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開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為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不管是人民生活還是經濟的發展,都要受到水資源的制約。由于水資源不可再生的特性,所以必須對水資源進行行之有效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本文分析了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探討了一些對水資源進行保護和可持續開發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夠促進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護
自然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和融化的冰雪,俗稱地上水。地下水是在歷史時期積累的,動態水量相對較小,儲量主要取決于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滲補給。伴隨著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導致水資源短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迫在眉睫。
一、水資源的發展現狀
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匱乏。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世界水資源的6%,位列世界第四位,僅僅低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但人均僅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位居世界第121位,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匱乏的13個國家,中國位列其中。面對我國的基本情況和現狀,必須對水資源采取保護措施。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地形起伏較大,主要地貌是由山地平原、山脈、山間盆地、丘陵和山谷階地等地貌組合而成的巖溶山區。貴州省水資源的主要特點如下:
1.貴州水資源主要來源于降雨。全省年平均降雨量為1199 mm,河流以降水為主。
2.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勻。首先,一年內的分布是不均衡的,雨季在一年的5到11月,旱季通常發生在一年的12月至次年4月,但幾年之間變化不大。其次是不同年份間的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年最大年徑流量一般是最小年徑流量的為2~3倍。其次,該地區地表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呈現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趨勢。
3.巖溶裸露面積109000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61.9%。由于巖溶地區水系統的二元結構,地表滲漏嚴重。
4.干旱和洪水災害嚴重。貴州地處長江、珠江上游,地形復雜,山勢高,坡度陡,典型喀斯特地貌,表層土壤細密,每一次暴雨都有可能導致洪水暴發,河水迅速上升,土地退化問題嚴重。山區坡耕地多、壩少、水少,農業需水量月降水量分布年際變化較大且不穩定,干旱災害發生的幾率較大。
二、水資源保護措施
1.增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建立水資源產權管理體制,要求以水資源產權管理為中心,能夠做到分級管理、監督到位、有效運行。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實施進行全過程動態調控,實施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取水許可行政管理審批制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包括加強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環保督察制度,鄉村環境整治等措施。對各級人民政府實行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指數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要嚴厲追責。
2.加大水資源保護投資。資金支持對于水資源的保護工作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國家應該結合我國水資源保護的現狀,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開發的資金投入,建立完備的資金平臺,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設,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投入資金,加快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節水灌溉措施,提升農牧業節水能力,實現保護水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制定突發事件預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處理突發性水污染的措施和方案,核定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源的備用水源制度建設,并且進行應急演練,防患于未然,必須保證飲用水的安全,保護水資源。
4.改進農田灌溉技術。改進灌溉技術, 節約用水量。從總體看, 現在貴州省農田灌溉耗水量大, 工業用水工藝流程落后, 循環利用率低, 城鎮供水管網跑冒滴漏嚴重。因此應改進灌溉技術, 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取水口建設取水計量自動監測站,統計取水總量,開展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標考核體系,節約用水量, 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分析
1.進一步發展并完善治水理論知識。首先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指導水資源管理,堅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必須堅持統籌規劃、治病治因、綜合管理的原則,積極開展增收減支、防汛抗旱、堅持增加收益與防治災害相結合的工作,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節約優化、配置升級、合理開發、科學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水資源的管理和有效保護。最后,實現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治水觀念,加強治理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洪澇災害等問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在防洪體系建設中,既要控制水,也要對人類的行為作出管理,留有適當的空間和出水口,重視人與水的和諧。改變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念,加強對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統一管理區域的水資源,使得區域的水資源管理體系更加和諧統一。
2.加強水資源保護。重點是處理城鎮附近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和水庫,保護城市水源地,加強水質監測網站建設,加強對河流和水庫污水出口的監督管理,集中鎮政府駐地建立污水處理廠,在鄉村設置集中垃圾收集點,集中收集運轉至垃圾發電站處理,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在水源地實行達標建設,劃定保護區,禁止在水庫、水源地及其水源保護區開展旅游活動。
3.污水治理及其回用。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采用先進處理技術,提高污水回用率。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控制污染,搞好水環境優化工程,優化給排水的技術手段,解決水資源供需平衡問題,實現科學用水、蓄水、規劃用水,充分發揮“一水多用”的有效功能和系統性,加強污水回用研究,提高工業用水回用效率,實現廢水的封閉循環。
4.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加強環境教育,使人們養成節約用水、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環境教育和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培養人民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的習慣,同時,各地、州、市都要建立相應的機構,盡快聘請負責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使其介入人民群眾日常工作的軌道。
四、結語
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開發是一個系統而且復雜的問題,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但努力絕對是值得的,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對人類社會的生存、人民生活的幸福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吳偉, 張劍峰. 沈陽市水資源供需分析及可持續利用戰略研究[J]. 水資源保護, 2004, 20(3):40-42.
[2]白映萬, 王開錄. 石羊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對策[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12(4):253-255.
[3]于偉東. 海河流域水平衡與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分析與建議[J]. 水文, 2008, 28(3):79-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