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微生物領域研究能力隨之提升,客觀上為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論文通過探索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進展,以期推動生物化工產業的良性發展。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ability in the field of microbiology has been enhanced, which objectively creates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chem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biochemical industry.
  【關鍵詞】微生物;生化工程;發展
  【Keywords】 microorganism;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Q8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72-02
  1 引言
  微生物主要是指肉眼看不到且有固定形態結構,可以在條件充足的環境中生存的微小生物,其中,真菌、細菌、霉形體、螺旋體、放線菌、衣原體等均屬于微生物。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科為微生物學,其在人們日常生活生產中作用較大,微生物生化工程亦是如此,為此,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加之不同地區研究能力不均衡,未能形成富有指導性的發展體系,這也為本次研究創造了條件。基于此,為推動我國生物化工產業的良性發展,探索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進展顯得尤為重要。
  2 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現狀
  我國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組順序的研究較為重視,并在研究基礎上誕生了一批基因產品,然而市場上許多基因產品經不起推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新常態下逐步推出市場,還引發了惡性競爭問題,許多微生物生化工程相關企業破產倒閉,阻滯我國生化工程研究發展,例如,2018年僅江蘇關停與發酵產品相關生產線就超過百條,生物化工產業發展不均衡,研究技術裝備等平均水平達到國際標準的比率僅為25%左右,我國大多數生化工程研究還停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1]。
  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能力有所提升,先進研究設備及理念涌入國門,微生物生化工程迎來蓬勃發展新時期,并在食品、保健、醫藥、飼料、有機酸等領域廣泛應用[2]。例如,當前我國青霉素產量越居國際前列,其中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形成產業化研究規模,赤霉素、井岡霉素、蘇云金桿菌等在農藥研究領域被廣泛應用,并研究得出12種生物農藥產品,檸檬酸、酶制劑、賴氨酸、卜蘋果酸等產量逐步提升,說明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仍具有極大發展潛力,需在明晰生化工程研究阻力的前提下,立足于新時代微生物生化工程發展實況,得出助力相關產業良性發展的方略,繼而使當今社會可以有效利用微生物及生化工程。
  3 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阻力
  3.1 研究范圍較廣,精細度不足
  當前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可謂全面開花,持續拓展研究領域,然而大多數生化工程研究成果不夠精細,研究結果較為籠統,使涉及食品業、輕工業、醫藥等行業的生物化工產品類目較少,應用針對性欠缺,加之行業不夠規范,微生物生化工程所需原料供應不足,有些企業或部門為完成研究任務,未能選擇合適的原料進行研究與生產,使相關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還會形成化工污染,影響生物化工產業的科學發展。
  3.2 研究結構不合理
  微生物種類較多,生化工程研究結構卻稍顯混亂,主要存在低檔次產品頻繁研究生產,高品質產品市場占有率低,使許多企業不愿花費精力研究高品質產品,長此以往,造成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結構不合理現象,不利于生化產業的穩健發展。
  3.3 研究配套條件不夠成熟
  相較于其他產業,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對人才、設備、原料、工藝、管理等客觀條件要求較高,然而當前我國未能圍繞微生物化工研究形成體系化、系統化、規范化研究機制,使配套研究條件不夠成熟,阻滯生化產業良性發展。
  4 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方略
  4.1 持續擴展研究范圍,細致劃分研究體系
  首先,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應猶如“網”一般籠罩在整個微生物領域,開發微生物應用潛力,拓寬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范圍,為探索全新的產業發展良機創造條件。其次,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應猶如“骨”一般縱向貫穿微生物體系,理清微生物應用思路,細化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分支,提高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專業性、針對性、科學性,達到優化配置當今社會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資源的目的,使各個研究領域均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橫向、縱向兩個角度出發造就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體系,將一切研究力量網羅其中,并推動相關產業的穩健發展。
  4.2 打造合理的研究結構
  研究為生產服務,生產需立足市場,市場受消費導向影響,為此,若想打造合理的研究結構需研究人員及相關產業立足市場供需關系,探尋全新的研究基點,以此為由在總結以往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打造富有時代性、發展性的研究結構,例如,追加高端產品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比率,在“大健康”視野下,將研究成果應用在抗癌產品、提高免疫功能產品、降低膽固醇等產品中,滿足消費者需求,豐富產品類目,優化研究結構,助力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與發展。
  4.3 完善配套研究條件
  首先,需構建微生物生化工程研究機制,根據研究需求調配各項社會資源。其次,培育優秀研究人才,加大研究設備、資金、政府政策、工藝投入力度,最后,不斷深入開發推進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累積研究經驗,以此為由持續完善配套研究條件,助力我國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阻力可知,我國相關研究體系還不夠成熟,為此,需在總結以往研究經驗的基礎上,立足相關產業發展新常態,持續擴展研究范圍,細致劃分研究體系,打造合理的研究結構,完善配套研究條件,繼而推動化工產業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徐建國,田呈瑞,胡青平,等.高產蛋白酶菌株的篩選及產酶條件優化[J].中國糧油學報,2010(10):112-115.
  【2】吳國元.生物工程制藥的研究進展[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11):2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25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