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貧困家庭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挫折感,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正確面對,往往會帶來學業、交友和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文章通過對陽江市 X 村的貧困家庭及青少年進行調查,分析貧困家庭中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情況,嘗試提出相應的途徑以幫助青少年提升應對困境的能力,最終實現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抗挫折能力;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伴隨著“相對貧困”的農村家庭出現。面對家庭的困境,生長在農村貧困家庭的青少年往往產生極大的挫折感,但他們又不知道如何去正確面對,往往會帶來學業、交友和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文章通過對陽江市 X 村的貧困家庭及青少年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分析貧困家庭中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情況,嘗試提出相應的途徑以幫助這些青少年提升應對困境的能力,實現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概念界定
?。ㄒ唬┛勾煺勰芰?
就抗挫折能力的概念來看,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看法,有的學者把抗挫折能力定義為一種挫折容忍力,有的學者把抗挫折能力界定為一種挫折承受力,還有的學者將抗挫折能力看作是挫折耐受力。馮江平先生在1991年所著得《挫折心理學》中,將抗挫折能力定義為個體適應挫折、抗拒和對付挫折的一種綜合能力,并將這種能力分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兩個方面。文章的抗挫折能力概念傾向于馮江平先生對抗挫折能力的定義。指的是在應對挫折過程中的適應力、耐受性和排解力的總和,而耐受性是抗挫折能力的核心要素。
?。ǘ┺r村貧困家庭
農村貧困家庭的界定有嚴格的劃分標準,就貧困的類型來看,可以分為“絕對貧困家庭”和“相對貧困家庭”。而文章采用的是“相對貧困家庭”定義,是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如滿足6類(未成年的孤兒、重殘、重病、重災、多個子女在讀高中或全日制大專、本科等院校、軍烈屬困難家庭,困難老黨員,困難老村干部)之一的家庭。
?。ㄈ┣嗌倌?
青少年是人生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介于童年期與成年期之間,是童年走向成年的過渡時期。年齡作為青少年的界定準側,但學科不同界定又有所不一樣。如心理學將青少年界定為13—25 歲;法學將青年期界定為未滿 16 歲的未成年人;人口學界定為15—25 歲等。結合各個學科對青少年的界定以及文章研究的實際情況,本研究提到的青少年為農村貧困家庭的成員,是接受小學四到初中三年級的在校學生,年齡段在 10歲到 16 歲之間。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兩種法來獲取所需資料。訪談法主要選取了9戶典型貧困家庭,通過訪談直觀了解貧困家庭的情況以及致貧原因。特別是對貧困家庭青少年進行個別訪談,收集他們挫折產生的原因以及抗挫折能力的現狀。
問卷調查法主要是通過發放問卷,并對回收結果進行分析來掌握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的情況。本次問卷發放120份,收回118份,有效118份,從問卷回收情況來看,效率接近98%。此次調查對象的年齡分布為10至16歲,為在校的學生,年級跨度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中三年級,青少年中男女比例約為5∶5。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可以對比較多的對象收集資料,在匿名回答的前提下,收集的資料更加真實及可靠,有利于數據進一步分析。
三、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調查情況
?。ㄒ唬┺r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狀況
(1)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普遍存在挫折感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表明,生活中常有挫折感占了總數的18.6%,生活中有時有挫折感占72%,而生活中沒有挫折感只占總數的9.4%,從數據中表明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挫折感比較普遍。因此,進行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是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現實需要。
此外,從調查問卷來看,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挫折感主要來源于學習、與父母關系等方面。從問卷的具體題目來看,其中,在“你的挫折主要來源哪里?”題中,成績下降為最高,占總數的72%,其次為父母的批評為35%。究其原因,學習作為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首要任務,是他們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徑,當成績不理想,他們就會有一種挫敗感,并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態度。
?。?)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的方式狀況
從調查問卷中發現,青少年抗挫折的方式呈現多樣性的趨勢。在 “當你受挫時會怎樣做?”的多選題中,通過找朋友同學聊天來排解挫折占到了總數的90%,找家人傾訴為50%。但是仍有一部份青少年采取了消極的態度去應對,面對挫折自己沉默不語占到了88%,占的比例不少。而找老師交談與自暴自棄的比例相當,只占總數的20%,這比例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此外,有的青少年還會通過網絡途徑找陌生人傾訴,也有的人會主動進行心理咨詢。因此,青少年抗挫折的方式選擇呈現多樣性的趨勢,并且積極方式與消極方式相當,然而積極方式面對挫折顯然抗挫折能力較強。
?。?)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現狀
從收集數據來看,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渴望抗挫折能力提升,大部分人對心理咨詢的方式有著正確的認識。覺得向心理咨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占總數的53.4%,而認為是一件丟臉的事只占10.6%。但是,由于學校沒有開設挫折教育的課程,也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引導,當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遇到挫折時,他們最常用的排解的兩種方式就是忍耐和找朋友傾訴。而父母對他們的心理關注也不足,在“你認為父母最在乎你的是什么”的題目中,認為父母在乎我的身心健康只占27.3%,認為父母在乎我的學習成績占到了 68.3%。同時,犯錯時父母通常會訓斥、打罵為占總數的74%,父母通常會安慰只占26%。從調查數據分析來看,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并不理想,就目前來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幫助還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在抗挫折能力提升上缺乏正確的引導。 ?。ǘ┺r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存在的問題原因
?。?)家庭對青少年缺乏應有的關愛
一方面是父母觀念的問題,在貧困的家庭中的父母往往也承受著極大挫折,他們文化水平不高,對子女抗挫折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理解,他們大部分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較少,甚至有些父母還認為心理咨詢都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所以父母往往忽略了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這些不利于青少年抗挫折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是貧困家庭父母由于生活壓力比較大,甚至還有的父母患有疾病或殘疾,導致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養成,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父母的支持。
(2)學校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的意識不強
