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新準則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7年,財政部頒布了修訂后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財會[2017]8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這些準則的頒布給銀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給銀行運營部的工作人員帶來了沉重的工作壓力。因此,這就需要銀行業在做好資金清算、會計結算等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根據新準則對本行的現有會計體系與管理體系進行優化,以適應新的要求?;诖耍疚氖紫确治隽私鹑诠ぞ咝聹蕜t對銀行業的影響,隨后從三個方面擬定了銀行業應對金融工具新準則影響的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金融工具;新準則;銀行業;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建設的不斷發展,金融工具會計核算問題逐漸凸顯,不少會計學界的專家就指出,舊準則在金融危機滋生過程中不僅沒有起到防范作用,反而成為其最終爆發的“幫兇”。因此,為了能夠解決金融工具在分類與計量、減值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財政部及時修訂了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以便給銀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一、金融工具新準則對銀行業的影響
?。ㄒ唬︺y行業會計處理方法的影響
1.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的改變
根據新準則規定,金融資產由原來的四分類調整為三分類,即根據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將金融資產劃分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另外,金融資產之間的重分類也有了重大變化,除以下兩類金融資產,即權益工具投資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及為消除或顯著減少會計錯配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外,其他金融資產之間均允許重分類。新準則實施后,對銀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比如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在處置時,其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以及持有期間累計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只能轉入留存收益,不影響當期損益,可以說,新準則一定程度限制了銀行業通過處置金融資產調節報表利潤的自由度。
2.銀行撥備不同程度的增加
根據新準則規定,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由原來的“已發生損失法”調整為“預期損失法”,以更加及時、足額地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揭示和防控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新準則實施后,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金融資產基數發生了巨大地改變,由已發生損失的金融資產轉變為全部的金融資產。理論上,“預期損失法”以整個生命周期的金融資產為減值準備的計提基數,有效地解決了“已發生損失法”的順周期問題,基數的增大將導致銀行撥備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對銀行業經營模式的影響
1.建立矩陣式的管理模式,促進各部門的協同發展
新準則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財務部門的配合,還需要加強銀行前臺人員、業務人員及風控人員等彼此間的協同,通過將這些人員整合,構建出一支專業化的團隊。預期的信用損失的評估不僅對財務部門產生實質的影響,也會對其他相關聯的部門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業務部門。可見,業務部門在銀行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覷。銀行業需在今后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運用矩陣式的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門間能夠相互協同發展。
2.完善銀行業務的管理方法,改進系統管理流程
新準則實施后,其產生的影響深、涉及的范圍廣、實施的難度大,需要對銀行的多項工作進行完善,例如:金融資產業務模式梳理、合同現金流特征梳理、基礎數據的收集、相關制度的修訂、信息系統的升級和開發等。因此,銀行需要及時樹立合同現金流特征、確定業務模式、制定新的分類標準等,這些都需要銀行及時修訂相關業務管理方法,不斷完善系統操作流程。
3.構建更加專業的數據庫和會計評估機制
預期損失模型的構建需要以數據庫作為介質。數據庫信息的完善能夠提升預期估算的準確性,以便銀行業做出正確的業務決策和風險評估。即便有些銀行通過多年積累的經驗已逐步構建了屬于自身內部使用的會計信息數據庫,但是,這些數據大多為“已經發生的損失”,不能滿足預期損失模型在估算預期損失方面的數據要求,尤其是針對中長期貸款,難以獲取整個生命周期的信用數據。
4.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
新準則所涉及的信息不僅有過去的信息,現在的信息,還有預測的信息。銀行在建立以信用數據和評價為基礎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之后,需要按照“預期損失法”計算和提取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從而提升應對信用風險事件和信用損失的能力。
二、銀行業應對金融工具新準則影響的策略
?。ㄒ唬┰鰪妼ぷ魅藛T的培訓
新準則的專業性和復雜性,給銀行業的工作人員提出了諸多的挑戰。這就需要通過系統培訓的方式,不斷完善人員的專業素養,以達到全面掌握新準則相關知識的目的。另外,為了讓會計人員能夠正確應用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需要通過對新舊準則進行對比梳理,找出實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保證會計分類方法的熟練應用,及時掌握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精髓,準確地進行會計核算和計量。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評估體系,比如以員工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等作為評估的標準,起到監督和激勵的作用。
(二)優化現有的賬務核算體系
財務核算體系是財務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進一步優化現有的財務核算體系,以滿足當下新準則對于會計核算、信息整合和開發、共享等提出的各項需求,則需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地調整和改進。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進行優化:第一,銀行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規模,在原有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再造,優化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理順工作關系,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部門內部,通過重新梳理會計科目體系,統一核算內容,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以便會計人員在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時,保證口徑一致,會計政策統一,減少分析結果的沖突或偏差。第二,提升數據庫的使用功能,對市場交易中數據項目的估值模型數據進行補充和改進,同時也對預期信用損失模型數據的缺乏給予支持和補充,從而逐漸滿足兩者的現實需求。第三,銀行業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如:業務優勢,對其他系統進行研發和利用,以實現各個系統接口的互聯,從而建立準確的數據和信息共享平臺。
(三)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新準則實施后,金融工具的會計核算更注重實質風險的把握,這樣就需要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體系。因此,銀行業應該以實施新準則為契機,不斷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一方面,建立嚴謹的制度設計,調整內部管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事后補救措施轉變為事前防控。同時,需要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銀行業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通過應用專業技術,有效地識別出銀行業所發生的風險,并做出正確的判斷,減少失誤率。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讓各部門人員進行及時地溝通和聯系,以便不斷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并根據執行新會計準則后積累的經驗和方法,提升對新準則的認識和貫徹執行能力。
三、結束語
新準則的實施,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諸多的影響。面對這些情況,一方面需要提高銀行和監管部門的重視,采用創新的業務模式,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以便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以保障會計人員掌握更多新準則的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以便在日常的業務操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1]包文敏.金融工具新準則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J].當代經濟,2007 (12):32-33.
[2]孫濤,楊臻黛.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新金融,2006 (4):51-54.
[3]彭龍.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07,23 (3):93-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0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