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對網貸公司(P2P平臺)的審計重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網絡信貸平臺應籌資者和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而產生,并依托現代信息業而發展,突破了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痼疾,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可得性,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然而,近年來,P2P行業加速暴雷,新增平臺數量在不斷下降,累計問題平臺數量不斷上升。究其原因,一是P2P平臺做的業務(私人借貸)本身就具有高風險性,實體經濟不景氣,借貸合同違約率攀升,進而引起本就風險極大的P2P網貸平臺加速暴雷;二是無成熟的風控體系和嚴格的監管指標,以致監管缺失,亂象叢生,不少平臺披上金融創新的外衣,實則進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三是平臺自身定位偏失,經營管理、風控管理不規范等,風險不斷累積,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負債累累,關門跑路。由此可見,我國P2P平臺的發展已經開始出現行業重新洗牌的跡象。
   P2P平臺的連環暴雷,很多投資者在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全國各地涌現大批“金融難民”。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如何平衡好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監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領域,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安全、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筆者通過對網貸公司(P2P平臺)的審計,與讀者共同探討P2P公司運營的風險點及審計重點。
   1.資金管理方面。
   自融。P2P平臺因其融資門檻較傳統金融行業低,不僅是頗受小微企業、草根階層青睞的一條重要融資渠道,也為股東融資提供了便利。公司股東通過關聯企業或個人,在P2P平臺發標融資,從網上融到的資金主要用于給自己的企業或者關聯企業輸血。自融的平臺,從定義上已經偏離了P2P的定義,從法律上也踩了非法集資的紅線,但是,由于這樣的平臺有自己的實體,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往往看起來實力很強大,更具有隱蔽性。選擇自融的平臺幾乎就和平臺的經營風險綁在了一起,若企業經營得好,按期還本付息,但是,一旦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風險全部轉嫁到投資者。
   自建資金池。不少P2P平臺利用網貸“收益高、門檻低、操作易”的特點,虛構交易,挪用投資者資金,出借資金與標的不對應。于是,資金便通過P2P融資平臺這一顯性渠道流入至隱形資金池,形成非法集資甚至詐騙。這一類的P2P平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不過是傳統民間借貸披上互聯網外衣后的卷土重來。
   資金安全無保障。根據相關監管要求,網貸公司須建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實現客戶資金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自有資金分賬管理,防范網絡借貸資金挪用風險。然而實際操作中,部分網貸公司并未將出資人資金交付第三方進行托管,引進正規審計機制;部分網貸公司在資金交付第三方托管后,通過在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違規設立居間專用資金賬戶,先歸集投資人資金至賬戶內,再由平臺轉給借款方或挪為他用,資金可被任意支配;部分網貸公司甚至以公司職員個人名義簽訂出借協議、歸集資金、簽訂抵押物抵押協議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存在重大風險。
   2.經營管理方面。
   剛性兌付,變相增信。P2P平臺本身僅作為提供借貸信息的中介角色,完全提供線上服務,承擔客觀、真實、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責任,在債務出現違約時,網貸平臺不承擔支付本金和利息的責任,不承擔借貸違約風險。然而,大多數P2P公司為提高“競爭力”,涉案P2P平臺幾乎都公開承諾剛性兌付,對違約債務兜底,導致壞賬率不斷攀高、窟窿越來越大,只好通過借新還舊募集資金、維持周轉,最后“拆東墻補西墻”導致資金鏈斷裂,嚴重偏離P2P網貸經營的基準模式。
   非標準債權的打包與轉讓。根據監管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托從事“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然而,一些P2P平臺除作為貸款中介外,還將非標準債權(即企業、個人借款或票據)進行打包,分割成小額標準化債權,在P2P平臺供投資人認購。與一般意義上的民間借貸和網絡借貸不同,這類交易涉及的金額相對較大,更重要的是,這種交易模式已接近于信貸資產證券化,屬于金融市場交易較為初級的模式,遠遠超出了民間借貸應有的范疇。
   借款人融資金額余額超過監管要求。網絡借貸本是傳統金融的補充,出借應當以小額為主,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及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防范信貸集中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網貸平臺經營者往往通過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或以借款人關聯企業(個人)為名義進行融資,其借款余額遠超過監管要求,一旦借款人資金無法周轉,網貸公司將面臨較大的違約風險。
   3.風險控制方面。
   盡職調查不充分。不少網貸公司對于貸前盡職調查流于形式,或是由于不重視,或是由于業務人員不夠專業,對于標的本身、資金真實用途審核不嚴格,未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或審核不嚴,未關注標的項目存在的債務糾紛、連環訴訟、欠繳稅費等問題。
   缺乏有效貸后管理。對于貸后資金的追蹤管理方面,多數網貸公司只是采取定時催款的方式,未建立較全的貸后管理機制,缺乏有效追蹤問效,未對借款人定期回訪,了解其經營情況,跟蹤資金使用情況等,以致常常發生貸后資金被挪作他用,流向不明。另外,在借款人發生逾期后,網貸公司往往會因追償手續繁瑣、周期長等原因,而繼續為其發放借款,借新還舊,掩蓋不良,但往往這一“雪球”會愈滾愈大。
   擔保措施不足。通過查看標的檔案或者實地查看的方法可以發現,不少網貸標的存在抵押物(擔保)以次充好,甚至“無中生有”,抵押物價值明顯偏低等問題。一旦發生逾期風險,則無法覆蓋其損失。
   歸根結底,P2P網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透明化經營、規范化發展是其必由之路。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對金融創新進行規范和監督,金融就會脫離實體經濟走上盲目發展、盲目擴張的道路。只有經營者進一步提高規范經營和風險把控意識、完善自身經營管理和監督體制,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監管協調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加強行業自律,P2P網貸平臺才能優勝劣汰、去偽存真,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環境才能得到進一步凈化,反映出網貸行業作為普惠金融的本質,更好地支持和服務于實體經濟。
 ?。ㄗ髡邌挝唬黑M州市審計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60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