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詩與偶然的美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學芯
許多年以來,我和我周圍的一批詩人對詩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那就是任何一首詩的創作,應該剔除非詩成分,朝“純詩”的方向嘗試,讓內心的詩作,即能夠放在當代閱讀,又能放在未來之中,跨越年代和世紀,經得起:時間”的推敲。
我的詩紙正是在這方面作出的一種努力。
大凡作家或者詩人的創作,都想通過作品賦予生活一種背景,賦予我們命運一種意義,賦予我們行為一種認可,并從一個純粹的角度,將獨特的心情演繹為最耀眼、最鮮明的具體形象,將絕對的抽象轉變為充滿激情的敘述,達到理想的“美”。當我們受到某種環境感染,或興奮、或愉悅、或抑郁、或憤怒時,我們都會有一種特殊的震動,這是人的普遍狀態。而真正的或嚴肅的詩人創作真正的詩,則更為艱苦,自身要求更苛刻。他們必須摒棄傳統的觀念和刻板的教條,必須以超強度的心理狀態,通過怪詭的想象和變形的詞語組合,賦予詞語新的張力,從而讓詩生動地包容現實,又讓現實包容意識的詩,再現一種境界,凈化一種境界,以求得詩的永恒。我不敢說我的每一首詩作都達到了這種創造結果,但我可以說,我的大部分詩都有了這方面的嘗試。
說到這里,自然就想到了一個讀不懂詩的問題,這也是我在平時被最多問及的問題。我周圍的詩人對這個問題態度是不予理睬。但依我看,回答這個問題也很容易。我們使用的語言是被普遍使用的語言,因為普遍使用的緣故,就有了各人的需求、習慣、趣味以及邏輯思維方式。當一個讀者面對詩人的詩作,尤其現代詩人的詩作,如果囿于自己固有的閱讀方式去審視,結果會因在詩里找不到一丁點所要求并期望的東西而感到失望。一種形式的藝術,決不能用另一種形式的態度來對待,這是一個基本原則。讀詩,如果一開始就掌握這點,進入的速度就會很快。應該知道,詩歌經歷了多場革命,已變得與過去大不相同。新的一代詩人因為時代不同,表達方式也就有了多樣性。
林伯特?里德說過:“藝術真正功能在于表達感情,并且傳達理解?!崩锏碌倪@句話,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讀詩先讀詩人的重要性。人應該有一顆事業的心靈,但光有一顆事業的心靈還不夠,人還應該是一個正真善良的人,還應該具備恬靜的狀態。只有三者合一,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在這里暫且不談事業的心靈,就做人而言,正直善良是為人的基礎;就詩人而言,正直善良和恬靜是詩人所必須具備的姿態。這些年來,始終處于恬靜狀態我沒有做到,但內心總想恬靜一點卻是真實想法。人處在恬靜狀態中,感官就會有種特殊的氛圍,就會產生特殊狀態和期待。這種期待融合一種心境,引起情感,就產生了感覺,有了詩就是在一種恬靜狀態中完成的語言思維,接近心靈的表達。
詩是最珍貴的才智。詩的形式為我提供了表現內心奧秘的獨一無二的機會,當我佇立在窗前,在街上的一棵樹下呆一會兒,或在雨中走過夜晚,看見樹葉折射出來的珠光色,我的內心就會被聚集在精美或憂郁的詩味中;而白天一縷日光會使得空氣變得靜止而迷人;一只水晶玻璃懷里的茶水會變得十分清涼而凝重。所有這些,都會通過我的感情經驗進人詩,通過感覺具體的事物,觸及生命的內在本質,達到詩的境界。
詩能延續人的生命,我相信我的詩已經超越了我的生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5/view-1531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