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全育人”在思政工作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思想的腐蝕,形成錯誤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其學習和生活。因此,學校要以“三全育人”為指導思想,開展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工作。本文首先闡述了“三全育人”的含義,接著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心理育人、家庭與學校聯合育人機制的角度分析了“三全育人”在大連理工大學思政工作中的運用。
  關鍵詞:教育理念;三全育人;思政工作;育人機制
  為進一步落實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國家教育部下發了關于“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的相關文件,并從中選取了部分重點高校作為改革的實驗基地,大連理工大學就是其中之一。大連理工大學作為全國知名的一流院校,其“三全育人”工作的開展情況具有一定的帶動效應。因此,本文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從“三全育人”的視角剖析如何開展思政工作。
  1 “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大學思政工作不落地,不滿足新時代學生學習成長訴求等問題。按內容分,“三全育人”包括: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等十大育人方法。它講究立德育人,主要通過三個層面來育人:一是“全程育人”,即將德育的理念融入大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根據大學生不同的思想意識、不同的心理特征、所處的不同成長階段來開展德育工作,旨在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充實大學生活;二是全員育人,德育工作不再是思政課程老師的專屬,它已經成為高校制度體系的一部分,成為每位老師教學工作的起點。每位老師都應有德育意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高效、團結的育人團隊;三是“全方位育人”,全方位是指將德育、智育等融入到老師的每個教學環節,以提升課程教學的豐富性和實用性。
  2 “三全育人”在大連理工大學思政工作中的應用
  2.1 推動課程改革,體現課程育人
  一直以來,大連理工大學都在加強教材體系建設,積極推動青馬工程教材與專業課程的編寫和使用工作,提高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育人影響力。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實施“一個專業一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計劃。大連理工大學依托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為課程思政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一是提前啟動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設計和課程內容的系統改革,思政課程由原來的9學分增加至14學分,增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加強理工科專業非技術能力,如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道德和規范;改革“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等等。二是設立教學改革專項,增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10個專項,推動課程思政音視頻集錦庫、微視頻媒體庫和在線開放課程庫建設。三是實現課程思政與通識教育的有機結合,分期建設了10門融入中華文化、蘊含大工特色、體現學科支撐、包含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養的通識教育課程。
  2.2 以“紅色精神”為依托,推動文化育人
  大連理工大學自2016年11月起,在全校范圍內啟動了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教育活動,制定并印發了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實施方案“薪火計劃”,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 14工程,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學生獲得感。體現“三全育人”里的“文化育人”。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具體實踐中,學校堅持日常教育與節點教育相結合,堅持線上線下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堅持總體要求和院系特色相結合,形成了“薪火楷?!薄靶交饟敗薄靶交痍嚨亍钡忍厣似脚_。搭建“薪火—楷?!边x育平臺,以紅色基因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強化優良學風建設,通過優良學風班建設、新老生學習經驗交流會、“曬筆記亮學風”等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特色活動,引導學生繼承前輩求實篤學的治學精神,傳承“學在大工”的優良傳統;打造“奮斗者的足跡”等學生先進事跡宣講團,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等契機開展宣講,在學生典型的成長故事中傳遞紅色精神,打造榜樣宣傳品牌。
  2.3 以紅色基因為依托,實行全程育人
  在大連理工大學,思政工作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和學習始末。新生入學后,開展紅色主題入學教育,通過老教授講座、院士與新生共話成長、觀看創校歷史紀錄片《啟航》、觀看原創話劇《屈伯川》等環節,帶領全體新生共同了解學校紅色基因的歷史傳承,使紅色基因在新生心中落地生根;發揮學生黨員模范作用,結合“兩學一做”教育學習,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抓好關鍵少數培養,通過召開“黨員之星”事跡分享會、舉辦“微黨課”大賽,錘煉學生黨員過硬本領,當好傳承紅色基因的先鋒,使紅色基因點燃校園星星之火;強化畢業主題教育,將傳承紅色基因教育主題融入畢業生演講比賽等活動,融入畢業獻禮、畢業歌曲制作、使紅色基因形成燎原之勢。搭建“薪火陣地”教育平臺,浸潤紅色基因育人空間。打造紅色網絡空間,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點贊校園正能量”網上接力活動,“喜迎校慶·最美笑臉送祝?!