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實踐與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升高,提升農村環境質量已經成為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環境質量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因此存在很大問題。隨著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行使得現階段對農村環境問題更加重視,各種措施和手段的采取使得農村環境已經有了很大改觀。本文將就農村環境質量檢測的實踐和建議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農村發展;環境質量監測;實踐和建議;分析研究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但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為緩慢,這就使得農村環境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在進行治理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這些環境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威脅到農村人口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極大的限制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積極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本文將以麻栗坡縣為例進行分析研究。
一、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實踐活動介紹
1.強化組織領導,保障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進行
現通過組織領導強化保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要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由相關部門的一把手掛帥,同時局辦公室、農業產業化股、農業安全法規股、科技生物股、養殖業股、執法大隊、經作站、農技推廣中心、農經站、種子站、農機推廣站、農機監理站、漁業站、農廣校、農環站、植保站、檢測站、土肥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畜牧技術推廣站、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人為成員,強化對檢查督導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加強。
其次,要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對所轄境內存在的一些環保問題進行檢查改進。同時領導小組的成員要涉及到多個部門,例如農環站、畜牧養殖中心等。指派專門的領導作為該小組的成員,加強政策實行過程中的協調性。
2.強化宣傳。提高農村人口的環保意識
通過對國家各種環保政策的宣傳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村的環境監測有效性?,F階段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進行。同時還組織人員進行入戶宣傳,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除此之外,隨著近些年來各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渠道的出現使得宣傳工作的工作方式也出現了轉變。例如微信、QQ等網絡信息平臺。通過在這些網絡平臺上發布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傳播速率,使得信息傳播的范圍更大、涉及到的人口更多。有效的提升了農村人口的環保意識,為農村環境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二、針對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建議
1.強化標準建立,保障農村環境質量檢測的有效性
現階段我國尚未對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建立一整套性質有效的標準和體系。現階段在農村進行環境監測的對象和采取的監測措施都是依據不同的環保要素進行的。沒有專門針對農村環境質量的系統監測體系。同時在進行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發現,農村所存在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程度與城鎮具有較大區別,城鎮中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由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所產生的污染設計面積較大,控制難度較高,采用城鎮環境污染要素對農村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治理,所產生的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加強標準建立,使得農村在進行環境質量監測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保證農村環境質量檢測工作效果的提高,為農村環境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強化農村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環境監測所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城鎮的生活污染和工業區的工業污染,對于農村環境質量尚未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因此,現階段在對農村環境質量進行評價過程中只能參照原有的城鎮環境和工業環境評價標準進行。這就使得很多監測數據并不能反應農村環境的真實情況,但是對于反應農村環境的一些關鍵要素則會出現漏檢的現象。雖然在一些地區已經建立起了一些有效的評價體系,但是由于針對性不強,對于我國農村的環境情況,尤其是農牧業以及水質情況并未很好的反應。因此,必須加快評價標準的建立,針對我國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建立起一整套針對性較強、代表性較高、可以靈活使用、便于操作的環境評價體系,以實現在農村對影響農民生活和動植物生長的環境指標進行較好的監測。
3.提升環境質量監測能力,保障農村環境
現階段我國在進行環境監測過程中經常出現對數據的搜集工作較為重視,但是對搜集到數據之后的分析工作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對于數據的運用知識簡單的判斷是否超標,沒有對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加工整理并最終得到結果。這就使得現階段農村環境質量的監測能以、預警能力受到影響。數據作為環境污染程度的具體反應,也是污染物在一定區域內含量的幾種反應。因此,在獲取數據之后要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以及其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研究,充分利用數據的作用,提升對農村環境污染物的檢測能力、預警能力實現環境質量監測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本文以麻粟坡縣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情況為例對當前農村環境質量檢測問題進行分析。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國農村的環境質量監測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起步較晚,依然沒有形成一個規范的、標準化的監測體系。因此在進行農村環境監測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能力的提高,改進檢測技術,強化數據分析,實現對各種環境污染問題的預警。另一方面要強化標準的建立,制定專門的、有針對性的監測體系,實現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鐵亮,劉鳳枝,李玉浸,等.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1(6):1-4.
[2] 廖岳華,羅岳平,趙曉軍.關于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思考與實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63):74-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