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心意拳十六處練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水火居士
戴先師敏于習武,精祖傳拳藝。晉、豫名師交結殆遍。尤擅河南李政所傳心意拳術。后自出心裁,易李政“四拳八勢”以“五行拳”獎提攜諸后進,復立十六處練法要訣為拳學運用之柄,啟誘力行其“五行拳”者。故此十六字言雖少而要其中,語其略而濟于用,實為武學人道之梯航。夫善為學者于此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得盡者矣。
一、沖
此為十六字總綱,言行拳走勢時,務必堅持正念,致虛極而守靜篤,遍體正氣常自沖和,一舉動遵法而行之,處處循規蹈矩。乾坤莫測都在抱元守一之間,是謂練己也。陰陽生克謂之沖,此沖字可證戴先師以武入“道”之實。今之習六合而難明六合者,病在舍本逐末,誤沖為寸也。河南派心意拳寶鼎糾“寸”為“存”,雖有存心之善、存神之用,亦不及“沖”字包容廣泛也。
二、踐
舍步法而修心意拳,恐覓趨徑而無由。步法純熟。身法自然了當,手法自然生效,以此入門,進修才有實功。往來踐于無過之地,大可進入“善行無轍跡”之神域。
三、鉆
手者,乃全身之梢節,法者,修持鍛煉之作用。有手無法則不能意至于心,出諸自然也。昔人所謂“有撥轉之能,不費鉤桿之力,此手還是此手”正言手法妙用意也。高來挑之,低來扼之,橫來轉之,交手當萬慮消亡時用之,則其術有不可思議之妙,習者只可無心會。不可以勞心為也。
四、就
身法以自然為運用,能自此中體認三節,自可不誤。況反側,起落必欲從嚴,然后快意于心,抖身進出四梢矣。就者,束身順勢,猶水流就下,沛然莫御,全貴神領,方不落于執相也。
五、夾
此言呼吸升降,真氣相接也。是忘形養氣,培補身體良法,習者可與“用氣法”,“周天法”合參。萬不可私意揣度,須得名師益友指點剖析,庶幾路頭不錯,功日精進。茍或不爾,皆為妄矣。
六、六合
內外三拳相合,乃是無上上乘。外三拳返內三拳,用六合而不為六合所用,所以人莫能知、人莫能見,防危慮險之功歸于混元妙覺之地也。
七、疾
兵非神速不能深入,擊敵之法,若不念起用疾,心身不喜。須乘敵之心機未動,先奪其陰陽要害。而后意動形應,勢捷如響,是之為疾勝,而奪人大用存焉哉?
八、奇正
奇正者,三才一我,六合一心也,奇者,柔險權詐,勢走偏鋒;正者,剛決圓通,直闖洪門。奇正要旨,總以動靜之間致得中和,無有偏勝,似為穩便也。
九、摩精磨鏡
乃初學通關必用之成法,旨在化氣還虛也。磨鏡者,南岳馬祖譏之為磨磚作鏡也。摩精即手摩內五行,此法循呼吸意導人手,日行歲事無問,可躋壽域,五代楊凝式曾有詳述。
十、警
目有所見,意有所迎,立身行己之際,莫犯嬉戲之戒。觸目驚心,時時提防,不可須臾廢撤三才,即拳經所謂三性調養之意。
十一、起落
乾力坤勁,混合而成太極一氣,勃然機發,頓失俗相,隱現隨心,金鐵能透,即得靈勁,何必再求他法,其中只是一個真意,才是起落若水之翻浪之功用也。
十二、進退
六勢齊進不為敵之大動大靜?;?,必賴位正、心定之功。退應法合以順敵進。合能貫徹吾之三法,順能隨生隨化。無論進退,皆應不忤不棄,來力無蹤,去勢無影,此為進退最宜默會處。
十三、陰陽
陰陽者,道之發揮,所謂太極分陰陽。陰陽合成太極,一而二,二而一也,以拳勢而論:攻陽守陰,動陽靜陰,剛陽柔陰,此精義,歷代拳家所秘,能知陰陽則知無不周矣。
十四、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內外五行者,在天干則為:丙為陽火,丁為陰火,甲為陽木,乙為陰木,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在地支則為:亥水為陽,子水為陰,寅木為陽,卯木為陰,巳火為陽,午火為陰,申金為陽,酉金為陰,辰戌二土為陽,丑未二土為陰。陽為外,屬先天,手眼身法步,陰為內,屬后天,膽識精氣神,此先后天之所分,內外五行之所別也。內五行要動,念起用意,先發制人;外五行要隨,形動勢順,犯者立仆。內外五行一齊施功。所以奪造化,靈動大法備矣。
十五、動靜
陽皆主動,陰皆主靜,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此身之一動一靜,須常在虛空中。心意一動,身勢立應,故行,住、立、臥、言、默、屈、伸皆從玄關中出矣。
十六、虛實
乃為修身、正心之真秘訣,功造其極謂之虛,道合自然謂之實。虛者、法天象地,實者,物我無間,欲求不期然而然如響斯應,得道藝、武藝大光明者,基在是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3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