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合理激勵機制促進高校的成果轉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校在進行科研管理中,制定合理的、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地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潛力,促使科研成果順利轉化和展出。高校不斷發揮技術研究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構建高效的激勵體系,創新培養,分類改革,吸引和用好人才機制,從而不斷提升成果轉化的收益比例,優化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高??梢愿鶕陨硖攸c,制定激勵機制,促使成果轉化能夠滿足技術研究的基礎保障。因此,本文將重點探索構建激勵機制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成果轉化率。
關鍵詞:成果轉化;科研實力;激勵機制;高校
高校是人才聚集地,主要負責開發研究,應用研究以及基礎研究,其科研力量是國家的創新體系中的關鍵。但各高校的實際成果轉化率不高。面對這一具體情況,要向提升成果轉化的效率,適合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求,激發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成果轉化,應建立系統的獎勵機制,促使成功轉換率的不斷提升。
1 高校成果轉化的限制
I.I 科研評價的系統不夠完善
現階段,評價各高校社會地位與科研實力的重要標準是成果、論文、經費以及課題的數量。這一評價體系,嚴重地忽略了社會服務的相關功能,容易促使科研人員過度地推崇縱向的課題,未考慮到橫向的合作課題,從而難以進行有效的成果轉化。同時,這一評價體系,容易導致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的相關科研人員得不到良好的待遇,容易影響其投入到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積極性,從而使科技成果難以轉化和產出[1]。
1.2 人事制度不合格
現階段,我國的企業創新能力不高。因此,在高校的科技成果進入企業時,需要相關的科技人員一起進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發展,對科技成果進行改進和完善,但各高校建立的科研體系,嚴重地限制了相關科研人員的流動,使科研人員不能夠有效的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從而嚴重地制約了成果的轉化[2]。
1.3 利益分配不合理
科技成果的研發過程,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程。在研發中,需要進行嚴格的檢驗以及大量經費。同時,還有處理各階段出現的問題。要想科研成果能夠進行成功地轉化,就需要科研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心血,其中包括財力、物力以及人力。因此,需要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促使科研成果順利轉化。盡管國家制定了一些鼓勵工作人員的優惠策略和優惠政策,但一些高校的相關領導缺乏對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并沒有執行和貫徹國家政策,導致成果轉化并不順利。我國各高校的主要職責,是研發科技成果,接受成果轉化的主體不能確定,面對這一具體情況,一些高校會以科研發明為理由,將成果進行轉化,重點強調科研條件以及科研環境的提供,從而使科研人員的貢獻和努力被忽略。在利益的分配上,相關人員拿不到相應的經濟報酬,導致科研人員難以提升自身的工作熱情,從而嚴重地阻礙了成果轉化。
1.4 科技人員受自身意識的制約
一直以來,高校的科研人員注重學術交流而忽視市場。一方面是科研人員自身的學術意識強,習慣科研任務從上級逐漸下達,科研中需要的經費由國家提供,科研成果按照以往的舊模式推廣,從而對好鑒定、經費多、水平高,影響大的項目熱情較高。他們不會考慮研究成果是否能夠得到應用,經濟效益是否能夠處于正常水準。另一方面,這些科技人員自身的市場意識淡薄。在開展應用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時,重視技術的創新性以及學術水平,從而嚴重地忽略了研究成果的工業化和產品化,以及產品的市場容量,市場需求以及市場定位等問題。
2 構建激勵機制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合理的、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促使科技成果順利轉化。在建立激勵體系時,應考慮工作人員進行課題研究的環境因素、物質條件及性質同時,還應考慮工作人員的技術與實力,是否能夠順利開展科研項目等問題,耐心地對課題申報人員解讀相關的內容,對科技管理組織的監督以及研究經費額度進行說明,從而能夠使研究人員消除對制度的排斥感和陌生感,激發其研究課題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蒲械墓芾斫M織,應善于鼓勵和引導科研人員,開展具有攻關性和挑戰性的科研項目,形成勇攀高峰和節節向上的精神。同時,各高校還承擔著社會服務,科學研究以及教書育人的責任,科研人員會利用專利課題,項目、著作、論文等賺取獎金,但如果激勵機制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科研人員將工作時間主要勇于科技研究,從而難以完成簡單的教學任務,促使教學水平難以提升。面對這一具體情況,科研的管理組織部門,應促使科研人員能夠將科研活動與教育活動順利開展,提升教學質量。建立合理的、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促使科研成果順利轉換。
2.2 樹立目標導向
