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穩健性原則的應用及其限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之中,我國的財務運作模式和會計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會計穩健性原則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自身的穩定運作、有效的避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各類風險,許多企業和社會經濟組織以穩健性原則為立足點和核心,通過內部管理機制的革新和應用來實現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保證自身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關鍵詞:會計穩健性原則;應用及限度
一、穩健性原則
早在19世紀,穩健性原則就已經實現了相應的應用和發展,會計人員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比較復雜,金融災難意識非常明顯,在對不確定性的內容進行相應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許多會計人員會直接低估實際的收益和資產,在推動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之中,這種分析傾向和主體意識形成了一種規律,同時在財務會計運作的過程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該意識的引導之下對不同的收益和計價進行確定和預測。如果站在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這一意識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之中呈現得尤為明顯,同時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存貨計量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之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個財務會計實踐管理之中穩健思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穩健性原則的應用
我國財政部在1992年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法》,通過對該準則法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我國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發展的方向及具體內容,其中該法則對我國穩健性原則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規定。為了保證我國在市場經濟運作的過程之中嚴格按照經濟建設的現實條件,不斷促進經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我國財政部提出了重新的規定,要求企業和經濟組織嚴格按照穩健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有效的規避外部風險。
?。ㄒ唬┏杀九c市價孰低法的應用
結合財政部所頒布的新制度規定分析可以看出,在對短期投資及存貨的期末價格進行分析和預測的過程之中,大部分的企業和市場經濟組織直接以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為主體和操作原則,通過這種形式來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和準備工作,盡量的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各類負面影響。在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會計分析和研究時能夠積極明確實際的損失和收益,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了解長期投資的具體情況,采取定期組將檢查的形式實現自身的穩定運作。如果市價持續下降并且投資單位在經濟運作的過程之中產生了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實際的社會資金低于原有的賬面資金,那么就需要采取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形式促進穩健性原則作用的合理發揮。另外在這兩者之間的差額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首先需要以投資成本項目為主體,分析兩者之間的具體差距并進行有效的配置。
?。ǘ┘铀僬叟f法的應用
加速折舊法的應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新的制度并沒有對這一具體的操作原則進行嚴格的規定,企業可以通過對自身消耗方式及固定資產的性質的文件和研究來進行恰當的選擇,以此來保障自身實現穩定的發展。
?。ㄈo形資產的攤銷期限
國家財政部新制度中明確強調,企業及社會經濟組織需要以合同以及法律規定之中的相關要求為依據對經營期的年限進行攤銷,沒有對具體的年限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解讀,以低于十年的期限為一參照點進行相應的期限攤銷。對于班費的攤銷來說,不同的情況所涉及的內容有所區別,具體主要以平均攤銷為主體,如果所涉及的項目較小,那么也可以在整個生產經營階段之中的當月進行攤銷,實際的費用需要納入整個計量空間中。
?。ㄋ模┩顿Y的會計處理方法
新的會計準則明確強調,如果直接放棄的非現金資產并且在實踐運作的過程之中已經獲得了長期股權投資,那么在對投資成本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首先需要對公允價值進行界定,了解公允價值與股權投資之間的相關性。如果實際的而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低于公允價值,那么在對線有限期間的計入資本公積準備項目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將其納入整個考量范圍,除此之外,如果在合作的過程之中出現了當期損失,就需要采取權益法進行有效的界定,了解實際投資成本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的相關股權投資差額,嚴格按照合同中的相關期限進行平均攤銷,以此來維護雙方的權益。投資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一個系統性比較強的方法,這一方法要求審計人員在實務的過程中明確實際投資的公允價值,如果這一價值直接超出了最終的賬面價值與現金價值之間的差額,那么就需要按照穩健性原則的具體要求將其與資本公積的準備項目相聯系。在確認當期損失的過程中需要以權益法為基礎,了解期限平均攤銷的實際要求,在穩健性原則的指導下加強與其他審計環節的聯系和互動。
如果合同中已經明確規定了具體的投資限額,那么就需要按照實質的規定來進行期限攤銷,在對超出的部分進行相應的分析時一般來說直接按照不超過十年的期限進行攤銷。除此之外,在收入確認的過程之中也需要以會計準則為主體,明確收入確認標準,企業在商品銷售交易時首先需要了解具體交易環節中所存在的各類風險元素,分析交易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轉移情況,對所有權的保留現狀及繼續管理權進行解讀并分析控制的對象和要求。
