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存在的問題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濕地指的是水生地區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區域,濕地、森林和海洋共同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并且濕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稱號,隨著社會經濟的而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濕地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導致濕地大面積被侵占,并且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不僅僅制約了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傷害,因此,如何對濕地進行有效的保護,已經成為了目前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廣西東蘭坡豪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有多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本篇文章就對東蘭坡濕地公園的建設和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系列的對策。
關鍵詞:濕地公園;建設保護;問題;對策
一、基本情況
濕地公園主要指的是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在特定的區域進行濕地的保護、宣傳、恢復和監測工作, 坡豪湖國家濕地公園于2014年12月獲國家林業局批準開展試點建設。該濕地公園位于長樂鎮坡豪湖及周邊區域,地處珠江干流紅水河河畔長樂鎮境內,總面積549.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89.4公頃,水域面積260公頃。濕地水量充沛,水流平緩,水質清澈,水位穩定,擁有較大面積水草豐盛的淺水區和深水區,濕地生物多樣性內容非常豐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屬于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建設項目。濕地公園的建成,將有效保護坡豪湖區域內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紅水河流域和石漠化地區的生態安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發展需求和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的需要,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該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江蘇東珠景觀股份有限公司以PPP模式合作建設,計劃總投資2.89億元,建設期為3年。該項目主要分為銅鼓文化區、螞拐科普區、梯地花田區、棧橋漫行區等4大建設區。建設內容包括生態保護與修復、科普宣教、科研監測、生態旅游開發、基礎設施等5大工程。
二、存在問題
規劃設計不科學,缺少專業人才。目前,東蘭縣的有關部門在進行濕地公園建設工作當中,由于缺乏相應的科學理論指導,沒能將濕地景觀的特殊性凸顯出來,這就導致設計出來的濕地公園過于偏向化,甚至在有些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硬質地面、廣場和人工建筑,嚴重破壞了濕地公園的生態系統,人們不可以在公園里領略到濕地公園的自然風光,更談不上對濕地進行保護了。
缺乏相應經驗和專業型人才。目前,東蘭坡豪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實際公園的建設經驗不足,而且在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專業型人才,才可以保證濕地公園建設的目的,而目前從事濕地公園建設的工作人員大都是林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并沒有對濕地的保護和管理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研究。除此之外,東蘭坡豪湖的濕地保護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在濕地公園的數據調查、數據庫建設方面缺乏大量的專業型人才,因此,生態濕地的恢復技術和濕地保護等基礎研究比較落后。
資金投入不夠,濕地公園的建設速度比較緩慢。目前,東蘭縣政府沒有將濕地保護資金列入到政府的財政預算當中,再加上我國的某些地區的濕地公園投入資金都是以政府資金投入為主,政府可使用的資金有限,就導致東蘭坡豪湖公園建設資金不可以滿足實際的建設需求。
教育功能不強,宣傳力度不足。由于當地的居民對于濕地的認識不夠,大多數人只是把濕地當做成休閑的場所,對于濕地公園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知之又少,在社會中還沒有形成保護濕地和支持公園濕地建設的輿論氛圍,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企業受到利益的誘惑,濕地公園的生態保護意識薄弱,不可以真正從濕地公園的建設目的出發,甚至在有些地方過度利用濕地資源,導致濕地喪失了它原有的保護自然生態的功能。
三、建議和對策
科學規劃,全面保護。在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中,工作人員應該堅持濕地保護和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僅要對濕地系統進行完整的保護,還應該對濕地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充分發揮濕地對于社會發展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在進行濕地建設規劃中,工作人員還應該將濕地中的各種元素作為重要的因素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避免過多的人為干預,同時濕地的各種功能應該明確,最大限度的對濕地的地形、水體等進行保護,使動植物保持原始的生存習性。達到各個物種之間的和諧發展。最后,工作人員在進行濕地額建設工作時,應該注意濕地建設的自然化和生態化,保證濕地和人類之間的和諧發展,在設計的初期還應該對設計方案進行質量把關,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傷害。
強化科技支撐,提高建設保護水平。國家的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與各大院校之間的合作,圍繞濕地資源調查逐步展開研究,并且還應該以現階段的濕地公園建設和保護工作為基礎,逐步提高工作人員的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有關地區還應該成立當地的濕地專家委員會,對濕地的保護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根據地區特有的濕地特色開展相應的管理措施,切實的對濕地資源進行保護。
籌措資金,為濕地公園建設提供資金保證。濕地公園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濕地公園管理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濕地公園的建設質量,因此各級政府就應該提高對濕地公園建設的重視程度,將濕地保護工作納入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當中,保證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有良好的資金保障,同時還應該加大項目投資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人士積極投身到濕地建設和保護工作中,工作人員在進行濕地公園元素的配置時也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文環境,以鄉土植物為主,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當地的人文特色。
積極開展濕地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和專享保護行動。為了保證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也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自身的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同時為了盡快提高人們對于濕地公園的認識,政府部門還應該將濕地公園保護納入到城市生態體系的建設工作中,動員全體社會公民對濕地進行保護。
四、結語
總而言之,濕地指作為水生地區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區域,對地球的生態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關部門就應該重視地方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根據廣西東蘭縣的實際生態情況出發,不斷完善濕地公園建設工作流程,引進國外先進的建設技術,向居民宣傳有關濕地保護的措施,加大濕地公園建設的項目投資,在濕地公園的建設過程中,進行方案的全面規劃,對濕地進行全面保護,促進我國社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冰,程鐵鎖,王保星.渭南市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存在的問題初探[J].防護林科技,2017,(10).
[2]田安貞.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存在問題與對策探討[J].消費導刊,2018,(30).
[3]張坤.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商品與質量,2015,(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