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實現方式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漁業資源是農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利用的歷史悠久,與國民經濟以及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對其可持續利用進行分析十分必要?;诖?,本文以我國漁業資源以及管理現狀作為切入點,給予簡述,再以此為基礎,重點論述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實現方式,并給出相關具體內容,以期通過分析明晰問題、完善理論,為后續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現提供參考。
  關鍵詞: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綜合治理
  漁業資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魚、甲殼類、貝、藻和海獸類等經濟動植物的總體,又稱水產資源。按水域分內陸水域漁業資源和海洋漁業資源兩大類。其中魚類資源占主要地位,約有2萬多種,估計可捕量0.7~1.15億噸。海洋漁業資源(不包括南極磷蝦)蘊藏量估計達10~20億噸。對其分布規律、管理現狀、可持續利用以及實現方式進行分析具有較為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漁業資源以及管理現狀
  1.我國漁業資源管理與社會經濟。我國漁業資源管理與社會經濟存在較為明顯的關聯,漁業是廣義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很多地區漁民習慣通過捕魚生活,對漁業資源的管理利弊共存,著眼于短期經濟發展,管理工作帶有一定的負面作用,降低了漁民的收入,部分漁民甚至對此不理解,在禁漁時期違法出海、捕魚。但著眼于長期發展,合理的管理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呂氏春秋》中,即有“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的記載,總體來看,管理漁業資源是長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需求。
  2.我國漁業資源管理的不足。我國擁有廣闊的陸地面積和海域面積,區域遼闊,海岸線長,自然生態環境復雜,相應生態資源的類型非常豐富,我國的漁業資源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漁業資源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和封閉性。管理上,存在執法力度不嚴、缺乏綜合管理價值、重視表面管理等實際問題。如部分地區為響應政府號召,嚴格禁止漁民出海,但漁民的生活來源因此中斷,本質上看禁漁具備長期價值,但如果方法不當,“禁漁”反而可能引起社會問題,這是后續相關部門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點部分。
  二、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必要性
  1.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使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漁業資源與其他不可再生資源不同,帶有建立循環經濟的可行空間,應以長期發展的眼光看待該項工作,首先將可持續發展貫徹到漁業管理工作中。如擬定長期規劃,將天然水產在漁業資源消費中的比例逐年降低,每年5%,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以養殖魚類代替大部分天然水產,實現漁業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優化漁業資源的恢復環境。此外,部分漁業資源帶有很多附加價值,如中華鱘具有觀賞價值,可以作為旅游資源加以利用,對經濟發展的幫助更多多樣。
  2.優化經濟結構。漁業資源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帶有一定的漸進性,總體來看,目前我國漁業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已經不強,占據GDP的總比例也不超過7%,管理漁業資源可以保證各類水產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開發,避免開發過度導致的后續發展乏力問題,使我國經濟結構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大量開發利用的漁業資源必然帶來大范圍的就業,當漁業資源開始枯竭時,這部分人員的失業、再就業很可能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難以有效、快速的解決,使我國社會經濟面臨諸多的負面影響,合理的管理漁業資源則能避免該問題。
  3.保護生態系統。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價值,是合理管理漁業資源的一個重要衍生影響,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在現代社會顯露無遺,如分布于北太平洋、阿拉斯加灣、堪察加半島附近的海豹,其體型較100年前縮小了大約46%,數目減少了73%,美國學者的研究表明,日本以及加拿大等國在該海域對鱈魚的過度捕撈導致海豹食物銳減,進一步導致其種群數目和體型縮小。而我國長江水域的白鱀豚也由于漁業生產活動處于滅絕邊緣(功能性滅絕),這都是合理的漁業管理提出了實際要求。
  三、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實現方式
  1.加強執法管理。執法管理的加強,是避免非法捕魚、合理保護漁業資源的主要措施,該舉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內的漁業管理,二是國際間合作管理。國內管理方面,可以按現有思路進一步優化管理辦法、細化管理條文。如漸進式管理,逐步應用養殖水產取代自然水產,限制過度捕撈,在這一方面,我國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可供推廣。此外,各地還可以引導漁業發展模式的優化,如此前當地片面重視增加水產品產量,但類別單一,后續工作中可以通過增加養殖產品的方式豐富漁業資源類別,優化當地養殖產業,有效管理漁業資源。
  2.完善綜合治理。綜合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在禁漁期幫助漁民獲取更多的收入渠道,應對漁業資源管理的副作用。如我國南方廣東省、福建省等地,有很多歷史悠久的漁村,當地可以集中力量進行商業化建設,將漁村作為旅游資源,休漁期對外開放,吸引游客前來,增加經濟增長點,非休漁期,漁民則出海捕魚,既能實現漁業資源的保護,也能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綜合治理也要求各地根據漁業資源的實際情況擬定更為合理的發展思路。如長江各地漁業資源漸漸枯竭,不能再無限制捕撈,可以設定2-3年的恢復期,使當地水產漸漸豐富,再開放捕魚作業。
  3.多元化發展經濟。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可以間接提升漁業資源的管理水平。所謂多元化發展,是指在現有基礎上設法利用當地經濟特點,給出更多的發展途徑,除了上文所說的水產品深加工、旅游業發展外,還可以適當通過工業、交通業、農業等多項手段綜合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比如我國湖北省部分地區,此前以漁業作為主要經濟產業,在時代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當地管理部門扭轉理念,重視工業、房地產行業的作用,持續降低漁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例,逐步實現經濟的多元化。其他地區也可以進行效仿,發揮自身優化。如當地景色較好,可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進行房地產開發,建設山景別墅、水景別墅等,一方面能夠刺激當地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另一方面通過新的經濟增長點擺脫了漁業經濟的單一束縛,實現了經濟發展多元化,提升了管理成效。
  四、結語
  綜上,我國漁業資源分布帶有規律性,與社會經濟關系密切,但在管理上并沒有完全完善。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保護生態系統,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方式上,要求加強執法管理、完善綜合治理、多元化發展經濟、引導漁業發展模式優化。后續工作中,各地應加強認識,以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看待經濟,應用上述理論使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施辰陽,白煒煒,陳李慶等.舟山海洋漁業資源現狀分析及其可持續發展對策探討[J].環境科學導刊,2017,36(06):11-16.
  [2]朱建飛,張翔.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漁民對海洋漁業資源利用的評價研究——以福建省惠安縣漁民為例[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6,33(08):21-25.
  作者簡介:桑嘉嘉(1983-3-)男,漢族,安徽阜陽人,本科學歷,現供職于潁東區農業農村局,水產工程師,研究方向:淡水養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