三、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及化解對策
穩健性原則的應用對促進市場經濟組織的穩定建設和發展意義重大,企業能夠通過該原則的分析規避市場運作風險,但是因為不同企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傾向有所區別,同時穩健性原則的不平衡性比較明顯,在使用的過程中會與其他的會計原則存在一定的沖突。
首先如果該原則與真實性原則出現了沖突,那么在對經濟業務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必須要以真實性為主體,了解企業的經營成果及具體的財務狀況分析。如果運作過程之中已經發生或尚未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就要嚴格按照成本與市場孰低法的具體要求對兩者進行有效的界定。與真實性原則的沖突最為常見,對實際的審計工作影響非常大,前者的實踐應用要求更高,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已經產生的經濟業務來衡量后期的會計核算要求及標準,以此來保障最終的核算結果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和業務發展水平,為決策層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及指導。但是穩健性原則則側重于前期的預測性分析,會計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務中還未發生的成本及損失進行預測,這一點與真實性原則嚴重沖突。另外,在預測和判斷的過程中,因為實際的成本還沒有產生,許多工作人員只能以之前的工作經驗來分析,個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實際的審計結果缺乏可信度和準確性。除此之外,在利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確定實際的市價時,也存在許多難于確認和辨別的主觀影響因素,實際的會計真實性不斷下降。學術界在對會計穩健性原則鏡像分析和研究時提出,這一原則是站在企業和投資者的角度,以維護這兩者的核心利益和地位為原則,采取針對性的審計目標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很多的審計工作人員難以在審計實踐的過程中能保持公正的立場,最終的審計結果難以得到保障。 其次,如果與權責發生制原則之間的沖突,就需要對費用計入損益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情況進行重新權衡,了解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及具體要素,真正的實現會計穩健性原則作用的有效發揮,以此來體現會計穩健性原則應有的作用和優勢。再次,會計穩健性原則還會與歷史成本原則產生激烈的沖突和矛盾。歷史成本原則以實際成本計價為核心,了解不同物質財產的實際價值,促進資金的優化利用和配置,結合最終的審計結果加強成本控制,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浪費,其中歷史成本原則的穩定性很強,即使物價產生變化,實際的賬面價值仍然保持不變。相比之下,穩健性原則則以成本和市價孰低法來對存貨進行計價,這一點和歷史成本法嚴重相悖。另外,當企業在日常經營運作的過程中獲取外界的捐贈時首先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以穩健性原則為出發點對資產進行估價并及時入賬,這就要求財會人員以低估價入賬,實際估價與股東資產的真實成本存在差異,難以體現實際的成本價值,對后期的決策也沒有參考價值和作用。最后則是可比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穩健性原則與這兩大原則之間的沖突是難以避免的。前兩個原則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行業及國家規定的會計處理策略及手段完成相關的資產評估工作,保障會計和財務指標的一致性和統一性,不與其他的審計方法進行比較并不能隨意修改和替換。但是穩健性原則在應用的過程中則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及鞏固走需要修改核算和審計方法,因此與一致性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
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當穩健性原則與其他的工作人員在內容和形式上出現矛盾和沖突時,工作人員就需要按照工作規范合理適度披露實際的沖突情況。不同企業的運作模式及發展戰略不同,在此基礎上采取的穩健性原則所產生作用的操作要求差異較大,同時該原則的應用程度、范圍及實踐也有區別,與其他審計原則沖突的實際影響程度不一樣,因此及時適度的信息披露非常關鍵。通過披露相關的沖突來揭示不同原則產生沖突對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影響,從而促使管理層和決策層采取行動,結合問題產生的根源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其次,在加強內部管理和規范的過程中需要以約束機制的完善及審計監督作用的強化為主體和核心,保障穩健性原則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盡量避免該原則使用的隨意性和傾向性,關注不同環境及審計背景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審計監督,保障審計工作人員能夠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水平,主動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審計工作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工作需要合理使用穩健性原則。需要注意的是,穩健性原則的是有限制的,并非任何審計工作都可以利用這一原則,必要的約束和監督非常重要。企業及會計工作人員在踐行穩健性原則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讀實務工作的核心要求,了解該原則與審計工作不相適應的地方并進行針對性的約束,盡量避免工作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減少人為因素的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體現這一原則應有的價值和實踐指導作用。
四、結語
會計穩健性原則的應用對企業的穩定發展意義重大,企業的管理者需要了解這一原則相關的使用技巧,分析在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和缺陷,結合應用的具體策略及操作限度進行相應的權衡,以此來保障自身實現穩定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有效的應對來自于外部的壓力和挑戰。
參考文獻:
[1]朱紅.會計穩健性原則的應用及其限度[J].教育財會研究,2000 (6):59-60.
[2]李革.會計穩健性原則的應用及其負面影響[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9 (5):76-77.
[3]岑美德.淺談會計核算中的穩健性原則及其應用[J].求實,2012 (s1):148-149.
[4]龔曜輝,唐壽琴.會計核算中穩健性原則的適度運用及應注意的問題[J].會計之友,2008 (25):50-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3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