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產后乳房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產后乳房疼痛屬于婦產科常見癥,乳房疼痛很容易造成產婦無法正常哺乳,不利于母乳喂養的順利實施。通過良好的臨床護理,能夠促進產后乳房疼痛癥狀的改善。本文在闡明產后乳房疼痛定義的基礎上,分析產后乳房疼痛的主要誘發原因,并從完善產婦支持系統、早期護理干預、母嬰分離泌乳、物理推拿、熱敷法以及飲食療法等方面對產后乳房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實施綜述,供大家參考和研究。
  【關鍵詞】產后乳房疼痛;護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1 前言
  長時間以來,乳房護理均被看成是產后護理中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良好的產后乳房護理能夠促進產婦產后乳房疼痛癥狀的緩解,有利于促進母乳喂養的開展[1]。然而,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產婦未能充分意識到產后乳房護理的重要性,或者護理操作不規范,缺乏良好的乳房護理經驗,極易造成乳頭疼痛或者乳汁不足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導致乳房變形等問題,不利于確保產婦健康,同時可能會導致嬰兒拒絕母乳,不利于嬰兒正常發育[2]。因此,在今后的產婦護理工作中必須要進一步強調產后乳房護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強產后乳房疼痛護理,在明確產婦乳房疼痛原因基礎上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緩解其疼痛癥狀,促進母嬰健康發展。
  2 產后乳房疼痛及其誘發原因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的定義“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伴有實際或潛在組織損傷的情緒體驗”,由此可見,疼痛被納入主觀感覺的范疇[3]。產后乳房疼痛實際上是乳房過分充盈,造成其內部血液以及乳汁等大量聚集,使其在分娩后2天至3天內出現明顯的腫脹以及疼痛現象[4]。產婦產后排乳不通暢會導致其乳汁大量淤積,產后1個月很容易造成急性乳腺炎,使其疼痛進一步加劇,無法正常進行母乳喂養,給產婦帶來巨大的身心負擔,可能會導致母乳喂養出現中斷,不利于確保母嬰健康[5]。
  對產后乳房疼痛的原因進行分析可知,產后哺乳不及時、哺乳后乳房排空不及時、乳房形態異常、藥物使用不合理、心理社會因素、疾病因素等均屬于誘發產后乳房疼痛的常見因素。產后哺乳不及時方面,相當一部分產婦未能充分意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或者缺乏母乳喂養信心,導致其未能實現早期母嬰接觸,無法做到早吸吮以及勤吸吮,造成乳汁淤積于產婦乳管,誘發乳房脹痛。有研究發現,產婦產后乳房疼痛原因調查中,產婦在分娩后3天內因傷口疼痛以及分娩耗能等多因素的影響造成無法早期吸吮,是導致其出現乳汁淤積并形成乳房疼痛的主要原因[6]。哺乳后乳房排空不及時方面,產婦完成哺乳后若沒有第一時間將乳房排空,導致乳汁持續分娩則極易誘發乳房腫脹,引起胸悶以及脹痛等癥狀,觸之可發現結節的存在,大部分產婦合并發熱等現象。有研究稱,產婦哺乳后未能及時將乳房排空很容易造成產婦乳汁分泌過濃且無法順利排出,從而造成乳房腫痛等癥狀,影響正常哺乳[7]。乳頭形態異常方面,部分產婦在乳頭形態上呈現出平坦或者凹陷等現象,造成其乳汁難以順利被吸出,且新生兒含接更為困難,很容易出現拒絕母乳的問題,不利于實現早吸吮,更易誘發乳房疼痛。有報道稱,嬰兒不良的含接乳頭行為很可能會造成產婦產后乳頭腫脹以及疼痛[8]。藥物使用不合理因素方面,部分產婦在生產后未能嚴格遵循醫生及護士指導進行科學用藥,導致藥物使用不合理,可能會導致產后乳房疼痛風險加大。有調查稱,產婦產后擅自使用營養品或者各種醫用產品,極易導致產后用藥不合理,給其身體造成嚴重損傷,可誘發產后乳房疼痛等不良現象,且會造成資源浪費[9]。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因現階段社會上對于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宣傳仍有不到位之處,部分產婦未能真正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意義,且缺乏相應的母乳喂養知識及經驗,缺乏母乳喂養信心,不利于產婦在產后正確進行母乳喂養,導致產后乳房疼痛[10]。疾病因素方面,部分產婦因患乙肝等傳染病而無法實施母乳喂養,亦或是因新生兒黃疸等疾病造成新生兒一出生就被送至監護病房接受治療,導致母嬰分離,無法進行母乳喂養,增加產后乳房疼痛的發生風險[11]。
  3 不同護理方式在產后乳房疼痛中的應用進展
