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否改善收入不平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收入不平等問題。本文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將居民的收入不平等分為勞資收入不平等和勞動者內部收入不平等,并分別從這兩個角度入手,研究教育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對于前者,由于教育只是再生產的工具,所以難以改善勞資收入不平等;對于后者,文章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論證了教育能帶來勞動者工資的提高,但若要改善勞動者內部的收入不平等,還需滿足教育公平的要求。
關鍵詞:收入不平等 教育 政治經濟學
一、收入不平等的現狀與成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數遠超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本文將居民收入不平等分為勞資收入不平等、勞動者內部的收入不平等兩種。
?。ㄒ唬﹦谫Y收入不平等
改革開放前,公有制決定了勞動者的收入是由按勞分配的原則決定的,勞資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收入差距。而市場化改革以來,勞資分配格局發生了轉變:一方面,在公有部門,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公有資本通過委托代理制進行資本化運作,勞動者失去了生產資料的實際控制權,而代理人卻從對生產資料的實際控制中獲利,這就造成了公有部門事實上的勞資雙方收入分配不公。另一方面,在非公有部門,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分配制度已經基本形成,我國勞動力供給遠大于資本供給,勞資分配必然“富資貧勞”。
(二)勞動者內部的收入差距
對于勞動者內部的收入不平等,本文主要從勞動力價值差異、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差異兩個角度來分析。
1.從勞動力價值來分析。馬克思認為,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特殊物品所必須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具體包含三個部分:在正常狀況下維持工人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總和; 維持工人家屬子女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總和; 為使勞動力獲得一定技能所需的教育和訓練的費用。從第一部分來看,正如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地域、城鄉之間的發展并不平衡,這使得不同地區的物價從而生活資料的價格存在差異,并進一步體現為勞動者工資差異。從第三部分來看,由于不同勞動者獲得一定技能所付出的教育和訓練的費用不同,因此勞動力價值也會存在差異。
2.從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差異來分析。馬克思指出,“比社會的平均勞動較高級、較復雜的勞動,比普通勞動力需要較高的教育費用,它的生產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價值”。不同勞動者從事勞動的復雜程度決定了勞動者之間工資的差異。但馬克思沒有說明復雜勞動折算成簡單勞動的方法,所以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差異不能從數量上解釋勞動者之間工資的差異。
二、教育在改善收入不平等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由于收入不平等可以分為勞資收入不平等和勞動者內部的收入不平等,所以本文也將從這兩個角度來論證教育對改善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ㄒ唬﹦谫Y收入不平等
教育能否改善勞資收入不平等存在不確定性。
一方面,社會財富的生產要求同時結合勞動力要素和物質資本要素,勞資必須相互配合才能做大蛋糕,在技術進步的條件下,工資和利潤可以同時提高。而技術的進步有賴于教育帶來的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但教育能否最終改善收入不平等還取決于工資與利潤提高的相對速度。
另一方面,謝富盛等(2008)對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教育進行了分析,認為教育的勞動力再生產功能使得勞動者所獲得的教育和訓練是與特定社會勞動過程的要求相適應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經濟體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么試圖用教育來改良不平等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那么,教育是否能夠改善中國勞資之間的收入不平等問題還有待實證研究。
?。ǘ﹦趧诱邇炔康氖杖氩黄降?
要研究教育能否降低勞動者之間的收入不平等,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教育能否帶來工資的提高。其次,教育機會是否公平。若教育能帶來工資的提高,意味著低收入者能通過提高教育水平來提高工資,從而有更多中產階級誕生,收入不平等得到改善。若此前提成立,關注的問題就成了教育是否公平,只有教育公平的情況下,低收入者才能夠通過接受平等的教育改善自身的收入條件。下文將兩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1.教育能否帶來勞動者工資的提高。要研究此問題,首先得明確勞動者工資的決定因素。首先,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教育程度的提高會使 “為使勞動力獲得一定的技能所需的教育和訓練的費用”上升,從而導致勞動力價值的增加,表現為勞動者工資的提高。其次,從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角度,一定限度內教育程度的提高會使人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提升,從而從事復雜勞動的可能性增加,從而帶來工資的提高。而大多數文獻的計量回歸結果表明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在控制了地區效應、家庭背景效應等變量之后,相比于只有高中學歷的勞動者,大學畢業生的工資確實更高。
2.教育是否公平。上文已證實,教育程度的提升確實能帶來勞動者工資的上漲。但改善收入不平等還要求教育機會公平。就中國而言,多數學者分析得到,中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均存在顯著差距,那么教育能否縮減收入不平等仍需考證。但國家現階段也在采取各種措施來改善農村和落后地區的教育條件,讓我們對日后教育平等的實現從而改善勞動者內部的收入分配充滿信心。
三、結論
改革開放40年,在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收入不平等問題應當得到關注。對于收入不平等的致因,從政治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一方面,勞資之間存在顯著的收入差距,這是由于國企事實上的勞資劃分以及私企的按生產要素分配方式;另一方面,勞動者內部也存在較大收入差距,這是由于中國的發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問題仍然嚴峻。
對于教育是否能改善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對于勞資收入不平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教育不能起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關系有待考究。另一方面,對于勞動者之間的收入不平等,現階段的中國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問題不利于收入不平等的改善。但國家已經并將持續采取措施來改善教育不平等,因此,我們應對收入分配的前景充滿信心。
?。ㄗ髡邌挝唬褐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6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