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吉林省糧食綠色供應鏈的運行問題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國際貿易新形勢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背景下,識別與及時發現糧食供應鏈問題,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內在要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應對國際形勢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重新歸納新時代中國糧食供應鏈運行特征的基礎上,依托吉林省糧食供給與需求情況對吉林省糧食綠色供應鏈的運行問題進行探析。
  關鍵詞:糧食供應鏈;綠色供應鏈;風險防范
  一、概念界定與文獻研究回顧
  隨著中國主要矛盾的轉變,吉林省糧食生產經營進入一個結構矛盾亟待調整的新時期。由于糧食供應鏈是連接中國億萬小規模農戶生產與居民消費的關鍵環節,其參與主體眾多,并具有環節多、領域廣的特點,所以易受到內部環節不確定性及所處外圍環境復雜性的綜合影響,引發供應鏈中斷或破壞的風險。因此,糧食綠色供應鏈的運行模式有利于供應鏈的資源、功能、信息和風險管理集成,形成網絡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綠色供應鏈系統。這不僅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向社會化大生產加快轉變的有效途徑,也是保障吉林省糧食安全的現實需要。對于糧食物流企業來講,實施綠色化經營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可以給企業帶來節能、高效的好處,進而能夠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增加企業盈利,追求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長久發展。糧食物流領域的包裝、運輸、儲存等行為過程中都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影響,行為不當必然會產生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從社會層面上說,需要改進糧食物流領域內的不當行為,找出現存問題,從而提升產量與質量,同時減少對資源的浪費。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國外對糧食綠色供應鏈的研究起步較早,成果也比較成熟。在國內,關于綠色供應鏈的相關研究較少,大多側重于綠色供應鏈在制造業的應用,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少,且尚未形成體系。國外糧食供應鏈的運行機制、影響因素、變革經驗與新模式對我國糧食綠色供應鏈運行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示。吉林省應結合當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重視培養供應鏈核心節點的綠色驅動因素,減少供應鏈在流通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負效應,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同時也提高供應鏈的風險防御能力。
  二、吉林省糧食綠色供應鏈運行現狀與現存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企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吉林省持續霧霾天氣更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作為關系到民生問題的糧食企業大多是大型國有企業,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更應注意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施綠色化經營,同時這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吉林省很多糧食物流企業也意識到了綠色化經營的必要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綠色經營措施來減少能源消耗和減少浪費,但采取這方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具體哪些實踐可以改善環境條件、減少能源消耗和浪費,如何采取這些措施,企業為什么沒有采取這些措施都是值得研究的。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種類繁多。在高效農業、綠色農業的背景下,吉林省目前正在發展種養結合的農業生產模式,探尋糧食供應鏈無害化、資源化途徑,促進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傳統糧食供應鏈的參與者眾多,物流數量大,品種多,成本高,物流難度大且供應鏈易斷,因而吉林省糧食的采購、運輸、加工、倉儲、包裝、配送沒有形成規范的綠色系統管理與控制。交通堵塞、廢氣污染、噪音污染、廢棄物增加、資源浪費等巨大的“外部負效應”,導致吉林省供應鏈效率和利潤較低,糧食供應鏈面臨著以環保、安全、高效為目標進行整合升級的緊迫任務。
  1.糧食流通方式滯后
  縱觀我國目前的糧食流通方式,主要有包糧運輸、散糧運輸和集裝運輸,包糧運輸是最主要的流通方式,但卻是最不經濟的一種方式。自2002年,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河南分公司在糧食輪換中,與大型面粉加工廠直接掛鉤,“散糧運輸”概念被提出。雖然“散糧運輸”被提出,但大部分糧食企業為了短期利益,還是使用傳統的包糧運輸,而不愿意花費精力提高其散糧運輸技術,致使糧食流通方式的改革舉步維艱。另外,造成了一定的運輸污染。從國內形勢來看,近幾年利用汽車運輸糧食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在這里要特別指出長途汽車運送所排放的尾氣以及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2.包裝、儲存水平落后,物流成本高
  將糧食“快速、安全”的送到用戶手中是很多糧食企業考慮的問題。吉林省糧食存儲條件簡陋,衛生條件差,多數糧食存儲倉庫害蟲肆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糧食是一種極其特殊的產品,對運輸過程中的包裝和儲存要求相對較高,但我國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監管力度不夠,且沒有先進的包裝材料、倉儲設施和物流技術為其支撐。糧食在不斷的換裝和裝卸過程中撒漏嚴重,給裝車、卸船、堆疊等作業帶來困難,工作效率也因此而降低,糧食貨損率與日俱增,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運輸成本較高,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缺少精加工,經過調查,發現每斷100噸毛重糧食中經過篩選會產生將近2噸的雜質,這些雜苞質也就無形地增加了運輸的成本。
  3.糧食綠色物流研究落后,缺乏專業性人才
