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 綠色記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 楠
“我在心里發誓:從今以后我要干的事就是把自然保護區的美和丑告訴更多的人?!?
對于大量的中國環保志愿者來說,可能不知道環保部長的名字,卻繞不開汪永晨的名字。
這位中國最早一批出自媒體的環境行動者之一,引領了媒體與NGO互動、記者參與環境事務的風潮,十余年來,已有數百位記者參加過她發起的“綠色記者沙龍”。
1993年,在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途中,汪永晨看到很多淘金者――他們帶著一大口袋面和一小口袋鹽,一進高原就是半年。淘金嚴重破壞著植被和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動物,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也都成了他們槍下的獵物?!澳谴?,我體會著什么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什么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那次,我看到了挖金之后高原上裸露的山坡、珍稀野生動物的遺骨,它們的血,一滴滴地印在了小溪邊的礫石上?!?
“那一刻我在心里發誓:從今以后我要干的事就是把自然保護區的美和丑告訴更多的人?!?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最早一批環境NGO之一――“綠家園”的雛形,開始行動。汪永晨是締造者之一。那是中國環境NGO的起步階段,后來,環境人士不無自嘲地將那時的行動重心概括為――“種樹、觀鳥、揀垃圾”。這是與整個社會的環境問題意識緊密呼應的。
此后,汪永晨將自己和“綠家園”的關注重心,置于江河。她開創了中國環境NGO的代表性活動――“江河十年行”。從2006年開始,每年冬天,汪永晨和十余名記者包租中巴車,走過中國西南的大江大河,提著攝像機、照相機,看壩址,看生態,看民生,看人情。
他們曾將一條街上的老式雨靴搶購精光,在傈僳族土屋里,圍在火塘邊上開會;在茶馬古道起點――丙中洛鎮上,小飯館老板為他們煮下一鍋鍋掛面,邊煮邊說,從沒見過城里人這種吃相!
“江河十年行”至今4年,留下了大量報道、照片、影像素材,西南江河的生態、風土人文在人們面前打開一扇窗口。
現在,汪永晨正在籌備新的江河環境體驗行動――“黃河十年行”。來自媒體的行動力量,準備再次出發。
QA
Q:“2012”成為熱門話題,地球正面臨各種環境危機,今年更是災害不斷。地球到危險時刻了嗎?
A:如果再繼續這樣無序的發展,真的是到了危險時刻。分析現在長江大水的成因,50-60%是人為造成的,這再次證實了無序發展的危害。
Q:西方現代生活方式已成為人類生活方式的主流,您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可持續嗎?
A:不可持續,但不能說它是主流吧。其實一些發展中國家有自己文化和傳統來支撐的模式,這個世界之所以還能維系,是因這部分比例還很大的。
Q:假如中國人全面追求西式生活,地球會怎樣?
A:那就不是需要一個地球,而是10個地球。
Q:您如何理解東方文化中的環保理念?
A:一些原生態的地方,靠一些獨特的文化傳統來維系,它們是經過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尋找出來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這些是希望所在。
Q:環保運動中,有國家、NGO、個人的力量,如何看待個人實踐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A:個人力量非常強大,不亞于國家和NGO。社會由個人組成,每個人都來重視,力量無窮。
Q:在推廣環保理念中所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A:最大的困境是中國人的欲望,對物質財富的強烈欲望,滲透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習慣于責怪政府追求GDP。其實個人對財富的欲望,絲毫不亞于此。幸福不見得是靠錢買來的,我們的欲望太強烈、太單一了。
Q:為了拯救地球,請您給一條忠告或建議吧。
A:從認識自然開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48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