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氛圍中。教師通過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搭建新的教學平臺。并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制定更為合理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大數據等技術的使用,將相關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視頻課件或電子課件,發布到公共教學平臺上。這樣,學生基于教學資源共享,可在課下對新的知識點進行預習。教師與學生基于“線上課堂”展開“教”與“學”的互動。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課件進行學習,并能與教師或其他學生建立友好、密切的溝通,根據實際學習內容進行溝通與討論。同時,教師通過“線上課堂”可及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基于這樣的教學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線上學習,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ǘ┻\用智慧教學工具,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教師在完成實體課堂教學后,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智慧教學工具,與學生建立持續的互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進度,運用互聯網等技術創建“線上題庫”發布到線上公共平臺上。并同時借助微信公共平臺向學生推送課下學習任務,使每位學生都能及時獲得有效信息去跟進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在推送相關任務過程中,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與任務完成標準。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習脈絡與學習方向,還可使學生更為積極的進入到線上答題環節。當然,教師創建的“線上題庫”是基于實體課堂的教學內容完成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了解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系統會自動提醒學生所做的題目是否正確,同時,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等其他前沿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根據系統自動糾錯功能,使他們及時了解自身學習短板。學生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在線與教師或其他學生建立有效連接。若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可及時向教師或同學求助,獲得解決問題辦法。從而促進學生內化吸收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的結合運用,為教育領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最重要的是為學生帶來更為輕松的學習環境,使他們打破教學時間、教學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學習。而教師通過運用智慧教學工具,為學生搭建“線上課堂”,使學生通過知識預習、課下鞏固環節,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加深印象,并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睿琳.“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教學方法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9,26(01):55+57.
[2] 秦娟娟,馬珍萍.移動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口語智慧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0):177-178.
[3] 王賢蓉,毛韌.互聯網+智慧教學——大學英語教學創新路徑探析[J].科技視界,2018(26):76-77.
作者簡介:
蘇少巖(1973-)男,藏族,青海湟中人,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遠程教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0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