就學校資源配置來看,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一般就讀的學校為鄉鎮中小學,其學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遠遠落后于城市的學校。目前大部分鄉鎮學校都還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老師,學校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關注度不高,當青少年遇到挫折后,缺乏專業的心理老師進行疏導。另外從學校教學的角度來看,學校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也不太重視,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缺乏針對性措施。在課程安排上未能將挫折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中,學校過度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輕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這些都不利于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發展。
?。?)社會幫扶忽略了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近幾年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社會對貧困家庭的支持力度非常之大,很多農村貧困家庭擺脫了貧困的帽子,而其子女在社會教育經費的幫助下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然而,社會力量僅僅從教育方面進行幫扶是遠遠不夠的,從扶貧長遠的來看,社會應該更多關注農村貧困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但是,社會在幫扶中容易忽略對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未能有效組織相應的社工力量介入,導致本來就處于信息相對落后的農村青少年更不易于提升抗挫折能力。
四、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培養途徑
?。ㄒ唬└改敢匾暸c孩子相處方式,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都是來源于家庭,而家庭也是個體形成提升抗挫折能力重要場所。而作為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培養子女抗挫折能力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子女。父母尊重子女是親子關系好壞的重要前提,尊重也意味著接納,接納子女的不足,接納孩子所遇到的各種挫折產生的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父母要主動了解子女挫折心理問題的原因,鼓勵子女勇于面對挫折,提升子女抗挫折能力,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家庭環境。
另一方面父母要主動與子女溝通。遇到挫折的青少年一般不會主動向父母吐露心聲,有時候還會隱瞞。在這個時候,父母要留心觀察子女平常表現的變化,并主動與子女進行溝通,可以問問他們在學校過得怎么樣,特別要了解他們在學校生活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此外,家長還要主動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從側面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情況,掌握子女心理動態,從而做到有針對性的交談。如果子女信任了父母,他也會主動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挫折感,家長只需要耐心傾聽即可,并引導子女建立自信心,鼓勵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
(二)學校要注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一方面,學校要有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的意識。學校的領導層要意識到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它能提高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也是貧困家庭擺脫困境的手段之一。因此,學校在頂層設計上要出臺相應的措施,在課程設計上要將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考慮在內,開設抗挫折能力教育課程。還要注重抗挫折能力培養的宣傳,讓學生了解抗挫折能力的有關知識,在遇到挫折時能學會調整心態,增強自身的排解能力。
另一方面,在培養上要有針對性。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群體與其他學生在心理的承受力是不一樣的,在開展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上,要結合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身心特點。如不同的年齡段,培養的內容有所不同;學生所產生的挫折感的原因不一樣,采取的方式也一樣。因此,學校應當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群體開展針對性的培養,幫助他們找到與自身挫折感最舒服的相處方式,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從而將挫折變成自己成長的動力。
?。ㄈ┩晟粕鐣Y源配置機制,政府要加強幫扶力度
首先,建立合理有效的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教育措施。一方面要保障教育經費的投入。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幫扶,先要從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入手,所以當地府要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加大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并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設立專項基金,保障抗挫折能力教育順利進行。另一方要提高師資質量,給鄉鎮學校要配備專業的心理老師以及先進的教學設備,并定期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訓,讓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與城里學生享有同等的教學資源。
其次,發展專業的社工隊伍。近幾年我國社工隊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快速發展,但是針對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培養的專業隊伍為數不多,政府要將這方面的支出納入政府的預算,以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引導社工隊伍發展。并將有社工專業人員納入到扶貧隊伍中,保障幫扶工作順利進行。
最后,政府除了對貧困家庭父母進行致富知識培訓外,還要請心理機構對父母進行心理知識的主題培訓。例如對父母如何正確看待子女的挫折感、如何與子女進行溝通以增強親子關系和怎樣提高子女抗挫折能力等等。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能讓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系統培訓,當子女遇到挫折時,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并知道如何支持孩子,這都有利于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的提升。
總之,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正處于可塑性較強的年齡階段,其挫折感的產生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提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相互支持。
參考文獻
[1] 馮江平.挫折心理學[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2] 陳炯波.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
[3] 劉思雨.個案工作改善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自我效能研究——以鳳城市G鎮Y村貧困家庭為例[D].遼寧大學,2016.
[4] 馬驍.關于培養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的理性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2.
[5] 陳冬梅.對貧困家庭青少年問題的探討[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8(12).
基金項目:文章系2018 年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攀登計劃” 專項資金)項目“農村貧困家庭青少年抗挫折能力調查研究——以陽江市某村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pdjhb0923。
作者簡介:李圣博(1981- ),男,廣東陽江人,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陳一沫(1983- ),女,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學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李梅萍(1998- ),女,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2016級學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1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