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農民創業培訓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提高農民創業能力,需要提高農民創業培訓效率?;诖?,為貫徹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要不斷加強農民創業培訓工作的開展,而科學地對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更加完善的創業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創業意識,為農民創業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主要闡述了吉林省農民創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同時提出了完善吉林省農民創業培訓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民創業;培訓對策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名稱: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農民創業培訓研究;項目號:GH180497
中圖分類號: F279.2;F323.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44
吉林省為貫徹鄉村振興發展政策,加強了農民創業培訓工作的開展,但在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為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提高認識,積極進行實踐分析,以提出更加完善的培訓對策。
1農民創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1培訓層次不明晰,知識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農民普遍具備的特點是文化水平受限、接受水平受限,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創業培訓中難以統一,教育目標難以實現。雖然部分培訓機構對農民進行了分層培訓,但培訓內容較為一致,導致不同綜合素質的學員有不同的培訓結果。不同需求的學員接受一致的培訓內容,有可能會打擊學員創業熱情、參與培訓的激情。除此之外,農民創業培訓課中的部分學員屬于農業能人、農業高級人才、農業合作帶頭人、農企帶頭人等,此類人群與基層農民有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培訓機構為提升培訓效益將此類人群作為主要培訓對象,打擊了基層農民的創業熱情與學習激情。
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大部分培訓機構具有較為完善的培訓內容體系,但缺乏恰當的培訓方式,在培訓時間等內容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課堂教學方式存在局限性,需要不斷豐富其內容。雖然部分培訓機構選擇多媒體方式對學員進行教學,但教學過程、內容仍缺乏新鮮感,學員主動學習熱情較弱;二是缺乏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部分培訓機構的主要授課內容以部門要求的技術知識、政府農業政策為主,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效益分析、風險規避、營銷策略等專業知識的培訓,而此類內容農民需求更為迫切;三是缺乏具體而系統的授課后的跟蹤服務。在具體培訓過程中,培訓機構常以授課為主要內容,完成培訓后缺乏后續跟蹤服務,大部分后續服務僅以培訓講師回答農民問題為主,創業實踐內容缺乏有效的教學跟蹤服務。
1.2 參訓學員觀念落后,風險意識不強
部分農民受多種因素限制,仍有一定的小農思想,仍堅持以傳統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過分重視眼前利益,忽視了農業發展的長期目標;農戶以進城務工來維持生計,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戶即使在城市務工也屬于低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種種因素影響了農民對創業的認識,觀念落后。大部分農戶缺乏對創業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對創業形式擔憂,往往缺乏創業的開創精神,進而缺少對創業文化知識的學習熱情、缺乏主動性。部分農民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嘗試創業的勇氣,或是創業形式較為單一,難以形成多領域創業聯合,不愿參與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等領域,這大大限制了農民創業發展,使農民創業存在一定的制約性。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對市場的感知力與洞察力,農民創業往往缺乏對時機、機遇的把握,導致創業成功率大大降低。
農民創業過程中,受多種因素限制,眼光較為局限,因此極易受到自然條件、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往往一場較大的自然災害就會給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創業成功率受到影響,農民創業熱情大大降低。
2 完善農民創業培訓機制的對策
2.1加強農民創業培訓的實踐,搭建農民創業的服務平臺
創業培訓需要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在創業實踐前,需要組織農民進行實踐考察與訓練,組織農村創業代表進行跨區域考察,學習經驗,進行交流,了解不同區域的市場發展前景,農業發展狀況,結合自身需要撰寫考察報告,進而增強創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此過程中,可選擇設計模擬創業實習模塊的方式,對創業教學進行實踐訓練,了解農民的想法,結合農民意愿設置創業訓練項目,模擬訓練,引導農民體驗具體實訓過程。
對城鄉閑置土地進行充分利用,結合調查結果,分析農民創業需求,強化培訓基礎設施建設??赏ㄟ^設置生態農業示范區,組建創業市場,構建創業基地,打造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業平臺。利用多媒體載體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服務功能的返鄉創業園。充分利用限制廠房、閑置土地、閑置器械等豐富創業園,積極吸引在城農民返鄉。引導、支持地方整合創業“種子”構建創業孵化基地,發揮早、中期創業企業的帶頭作用,形成品牌文化、鏈條企業,構建創業園,聚集各項創業要素,控制創業成本,為農民創業提供便民服務。通過聯合農產品加工業、農貿市場、合作社、鄉鎮企業等構建創業實訓基地,利用網絡平臺,組織開創網課教育平臺,幫助農民了解最新知識,積累創業經驗。積極運用電子平臺,開創電子商務,組建物流集散中心,拓展創業新途徑。
2.2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模式
以廣大農民的實際需求為基本出發點開展創業培訓工作,提升農民的創業意識,引導農民重視創業,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創業難題。在此背景下,可對培訓機構實踐課程進行合理化的授課時間安排,根據農民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安排長期、短期等培訓方式,通過提升培訓的針對性使農民可及時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術,及時利用所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帶著問題參加再培訓,如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提升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模式,切實解決農民創業中的難題。 對農民創業培訓內容進行規劃時,需要根據實際進行調整,增加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保證創業培訓課滿足農民的切實需求。在培訓過程中,要重視對農民的了解,對不同文化水平的農民進行分類,采用分層式培訓法增加培訓的實效性。完成培訓后,需要及時對學員進行跟蹤調查、電話回訪,及時發現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可組織專門小組進入基層,走向學員家中,了解真實情況,跟蹤指導服務。
完善后續跟蹤服務不能只停留在對農民難題的解答、農民培訓建檔等內容上,而是需要根據農民的創業具體情況進行后續跟蹤,建立考核機制,了解農民對相關知識的運用情況,為是否需有進一步教學培訓提供參考。整合部門,發揮合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農技推廣站、涉農部門等基層力量,為學員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及時準確地傳播創業信息,科學引導學員的創業行為。
2.3 整體聯動,努力構建農民創業培訓的系統工程
農民創業培訓,需要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運作,高效利用不同方面的力量,整合資源,構建全面的創業培訓系統工程。對此需要做到:一是重視整合師資資源,培訓專業的創業技能,同時向農民培訓生產技術、創業方法、創業能力等,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優化培訓,提升農民的創業能力。在培訓過程中,拓展培訓業務領域,向農民傳遞生存技能、項目選擇條件、企業管理技巧等多種知識。此時,需要整合地區生產科研機構、教育教學及相關單位等資源,挖掘具有潛能的教師,拓展教師資源,豐富創業培訓體系;二是做好教育宣傳工作,重視創業輔導,選擇有專業經驗、創業成功的農民、企業家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三是整合部門資源,重視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有效協調稅務、工商、金融等部門之間的工作,完善申報、登記等環節,落實減免政策、簡化辦事流程、增加資金投入、整合資源,有機結合農民創業培訓與開業指導、小額貸款、政策扶持、減免稅費、跟蹤服務等內容,打造完善的農民創業培訓體系。
3 結語
通過有效的實踐分析,明確了吉林省農民創業培訓工作開展的對策,作為相關研究人員,要不斷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政策,不斷創新農民培訓工作,才能有效保證鄉村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寇瑞波.項目教學法在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培訓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1):156,127.
[2]李曉麗.構建農民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工作長效機制的探討[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8(03):46-47.
[3]于陽.新時期農民創業培訓模式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8(06):451.
[4]況培穎.精準扶貧下返鄉農民工創業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8(18):20-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6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