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對社會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進行了分析,明確了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了發展的主要策略,希望為關注此話題的人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建立的移動數字媒體,主要依托計算機、收集、數字電視、平板等電子化設備,成為當前人們獲取各類信息的重要手段,現階段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規模、范圍不斷增加,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一、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ㄒ唬┒嘣畔鞑ピ黾恿舜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新媒體信息傳播存在信息內容、信息傳播途徑等多元化的特點,現階段計算機軟件、手機上的APP使用等,為學生創造了多種接觸新媒體信息的途徑,學生對手機中QQ、微信、微博等通訊軟件的應用,更是媒體會有各類信息的分享、交流與共同,在該環境下,虛假信息、輿論等信息會快速、大量的傳播,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理念與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增加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ǘ┨摂M信息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較為嚴重
現階段新媒體環境信息傳播的管理還處于待完善的狀態,新媒體中傳播的信息呈現虛擬狀態,該類虛擬信息對心性較差、控制力較弱的學生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尤其是現階段的大學生脫離了父母的管制,在學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用來玩手機,甚至少部分的學生因癡迷于網絡游戲而耽誤了學業,嚴重時甚至出現人格障礙,新媒體中虛擬信息的傳播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與管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嚴重。
?。ㄈ╅_放信息平臺使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最大的特點便是其開放性與交互性,學生在新媒體提供的開放平臺上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而不同負責人,一些學生的言辭開放甚至模糊了道德的界限,學生在諸多的負面信息影響下,思想觀念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在眾多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下,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決策能力、控制能力等都顯得相對薄弱,受到的思想政治熏陶與教育也逐漸被弱化,嚴重時學生甚至無法有效的進行自我約束,甚至造成犯罪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策略
?。ㄒ唬嫿ㄒ孕@為基礎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新階段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在思想與行為上更加追求獨立性與個性化,此時如若強制性的對學生接觸新媒體信息進行限制,將引發學生的反感與抵觸心理,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開展,由此,為了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現階段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學校應當以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等宣傳教育為基礎,構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將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新媒體的宣傳教育上,在學生接觸新媒體環境的同時加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惠東的關注,從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良好的影響。一方面,學生應當創建自身的官方宣傳平臺,如學校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公眾號、論壇、百家號等,在各個平臺申請學校專門的信息宣傳平臺,在各個網絡平臺發表校園文化建設的信息,結合自身校園特色,整合校園文化活動資源,進行校園文化信息的傳播,引發學生對校園內信息的關注。另一方面,大學思想政治新媒體平臺的構建,應當作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的主要平臺,積極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內容、具備爭議的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評析,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對校園新媒體平臺的信息觀看獲取相對正確的對待社會事件的態度,并通過對學生評論的分析,把握學生對待各類事物的看法,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方向。
?。ǘ﹦摻ù髮W校園網絡環境管理機制
大學校園網絡環境的管理需要構建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在各個層面為學生營造健康、凈化的網絡環境,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理性的接觸與看待新媒體平臺傳播的信息,首先,新媒體網絡環境的管理需要學校加強各個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如大學校園內的宣傳部門、網絡信息中心、校園內的專業教師等應當組建網絡輿情的管理隊伍,共同完成對網絡環境的管理,在技術層面,加強校內BBS、實名登錄、網絡輿論排查等工作,實名制度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的網絡行為進行約束,共同創設良好的新媒體網絡信息環境。其次,新媒體網絡輿論的引導層面,應當注重網絡輿論的管理力度,一味的限制輿論發酵、刪除相關信息指揮引發學生的反感,而大學組織網絡輿論導向團隊,最重要的工作是對學生的思想、認知、理解的引導,注重培養學生成為網絡輿論評析的意見領袖,并在輿論導向中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對網絡輿論產生正向的思考與評價,如此大學對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論的控制將更加高效。最后,加大對新媒體網絡內容傳播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如新媒體網絡的用語規范、網絡言論的相關法律規定等,通過該類內容的教育宣傳,使得學生認識到哪些網絡言論是違法的,且幫助學生對各類網絡輿論形成較強的判斷能力,讓學生為自身在網絡上的言論負責,堅決抵制網絡謠言的散發,以自身為單位做好新媒體信息的凈化與維護,積極構建文明、風氣正、干凈的新媒體信息傳播環境。
?。ㄈ┮龑W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指學生在接觸、解讀與使用新媒體時所具備的素質與修養,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對新媒體信息進行合理的解讀,在新媒體平臺應用時時刻保持自身良好的素質與修養。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具備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發聲,對網絡信息進行評價、聲明、討論等權利,這是學生言論自由在網絡環境中的體現,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開設時,應當通過網絡有害信息的相關內容講解,培養學生準確分辨真假虛實、主動過濾垃圾信息、積極批駁不良信息的意識與能力,使得學生在新媒體的虛擬信息浪潮中,依然能保持自身的堅定與信念,積極從眾多的新媒體信息中獲取對自身有利的知識,通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如此,學生在今后對新媒體信息的解讀與應用中,能夠將自身正向的觀念傳播給更多的公民,讓更多的公民養成良好的媒介素養,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與效率,推動新媒體運行環境的文明、健康發展。 (四)運用新媒體創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現階段大學生入校后需要接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等思想政治內容的教學,教師合理的利用新媒體技術在該類課程的教學中發揮重要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大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新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其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充分列舉與實際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如教師對“清正廉潔”這一思想素質的教學,可以列舉中國古今中外的貪官案例,并列舉現階段國家反腐倡廉工作中各個部門的排查,與在排查過程中被判刑的人員,如呂梁原副市長張中生、山西省環保廳原廳長劉向東等,教師針對該類人員的事例講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判斷能力與辨別是非的能力,進而更好的在新媒體信息宣傳中發揮自身正向引導作用;其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新媒體互動性質的運用,現階段的大學生在網絡上較為活躍,在課堂上的活躍度較差,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設備在教學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溝通,如QQ群、微信群等,教師可以將教學需要的軟件、教學的具體流程與任務等下發到學生的手機上,加強學生與教師在新媒體平臺上的互動性,教師可以將各類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內容轉發都學生的群體中,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斷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有多元信息傳播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虛擬信息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較為嚴重、開放信息平臺使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等問題,通過構建以校園為基礎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創建大學校園網絡環境管理機制、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運用新媒體創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等策略的開展,盡可能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新媒體信息思想政治學習環境,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齊甜甜,于甜甜.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83-84.
[2] 徐曉霞.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智庫時代,2018(38):40-41.
[3] 謝學莉.新媒體背景下“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山東工會論壇,2017,23(05):38-41.
作者簡介:吳松(1992.01- ),男,滿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