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研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探討虛擬現實技術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尤其是能夠可以應用到兒童早教中去,虛擬現實主要圍繞場景、交互性、趣味性、沉浸感體驗展開。通過對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研究證明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英語教學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比較普通的英語教學向學生傳遞的信息是更容易被接受,儲存并提取的。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有效證明了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有效地加強R(Response)型條件反射,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效果。最終得出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新型的以及高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英語;教學;效率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概述
?。ㄒ唬┨摂M現實技術的定義
虛擬現實技術是仿真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研究分支。目前,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和研究領域就是將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網絡技術相結合,從而可以達到與現實世界近似的效果。仿真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3D真實感圖像,而虛擬現實技術則是利用這些生成的圖像處理過后模擬自然、環境、感知技能等。其中,感知意味著虛擬現實技術中也應該包括人類真實的感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這不僅僅是指利用計算機圖形技術產生相應的視覺,還要求可以產生運動、觸覺、聽覺等感知,甚至包括味覺和嗅覺,我們稱之為多感知現象。有了感知,我們自然會想到對感應到的信號做出一定的回應,也即產生相應的舉動,這就稱為自然技能。所謂自然技能,是指人的身體部位的運動或其他人類行為動作,例如:跑步、跳躍、蹲、轉身等。這要求計算機記錄數據并對參與者下一步可能產生的肢體動作作出預判,實時將數據等信息傳輸到用戶那里。傳感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
?。ǘ┨摂M現實的特征
虛擬現實技術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征。沉浸感簡單的來說就是身臨其境,這代表著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眼睛和大腦對虛擬環境進行體驗,而且可以全方位體驗到虛擬系統帶來的魅力。用戶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可以與現實中有不一樣的體驗感,將認知和感知完美的融合起來。正是這些特點使得虛擬現實技術以智能化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并且在探索新的知識方面享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交互性反映了虛擬現實與傳統三維動畫以及傳統CAD系統生成的模型的不同之處。虛擬現實構建的不只是類似于3D影片那樣提供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構建出動態的、變換的并且可以互動的效果。虛擬現實系統的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在于它的交互性,用戶在這個系統中可以通過交互設備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交涉,并且可以根據個人的思維方式有效控制某些動作的觸發,而系統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及時給用戶提供建議。它反映了用戶在虛擬環境和虛擬環境中對對象的操作程度。反饋的自然程度和重新安排系統虛擬環境的方法。虛擬現實技術中的人機關系在用戶與虛擬系統互相傳輸信息方面得以體現,這是一種交互的藝術。想象性是指虛擬現實系統,它可以創造不存在或不容易在現實世界中被體驗到的場景,但只能出現在人們的想象中。在虛擬環境中,用戶可以獲得感性和理性上的理解,從而擁有前所未有的體驗感,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最終取得認知上的飛躍。
二、虛擬現實技術對英語學習效率的影響
?。ㄒ唬┨摂M現實技術應用在英語學習中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1)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要分為幾個階段反反復復才能真正將一個知識吃透,過程是曲折的,量變的積累才會引起質的飛躍。在這些階段需要對所學的知識加工處理,在這些過程中往往會有新事物產生,所謂溫故而知新,而這種現象產生就可以統稱為學習。學習是指在人腦內部加工的過程,它是學習信息加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各個學生對學習加工的能力,還要盡量培養和提高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因此,老師的教學階段和學生的學習階段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理解階段、習得階段、保留階段、記憶階段、泛化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信息處理活動都是在學生的大腦中活躍進行的,這樣信息就會從外界的一種形式轉變到學生腦中的另一種形式,直到學生以作業或者考試的形式作出回應。教學的過程必須按照學習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策略進行。在確定學習成果(即智力技能、認知策略、語言信息、態度、運動技能)后,必須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并按適當的順序進行安排。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掌握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然后從全局上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敦促學生牢牢掌握新學的知識,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虛擬現實技術對學習動機的提升。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一種動力機制,決定了學習活動能否順利實現,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說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習效果,原因就是它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或多或少的作用。另外有一種說法叫做學習熱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普遍會有的一種活躍、堅韌、嚴肅、緊張的狀態。普通的英語教學,學生只有從書本與老師得到視聽上的英語刺激,這種刺激對于學生來說是單調且枯燥的,學生只能通過對以前事物的基本認知來與這種刺激相聯系,顯然,這種聯系是微弱的,間接的。而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刺激與認知之間的聯系,由于其沉浸性,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完全沉浸與一個充滿英語氛圍的環境中,而其交互性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刺激來源,讓學生不僅僅從書本與老師處才能得到刺激,由于其構想性,學生可以不僅接觸到已知事物的刺激,還可以得到來自未知事物的刺激,這種刺激與認知是同時存在的,顯然這種聯系是堅強的。所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英語教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從信息加工的源頭(動機階段)給予學生一個更為強烈的刺激,為下一階段的開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英語學習中的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基本觀點。主要在于弄清楚什么是“觸發反應”什么是“自發反應”,而這兩種反應又分別對應了兩種行為:反應行為和操作行為。一般而言,反應行為更被動,受刺激控制;操作行為代表機體能夠主動適應環境,受行為結果的控制。所以便有兩種學習形式應運而生:一種是用來塑造生物體的反應行為,稱之為經典條件反射;另一種是用來塑造生物體的操作行為,我們把它叫做操作性條件反射。
(2)虛擬現實技術對操作式條件反射的強化刺激。行為學習理論中提到一個很重要原則,結果跟隨行為相對結果延遲來說更加有效。即時反饋在虛擬現實技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更加直觀的反映出行為和結果之間的聯系,第二,使得反饋出來的信息更有價值。而虛擬現實的交互性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即時反饋,在學生做出操作的時候,在普通英語教學中很有可能老師無暇顧及所有的學生而導致學生并沒有得到即時反饋甚至是反饋,但基于虛擬現實的英語教學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點,只要學生做操作,程序對每個人的反饋都將是即時的,這就大大強化了操作式條件反射的強化刺激。同樣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傳道受業解惑,而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的聽著。學生是消極的聽者,基本上都沒有機會作出一般的反應,而且往往是以積極的方式作出反應。傳統的教科書避免不了枯燥乏味,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感,這對學習書中涵蓋的重要知識點是有阻礙作用的。課程教學基本上也是以提問的形式在教學生知識。但是,如果我們把虛擬現實技術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計算、選擇、比較、寫作、演講等方式做出積極的回應,進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顯然,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是完全契合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以及他提出的強化理論的。
三、結語
綜上,由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性、交互性和可視化,對比學生進行普通的英語學習,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可以做到有效的即使反饋,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積極強化與消極強化(正強化),最終可以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崔蕾.虛擬現實技術及其應用綜述[J].福建電腦,2008-05-01(25).
作者簡介:童哲嗣,男,蘇州科技大學15級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生;嚴莉,女,蘇州科技大學15級信息與計科學本科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