  現階段,臨床上對于產后乳房疼痛護理的方法多種多樣,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應用較廣泛的主要有完善產婦支持系統、早期護理干預、母嬰分離泌乳、物理推拿、熱敷法以及飲食療法等。完成產婦支持系統方面,主要包括對產婦的產前、產后心理護理,母乳喂養知識宣教以及家庭支持等。之所以要加強對產婦的產前及產后心理護理,主要是因為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因素可能會造成產婦無法順利實施母乳喂養,誘發乳房疼痛。有研究認為,心理護理應從產前開始做起,早期加強對產婦的母乳喂養知識灌輸,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好處,并列舉一些母乳喂養促進母嬰健康的案例,增強產婦的母乳喂養信心,緩解其緊張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12]。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同樣包括產前知識宣教以及產后知識宣教兩部分,護理人員應充分向孕產婦介紹母乳喂養的目的、過程、優勢等,使其意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以提高其母乳喂養接受度,預防和緩解產后乳房疼痛癥狀。有報道稱,護理人員應告知孕產婦母乳喂養不但能夠滿足嬰兒生長發育要求,同時能夠促進胎糞順利排除,可促進其子宮復舊并通過早期吸吮刺激母乳分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嬰關系,改善母嬰健康。有報道稱,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夠促進產婦產后乳房疼痛發生率的降低[13]。另外,產婦支持系統完善中還應加強對產婦的家庭支持,引導產婦家屬充分陪伴、關心和照顧產婦及新生兒,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支持,提高其母乳喂養信心,使其能夠以樂觀積極態度迎接母親這一新角色,保持身心放松,緩解產后乳房疼痛癥狀[14]。
  早期護理干預方面,主要強調早期吸吮、乳頭護理以及母嬰分離狀況下的泌乳保持。早期吸吮中,有報道稱,新生兒出生后20分鐘至50分鐘內是其興奮階段,完成分娩后應盡可能在半小時內實現母嬰接觸,引導新生兒正確進行乳頭含接,實現早期吸吮,有數據表明,在該時間段內的早吸吮第一天哺乳成功率高達80%[15]。早期吸吮能夠促使嬰兒大量吸吮產婦乳汁,能夠通過有效吸吮幫助產婦乳房排空,預防和減輕產后乳房疼痛[16]。乳頭護理中,針對乳頭凹陷,應及時引導嬰兒吸吮扁平面或者凹陷側,同時對其具體吸吮部位進行有效固定,對產婦乳頭進行捻轉,保持乳頭處于直立狀態,方便新生兒進行乳頭含接。完成哺乳之后,切勿強行拉出乳頭以免造成乳頭受損,引起疼痛,同時,可在哺乳后以少量乳汁涂抹乳頭,達到緩解乳頭皸裂的目的,若皸裂癥狀較明顯,應暫停哺乳24小時,以消毒杯盛接擠出的母乳再行喂養[17]。對于因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母嬰分離,必須要在產后早期給予乳房熱敷以及按摩,科學進行擠奶,以奶瓶收集乳汁并置于冰箱內保存。另外,有研究認為,母嬰分離狀態下,因缺乏新生兒吸吮刺激,不利于改善母親射乳反射,應通過良好的乳房按摩,促使產婦產后乳腺管保持通暢,方便乳汁的順利擠出,有效防止漲奶現象,同時可緩解產后乳房疼痛[18]。   物理推拿療法方面,有研究認為,合理的乳房按摩能夠促進產婦排乳反射的改善[19]。具體按摩中可通過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指腹沿產婦乳腺管走向給予縱向按摩,或沿產婦乳暈部四周開展360°角旋轉和按摩,并合理對其乳頭方向進行按壓,幫助淤積乳汁的順利排除。有研究發現,針對乳頭短或者存在乳頭凹陷問題的產婦,采用乳頭按摩以及揉捏的物理療法能夠改善其凹陷等現象,方便哺乳,有利于減輕乳房疼痛[20]。除按摩之外,抓抖法以及梳篦法也屬于常用的乳房物理推拿療法,能夠促進產婦產后乳汁的順利排除,防止因乳汁淤積成塊誘發乳房疼痛。熱敷法方面,產婦分娩后4天內,可取溫度在40℃至45℃的熱毛巾對產婦乳房進行包裹熱敷,保持5分鐘,之后沿產婦乳根部向其乳暈方面行螺旋式按摩,確保力度均勻。有研究認為,良好的熱敷護理能夠促進產婦產后乳房硬度的降低,緩解其產后乳房疼痛[21]。飲食療法方面,有研究稱,科學的飲食治療能夠在產后乳房疼痛中發揮較好的應用效果。產婦分娩后當天,可引導其進食草鯽魚湯,幫助產婦進行乳腺管疏通,并達到刺激產婦產后乳汁分泌的效果,緩解產婦乳房腫脹及疼痛癥狀[22]。
  4 結語
  總而言之,母乳喂養在科學育嬰中的意義重大,乳房疼痛是阻礙正常母乳喂養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F階段,臨床上對于產后乳房疼痛的護理措施越來越多樣化,護理效果也越來越顯著。在實際的產后乳房疼痛護理中,不斷要加強對產婦的產后護理,而且要兼顧對其產前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等,促進產婦護理配合度的提高,增強其母乳喂養信心。在產后乳房疼痛護理操作中,必須要強調早吸吮的重要意義,并視產婦個人狀況,結合新生兒狀況等,科學選擇相應的護理方式進行乳房護理,或采用多種護理措施開展綜合護理,促進產婦產后乳房疼痛癥狀的大幅改善,或達到良好的產后乳房疼痛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徐明哲. 產后乳房脹痛護理兩種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3):185-186.
  吳偉霞,王培君,周澤娟,許素蓮. 產后早期乳房護理對促進母乳喂養的效果及對泌乳始動時間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2):67-69.