不恰當、不合理的目標導向,容易導致教師忽略成果轉化。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政府可以樹立合理的、正確的目標導向,促使科研人員以及各高校,能夠提升自身對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將成果轉化的具體情況,作為國家提供科研經費的主要依據,并增強對成果轉化的支持和獎勵力度。同時,高??梢灾贫ㄒ幌盗写龠M成果轉化的實施辦法和文件,促使教師能夠將自身的利益與成果轉化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從而提高成果轉化率。各高校還應不斷完善和改變輕視成果轉化,注重科研成績的激勵機制,將成果轉化的收益、成果轉化的水平以及成果轉換的質量,作為職稱評定和人才考核的重要依據,從而使教師能夠注重成果轉化。同時,各高校還應建立人員的流動機制,促使科研人員能夠在研發和教學崗位,進行有效流動,不斷地優化和完善人才資源的配置。對于一些對成果轉化不斷奉獻的科技人員,高??梢詫⑵涮嵘焦芾韻徫换蚱聘裉嵘毞Q,從而使教師能夠樹立合理的、適當的目標導向,轉變自身的科研理念,重視成果的轉化,從而提升成果轉化率。
2.3 改革評價模式,構建多樣的評價體系
科研成果的評價機制,能夠影響到利益分配。改革評價模式,構建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能夠調動教師的創造性以及積極性,從而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與質量。現階段,我國各高校的成果轉化的評價機制單一,缺乏一定的靈活性,面對這一具體情況,各高校應針對不同的科技類型,采取不同的評價體系,從而形成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滿足成果轉化的需求。例如,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科技成果,可以利用學術論文發表的辦法,使同行專家開展評定活動;對于應用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依據科研活動的具體情況,由市場機制、企業和立項單位等,進行評價。在構建一些評價方法時,應重視橫向的項目.關注成果使用價值。對一些滿足企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提出表揚或鼓勵。設立成果轉化的獎項,對于一些做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進行表彰,利用激勵方式,促使科研人員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成果轉化中,實現自身價值,進行不斷發展,提升成果轉化率。 2.4 重建分配機制
各高校要想提升成果轉化率,建立激勵機制,應重新建立分配機制,從而確??蒲腥藛T的實際利益。利益的劃分,是調動工作人員參與成果轉化的基礎與關鍵。因此,各高校在建立收益的分配體系時,應重點考慮長期的社會效益,打破學校占據主體地位的分配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有效的分配體系,從而使科研人員能夠激發自身的工作興趣,自主地投入到成果轉換中,提升成果轉換率。例如,提高成果轉化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分配比例,使報酬與貢獻基本一致。對于一些生產活動的工作人員和成果轉化人員,在利益的劃分中占據一定的優勢,鼓勵工作人員去公司或企業成果轉化的崗位兼職。利用多余經費,建立成果轉化或科技型企業,建立科學的分配方法或分配細則,對相關人員的工作內容與貢獻度,進行準確界定,從而使參與到成果轉換的團隊或個人,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確保分配機制的公開、公正和公平。構建有效的、合理的分配體系,能夠促使科技人員激發自身的成果轉化興趣,自主地參與到成果轉化中,從而提升成果轉換率。
2.5 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評估體系
各高校開展的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分有不同學科,同時還劃分實驗開發,應用研究,基礎研究等不同的研究類型?;A性的研究,是注重原始性的創新,研究成果主要以著作或論文形式為主。應用性的研究,注重結合社會與經濟發展,針對某一目的,利用新途徑、新方法,開展研究活動,科研成果主要以原理模型、發明專利、專注科學、論文為主。實驗開發型的研究,注重使用已有的知識,生產和制造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主要的科研成果以原始樣機、產品原型、專有技術、專利為主。研究方向與學科性質不盡相同,因此導致評估方式也應具備多樣化的特點,不能一篇而論,關注市場的利用率、接受率和轉化度,促使獎勵考核能夠貫穿于科研活動始終。高校建立的一些獎勵機制,應包括成果轉化、調研報告和學科建設等,從而促使評估機制能夠符合實際情況,激發工作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興趣,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成果轉化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高校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有效地鼓勵科研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創造和科研中,開展高質量的科研活動,促使成果轉化率不斷提升?,F階段,經濟基礎能夠決定上層建筑,高校應建立激勵機制,保障工作人員的基本物質需求,促使其能夠激發自身開展科研活動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調動工作人員的能動性,促使其自我實現,自我發展??茖W的激勵機制,能夠促使科研人員不斷成長,并推動學校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徐鵬杰.機制缺陷:制約我國高??萍汲晒D化的瓶頸因素[J].中國城市經濟,2010(9):231.
[2] 馮振珉,胡元清.高??萍汲晒D化的激勵機制研究[J].企業家天地,2006(9):95-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5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