  綠色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主要研究方向,它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但我國對綠色物流的研究相對落后,從事相關方面研究的機構很少,企業對它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屈指可數。還有,雖然我國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大多數研究機構還是重理論,而忽略對專業人才的“理論十實踐十理論”培養,許多物流管理者都缺乏快速將理論貫穿于實踐的能力,致使我國物流發展落后,缺乏專業性的人才。運輸過程中管理不善,各種糧食以及農產品在長途的運輸過程中因氣候以及人為管理不當等因素造成的腐爛、變質現象比比皆是。
  4.化肥農藥殘留過多
  吉林省農民在種植經營過程中為避免植物的病蟲害,仍然會使用大量的農藥,以確保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殊不知過量的使用農藥和化肥會對糧食以及一些其他農產品的銷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促進吉林省糧食綠色供應鏈運行的對策   在農產品的流通中,實現農產品物流的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和成本節約,這些對推廣農產品綠色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創新性的環境管理手段,是企業在傳統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加入綠色元素,要求和帶動供應鏈上的企業更加關注能效提升,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低碳發展,從而提升整條供應鏈綠色化水平的新嘗試。通過構建風險預警系統,以動態監測風險級別;通過搭建大數據信息驅動模型,以提高關鍵技術的研發與轉化能力;通過“貿易—物流—金融—風控”的環形自治管理模式,以優化糧食流通環境;通過構建糧食供應鏈平臺化生態圈,以提高糧食供應鏈核心環節的運行能力與效率。
  另外,由于物流技術是保障農產品供應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核心技術是解決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品質劣變的重要支撐,是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涵。為解決農產品從“產”到“銷”的全供應鏈能耗大、損耗大、質量安全問題突出、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等產業問題、縮小與國外物流產業差距、引領支撐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于2012年在食品制造與安全技術主題下啟動了“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核心技術研創”項目。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引導,堅持“玉米做深、大米做精、雜糧做細”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玉米、大米和雜糧雜豆三大產業發展。在吉林省模范縣區,大力發展玉米深加工和特色玉米產業,完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實現玉米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質增效。以稻谷主產區為核心,發揮水稻種植優勢,以產業化經營為手段,整合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稻農業產業化經營聯合體,加大科技投入,不斷推廣新品種,發展優質大米生產,使水稻產業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鎮賚大米全國市場占有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利用我縣雜糧雜豆傳統產區優勢,突出地域特點和產品特征,發展地理標志產品,打造地域性品牌,做大做強雜糧雜豆產業。
  與此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充分利用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源,激發新動能,支持組建糧食產業化經營聯合體。培育一批領軍型糧食加工企業,支持企業以“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聯合體”等形式發展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引導優質糧食品種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重點支持企業納入“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在新產品研發、生產工藝改造、產品質量追溯、銷售渠道建設、品牌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提升企業示范帶動能力。同時,鼓勵多元主體協同發展。依托涉農龍頭企業,整合區域資源,鼓勵發展大米產業聯盟、鮮食玉米產業聯盟、雜糧雜豆產業聯盟等組織。引導企業依托產業聯盟和糧食行業協會共同制訂標準、創建品牌、開發市場、研發技術、擴大融資等,合力經營,優勢互補,增加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糧食產業資源優化配置。以現有倉儲設施為依托,利用鎮賚適宜儲糧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糧源優勢,為銷區開展異地代儲服務,發展糧食倉儲服務業。
  最后,鼓勵發展全產業鏈。引導糧食企業積極參與我縣水稻、玉米生產功能區以及大豆生產保護區建設,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推動糧食加工企業向上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合同關系,通過定向投入、專項服務、良種培育、訂單收購、代儲加工等方式,建設加工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企業到銷區建立營銷網絡,在縣外建立直營店和大型商超專柜,穩定糧食銷售渠道,保證糧源有基地、加工有規模、產品有銷路。開展糧食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分析預警,加大供需信息發布力度,引導糧食產銷平衡。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長吉圖一體化發展戰略,圍繞三大產業建設,在優勢產區發展若干糧食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
  [1]張東玲,朱秀芝,邢戀群.農產品供應鏈的質量系統集成與風險評估[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2]魯楠.我國農產品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3]羅定提,王易軍.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分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11(03).
  [4]邱琪,王杜春.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長株潭綠色物流圈發展[J]. 商業經濟. 201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