  Urszula Religioni,Aleksandra Czerw,Andrzej Depta?a. Strategies of Coping with Pain in Cancer on the Basis of Lung, Breast, Colorectal, and Prostate Carcinoma[J]. Journal of Cancer Education,2017,32(4).
  劉婧.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產婦產后乳房疼痛和乳汁分泌的影響探討[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2):165-166.
  何麗,宋成亮. 預防剖宮產后乳房脹痛的護理[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1):222-223.
  孫紅梅. 穴位按摩聯合中藥熱熨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及產后康復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02):153-154.
  李輝. 不同護理干預措施減輕產婦產后乳房腫脹的效果評價[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03):161-162.
  吳杰英. 護理干預對產后乳房脹痛的影響[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8,33(06):100-101.
  J. Burbage,L. Cameron,F. Goater. The effect of breast support on vertical breast displacement and breast pain in female riders across equine simulator gaits[J].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2016,15.
  鄧小東,李偉仕,張捷,李茵盈. 低頻脈沖電治療儀對產后子宮復舊及乳房脹痛的影響[J]. 青島醫藥衛生,2018,50(04):271-273.
  唐芳,鄧芳麗,劉念,秦旺喜. 應用穴位按摩配合馬鈴薯片外敷緩解產后乳房脹痛的效果[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08):43-45.
  Egwuonwu Ochonma A,Anyanwu Stanley Nc,Chianakwana Gabriel U,Ihekwoaba Eric C. Breast Pain: Clinical Pattern and Aetiology in a Breast Clinic in Eastern Nigeria.[J]. Nigerian journal of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igerian Surgical Research Society,2016,22(1).
  沈月華. 產后乳房護理方法與實施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2):90+95.
  溫玉英. 不同護理干預措施減輕產婦產后乳房腫脹的效果觀察[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02):72.
  付軍鴿. 產后乳房腫脹的成因及護理體會[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119+122.
  于雪蘭. 產后乳房脹痛護理兩種方法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1):417.
  朱慶賢,吳蘭君,劉君. 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后乳房腫脹中的應用[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09):77-78+81.
  周瑤,范麗,雷小林,韓麗,李伶俐. 乳房按摩聯合蘆薈外敷治療產后乳房脹痛的效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8):2373-2374.
  黃錦葵. 探討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在產后泌乳及乳房脹痛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0):286.
  屈慧榮. 乳房按摩聯合熱敷對乳汁淤積產婦的護理效果探討[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2):163-164.
  胡群. 孕期乳頭保健預防產后乳腺炎的價值評定[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6):148-149.
  李麗英. 醫用吸乳器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及預防母乳喂養相關性乳房疼痛的臨床觀察[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04):3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4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