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濱水地區鄉村風貌整治及村莊道路整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也有效地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農村地區發展勢頭較為迅猛,但是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而由于受到地域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在我國農村所采用的實際的風貌整治模式也存在著諸多的差別。論文主要以湘北濱水地區為研究對象,對目前農村風貌的整治以及村莊道路的整治進行了簡單分析與探討,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鄉村的建設。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level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has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lthough the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s more rapid, but there are also a series of problems.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reg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style renovation mode adopted by rural village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North Hunan Waterfront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rural landscape renovation and village road re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關鍵詞】鄉村風貌整治;村莊道路整治;規劃
【Keywords】 rural landscape renovation; village road renovation;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05-02
1 引言
目前我國對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許多的實踐經驗及理論,而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二十字新要求,也從更高層面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可參照的標準。本文主要分析在鄉村風貌整治工作中如何結合城市規劃、景觀設計、行為心理學以及線性空間等相關的理論,針對鄉村現狀的各類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達到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
2 濱水地區鄉村風貌現狀及整治策略
2.1 湘北濱水地區鄉村風貌現狀
本文所指的湘北濱水地區主要指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的常德市、益陽市以及岳陽市的濱水地區。受城市發展的帶動,農村居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平時的生活中追求較高的生活品質,他們渴望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市政設施,村民對于交通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1]。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此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湘北濱水地區的村莊內基本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以及通信等基礎配套。但是在建設過程中,整個地區實際的建設布局較為混亂,并且建筑以村民自建房為主,風格迥異。對于垃圾的處理、污水的處理以及工程管線的敷設方式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整體的村容村貌沒有整體性,也不美觀[1]。
2.2 濱水地區的鄉村風貌整治策略
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忽視了許多重要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及規劃設計單位針對這類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需要從“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效果如何?”這四個問題依次進行考慮。
以《南縣南茅復線風貌整治規劃》的編制為例,項目組根據以上“四問”分別提出“背景研究解讀”“項目總體定位”“設計策略解讀”以及“風貌詳細設計”的四大工作重點。其中,設計策略解讀又包含“整體設計策略”“典型路段針對策略”和“重要節點針對策略”三個部分,而風貌詳細設計則包括建筑、庭院、視線通廊、沿街展示面及其他(如給排水改造、強弱電的纜線改造等)方面的設計。規劃以鄉鎮為單位,將規劃區分為“船舶文化區”“田園風光區”“都市休閑區”三個大風貌區,風貌區之間即統一協調又具有特色,使得長達35km的運河沿線步移景異。
3 當前鄉村道路風貌的問題
目前,在進行鄉村風貌整治工作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針對村莊道路的整治,這項工作對于整個鄉村風貌整治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過去的十幾年里,湘北濱水地區的鄉村道路建設較快,已經基本實現了道路村村通,路面硬化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但在建設過程中卻忽視了道路設施以及道路景觀的問題,而這類問題也成為了當前影響鄉村道路風貌的主要原因。 以《南縣南茅復線風貌整治規劃》中所研究的南茅復線為例,該道路2009年12月30日建成通車,是南縣沿南茅運河西岸的一條南北向連接茅草街鎮和南縣縣城的重要道路。本次以該道路長達35km的鄉村為研究范圍,現狀斷面為8m,雙向兩車道,東側靠近南茅運河設有防撞護欄,單側設置照明路燈,道路兩側均有種植行道樹,樹種以水杉和楊樹為主。
南茅復線作為湘北濱水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條鄉村道路,存在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如:①目前該道路承擔了茅草街鎮到南縣縣城的主要交通功能,與沿線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互干擾較大;②道路沿線用地類型混雜,以農村住宅用地為主,有四處集鎮、六處工廠、兩處加油站以及若干材料堆場;③道路斷面單一,沒有考慮公交車??繀^、人行道及綠道等;④道路兩側綠化植被單一缺乏變化,道路景觀單調;⑤沿線集鎮處也多為步行橋梁交叉口,交叉口被小攤販包圍,對車輛通行造成一定影響;⑥沿線部分居民與道路退讓不足,影響交通安全。
如何通過規劃設計對鄉村道路的風貌整治提出具體的實施指導,成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
4 村莊道路風貌整治建議
在對鄉村道路風貌進行整治的過程中,需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考察,結合實際的環境條件進行科學的規劃[2]。
4.1 改變道路的功能
隨著高速公路網密度的不斷提高,許多鄉村道路的交通運輸功能被逐步削弱,本次研究的南茅復線公路也存著這樣的變化。讓原本承擔物資運輸的交通性道路轉變為生活性的道路,降低其交通量和運行車速。
4.2 調整斷面形式
可將原本的公路斷面形式按城市道路斷面的設計思路進行改造,增加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等。例如,本次規劃中將現狀路面寬度8m兩側路肩各0.5m的道路拓寬至12m,中間機動車道設計為7m,臨河一側設置3.5m寬的非機動車道,臨居民點一側設置1.5m的人行道。
4.3 改變路面材料
可采用降噪排水瀝青路面,降低村莊道路的噪音,并能減少路面積水,提高安全性。
4.4 增加道路設施
可在交叉口設置轉彎展寬段,增加一條轉彎車道,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稍诰用窬奂瘏^設置港灣式公交停靠點,減少農村公交停車上下客時對交通的影響??稍诰用窬奂瘏^設置智能交通燈系統及人行橫道線,提高交通安全性。
4.5 設置觀光節點
在村莊道路風貌整治的過程中,可建立相應的觀光節點,利用道路兩旁的林間空地建立相應的服務站,再通過綠道將其連接建立一條人工觀景路線,不僅對于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并且為整個村莊道路風貌的整治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2]。
5 結語
隨著當前我國社會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城鎮化的腳步也在不斷的加快,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相應的政府部門對農村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將農村的風貌進行有效的整治。此次研究通過結合湘北濱水地區的特點,對風貌整治區內的道路、水系、橋梁、民居、庭院、綠化、堤岸等元素進行了整理協調,并在研究中發現在進行村莊風貌整治的過程中,將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以及經濟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充分的考量,能夠把村莊風貌整治模式發展成一種較為成熟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全面提升鄉村環境的品質。村莊整治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不破壞地質地貌、不搞大興土木的建設原則,對于水源以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要進行充分的保護。對于湘北濱水地區的村莊風貌進行整治,應體現出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確保民房、道路、庭院以及其他設施都能與周圍的環境充分的融合。
【參考文獻】
【1】羅思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廣東省鄉村風貌提升策略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21):81.
【2】吳夢綺.深圳城中村空間發展自組織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2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