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父子詩人的宿命(短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巢利斌

  在美國詩歌史上很少有父子相承的,但萊特父子,卻創造了歷史,至少會在詩歌史上傳為美談。大多數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延續一個家族的傳統,在文人中尤其如此,但往往事與愿違,繼承一門藝術確實是個艱難的挑戰,一方面需要有必要的天分,另一方面需要后天的培養。這兩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問題在于詩歌是文學藝術之極至,若非兩者巧妙結合,就很難有子承父業,我們沒有期待詩歌天才能夠在兒孫輩得到延續,因為這非人力可為。
  但對于弗朗茨?賴特來說,他的詩歌天分毫無疑問是一種傳承,這種傳承五歲時就顯露出來,而他十五歲時就正式寫詩,當時他的父母已分居,小弗朗茨幾乎很少見到父親,當他把自己寫的詩寄給老萊特看時,連詩人都為之吃驚,他鼓勵小弗朗茨繼續寫下去,有朝一日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這種教誨和鼓勵對于弗朗茨日后走.上詩歌道路起到相當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由于遺傳的原因,小弗朗茨在十五歲開始寫詩后,就出現了精神性疾病的朕兆,非常巧合是,老菜特也是在十五歲時因精神疾病被迫輟學的,這種父子的遺傳從某種程度上造就了一位未來的詩歌天才。在飽受精神上的折磨后,對內心的恐懼與失望,在后來弗朗茨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種痛苦的人生經歷非平常人可以體會,也許只有老萊特真正可以理解兒子,對于這位詩歌的引路人,弗朗茨懷著非常復雜的感情。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有太多揮之不去的陰影:父母的離異,以及老萊特的詩人朋友經常到他家里縱情于詩與酒。這些詩人的嗜酒如命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很深的印記,也許正是在這種氛圍的耳濡目染下,使弗朗茨在經歷第一次人生重大打擊時,也就是在他二十五歲時,他的集詩歌導師與父親于一身的老萊特撒手人寰,他迷失了自我。在精神疾病與喪父之痛雙重壓力下,他開始飲酒,有時竟露宿街頭。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雙重痛苦的降臨對造就詩人也許是一種苦澀的煉獄,對成就今天的弗朗茨卻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過程。之后,他開始信仰天主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弗朗茨,但上天并不因此而憐憫詩人的痛苦。從1992年起弗朗茨經歷兩年的精神疾病的折磨,他堅強地渡過了難關,他開始告別過去的陋習,重新開始和生命抗爭,他的毅力是讓人欽佩的,之后,他的一系列詩集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詩歌中盡管有些內心的彷徨與失望,但對人生總是懷著一種希望和期盼,這難道不正是一種超越家族的歷史傳承嗎?!
  也許幸運之神總會眷顧那些百折不撓的人,在他的父親詹姆斯?萊特獲得普利策詩歌獎的三十二年后,這一殊榮在父子間得到了傳承延續,老萊特地下有知一定會為此感到欣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5/view-15312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