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數據推動審計工作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審計工作中引入大數據技術的意義進行探討,發現大數據技術運用于審計工作中有助于規避地域與時間的限制、能為審計結果的客觀性提供保證、有助于促進政府審計轉型。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措施,為大數據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提供參考思路,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政府審計;信息技術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不斷擴展網絡經濟空間,推進數據資源的開發與共享,實施國家的大數據戰略。大數據技術的產生使得當前有限的審計資源以及繁重的審計任務之間的矛盾得到了緩解,為非現場審計、事中事后審計、動態審計、全覆蓋審計以及多點聯動審計提供了條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政府審計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審計工作的發展提供助力,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一、大數據運用于審計工作的意義
?。ㄒ唬┮幈艿赜驎r間限制
傳統的政府審計工作需要在被審計單位一定時間段內的工作完成后才能進行審計工作,審計人員需要緊密圍繞內部控制與財務賬本等,采用各種方法尋找審計線索,這種方法對被審計單位活動的合法性與真實性方面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存在滯后性[1]。
將大數據運用于審計工作中,通過實時審計數采集分析計算平臺與大數據技術,經被審計單位的數據終端,審計機關即可實時完成數據資料的采集,有效規避了地域和時間限制,避免了審計人員多次出外勤的現象,有助于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全方位的實施評估與監測。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的數據接口對接后,審計機關即可對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實施采集,這一過程中審計機關可持續獲取來自其它外部數據庫的審計線索,將審計線索與審計機關積累數據進行對比,采用空間分析、信號處理、情感分析、回歸分析、預測模型、模式識別、網絡分析、神經網絡、自然語言、機器學習、遺傳算法、數據挖掘等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即可實現對被審計單位的潛在審計風險的判斷,能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持續性審計。
?。ǘ┐_保審計結果客觀性
將大數據運用于政府審計,能為獲取審計證據、編寫審計報告以及得出審計結論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保障,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數據判斷經濟活動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通過讓數據“說話”,能有效避免審計人員主觀判斷失誤,通過數據輔助決策為審計人員職業判斷的準確性提供保障,從而確保審計結論的獨立性與客觀性[2]。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數據進行全樣本審計,能有效控制以及規避抽樣風險,為審計人員獲得恰當、充分的審計證據提供幫助,進而對被審計單位的運營狀況做出整體評價以及全面審查,為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提供保障。
?。ㄈ┐龠M審計工作轉型
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政府審計項目變得更為復雜,政府審計在優化治理結構、反腐倡廉以及監督財政收支等方面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的政府審計主要對財政收支是否合規、合法進行判斷,新常態下,政府審計的監督職權將不斷擴大。
政府審計部門常見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各級部門的內部數據,數據內容包括外資運用、固定資產投資、經貿、社保以及金融等,通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采集數據并深入挖掘分析,構建數學模型并進行分析,將有助于發現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異常數據變動,能實施監督重點領域,將政府審計的職能從監督與披露擴大至對風險的防范,使審計的深度與廣度得到不斷深化,為政府高效、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提供保障,也有助于確保政府工作公平、公正、公開。
二、通過大數據推動審計工作的措施
?。ㄒ唬芾眢w系予以優化
對大數據的審計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從而構建出高效、協同的管理體系。采用扁平化矩陣式的組織模式,對資源進行整合以形成合力,從數據的挖掘分析、財務審計分析以及綜合審計分析等多個方面進行大數據的分析處理工作,積極探索縱橫交錯、上下聯動、分組核查、統一領導的組織模式,從而為大數據審計的快捷、高效實施提供保障。
?。ǘ娀肆?、科技、信息的保障
強化對人力、科技以及信息等資源的保障力度,重視審計機關信息科技部門在公務員的選拔任用以及錄用等方面的靈活性與決策權,對考核激勵制度予以完善,可采用專業、行政雙線的職業生涯體系,重視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重視培養創新型干部的提拔,培養已有的掌握了較高信息化水平的審計人員,對這些人員進行培訓,從而使其適應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工作[3]。
?。ㄈ┬畔⒖萍纪獍?
在建設信息科技核心能力、掌握信息化核心知識以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機制,對信息科技外包的風險控制、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制度等予以完善,加強對外包事前、事中、事后的預防、控制以及評價的管理與控制。對外包項目的風險進行調查與評估,結合技術風險、保密資質以及機構類別等方面進行評估,從而確保風險處于可控狀態。
(四)強化信息管理
對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予以完善,加大信息安全技術防護力度,對關鍵信息基礎設計的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掌控風險。推進數據風險的分級、分類以及識別工作,成立風險評級規范、標準,明確保護要求以及安全策略,將管理責任落實到位,重視對敏感數據的保護,對審計數據從創建至銷毀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結合泄密檢查、邊界防護、訪問控制以及安全審計等措施,嚴防非授權訪問、數據丟失、篡改以及泄露等風險發生。
大數據審計自有其特點,大數據審計過程中未能做到合理監督反饋、未能做到科學管理,將導致嚴重后果,這對大數據審計的全覆蓋是不利的。大數據審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將如何用的問題妥善處理,還要處理好如何管理的問題,因此需要針對大數據審計的特點,構建反饋信息化系統以及審計信息管理系統[4]。
強化對大數據審計過程中的各個節點以及各個環節的監管,對全局、局部、特殊工作以及日常工作都進行監管;監管的同時,對大數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歸納分析,不斷反饋。通過反饋與監管系統,形成執行-預警-反饋-調整的大數據審計系統。 ?。ㄎ澹┏浞职l揮大數據的作用
首先,構建大數據服務體系,建立審計大數據服務結構與數據服務平臺,提高大數據服務的便捷性與易用性,從而確保審計數據的覆蓋面得以擴大。
其次,結合業務需求準確采集數據。根據業務需求,提高數據采集的針對性,提取需求的過程中,將審計人員納入數據分析組,審計人員應主動參與數據分析需求的提取工作中,結合自身所需進行隨時溝通,從而確保數據分析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針對性。不斷強化大數據的采集能力,對稅務、工商、財政等部門數據予以整合,拓展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等互聯網數據來源,合理吸納來自第三方評級機構的信息數據,對審計大數據的來源不斷擴大,從而為大數據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然后,重視審計分析軟件與模型的研發力度。不斷開發數據分析模型與軟件,加大資金、人員投入力度,不僅要求數據分析專家參入這一過程,根據審計需求,將科研機構的專家以及金融、財政、稅務等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納入其中。
最后,探索大數據審計精細化管理措施,根據審計發現問題線索、關鍵分析成果、訪問數據資源等,對審計工作目標進行細化,對審計發現問題、審計問題情況、數據分析工作量等進行記錄,定期交由項目管理者進行建檔。精細化管理有助于將數據分析人員的工作成效、工作負荷一目了然地表現出來,也能幫助行政部門核查質量、跟蹤督辦,還能有效避免數據分析人員不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等。
三、結束語
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為政府治理創新的重要手段,也為經濟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對政府審計而言,大數據是挑戰,也是機遇。政府審計在保證社會公平正義以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方面仍然任重道遠,政府審計需要緊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以我國基本國情為基礎,充分利用大數據及時進行政府審計,從而為審計工作不斷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劉任紅.大數據時代審計信息化面臨的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9 (03):142-143.
[2]王倩.淺談大數據審計助力審計全覆蓋[J].中國市場,2019 (01):194+196.
[3]趙貴明.淺談推進大數據審計的幾個著力點[N].中國審計報,2018-12-26 (006).
[4]周婷媛,鄭適.大數據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影響研究[J].智庫時代,2018 (52):24+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3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