蔽⒉┯懻?,拍攝網上微電影、制作延時攝影,培育輔導員“網紅”,激發學生愛校榮校、矢志報國的情感,弘揚網上正能量;打造紅色社區空間,在社區驛站建設過程中注入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內涵,開設精品項目,將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涵拓展到寢室文化建設,從寢室陳設文化、黨員寢室展示等方式擴展紅色基因教育的平臺,不斷促進學生的文化自覺。項目開展以來,逐步引導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明晰其時代要求,以紅色基因浸潤學習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選樹了一批典型,通過各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評選及表彰,選樹優秀學生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傳承大工紅色基因;打造了一批品牌,依托“驛路風華”畢業文化工作室,設計并發放個性化的畢業文創產品40余項、開展大型特色畢業教育10余項,錄制輔導員原創歌曲9首,形成了紅色校園文化系列活動;建設了一批陣地,在學生宿舍樓內由學生自己動手創建集研討、讀書、休閑于一體的紅色主題社區驛站50個,覆蓋所有學生宿舍樓,并通過學生黨員宿舍明示、黨員與學習困難學生結對子、黨員紅色宣講團等活動,發揮了學生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4 以校園組織為依托,實現組織育人
  校團委組織開展了“進支部”“進團?!薄斑M社團”“進網絡”“進實踐”等活動,并面向各級團支部開展主題團日、團課活動,實現基層團組織全覆蓋。依托四層課余理論學習體系、青馬工程、各級團校、專題報告、專項社團、主題展板等,實現學習研討全覆蓋。學生處、校團委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和教育契機,組織專題教育活動,如入學教育系列報告等。結合全國兩會,開展英模匯報會、“玉蘭文化季”等主題活動。把握寒暑假兩個假期,開展“尋訪老校友傳承大工紅色基因”專項實踐等。學校團委以精品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指導和支持學生社團,加強大學生德育、智育、體育及美育教育,探索勞動教育方式,努力實現文化育人。校團委還通過組建寒暑假社會實踐團隊、組織學生進入社區掛職鍛煉、大力發展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等,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2.5 以心理平臺為依托,推動心理育人
  多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堅持“教育為先、預防為主、及時發現、有效處置”的原則,以系統思維和融合理念構建機制保障、隊伍建設、咨詢服務、預防干預、社會服務等“七位一體”的心理育人格局,整體提升大學生心理育人質量。大連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每年都會開展“10.10”大學生心理文化月、校園心理劇大賽、“幸福與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講座、新生“心靈家園計劃”等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知識宣傳和朋輩輔導活動,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人人專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同時,大連理工大學還積極與全國各大高校開展心理督導和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心理咨詢師的業務能力,壯大心理咨詢師的隊伍。
  2.6 構建學校、家庭一體化的育人機制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對學生開展思政工作離不開家長的參與。這也是“三全育人”中“全員育人”的重要體現。多年來,大連理工大學的數學科學學院高度重視家校聯動,通過郵寄家長信、輔導員家訪、網絡家長會等途徑促進家校溝通,并連續四年舉辦新生,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大思政”育人氛圍。以2018級新生入學教育為例,數學科學學院邀請了260名家長參加。該新生入學教育在內涵設計、師資邀請、日程安排上更趨科學化、人性化,在宣講本科教育教學概況、普及大學規則教育、傳授家庭教育經驗的同時,著力提升家長與孩子交流互動的意識和能力,搭建家校共建、齊抓共管的育人格局。為此,數學科學學院邀請了多位育人經驗豐富的教授為家長授課。一是從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四方面論述了家庭教育如何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并向新生家長傳授親子溝通技巧,引導新生樹立規則意識;二是通過梳理數十個生動案例,與家長共勉;三是向學生及家長詳細介紹了數學學科的深厚基礎、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廣闊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并結合當代科技發展、社會需求和學科應用,引導家長和新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入學教育結束后,學院還舉行了家長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現場聘任了15名家長委員會委員,并建立了年級和各班的QQ群,以增進家長間、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日常溝通和交流。
  3 結束語
  各大高校應該積極借鑒大連理工大學的思政工作經驗。從課程育人、心理育人、組織育人等角度踐行“三全育人”的理念。同時,探索家校聯動的有效機制,形成家?;佑撕狭?,將家校協作做精、做細、做實,切實推進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育人閉環,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條件和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 鄭永廷,李雪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難題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9):112-116.
  [2] 楊秀云,鐘佩君.高校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價值理念新探[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04-107.
  [3] 葉宇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7):156,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56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