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貝拉唑四聯療法用于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的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中運用雷貝拉唑四聯療法開展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94例設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47例)以及對照組(47例)。對照組中患者接受常規三聯療法治療,觀察組中患者接受雷貝拉唑四聯療法治療。分析不同療法下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中患者的治療效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P<0.05)。觀察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采用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復方尿囊素四聯療法治療效果顯著,臨床價值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貝拉唑;復方尿囊素;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79-01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胃腸道疾病,它是指患者的胃部和十二指腸球部發生慢性潰瘍的疾病,即使該疾病患者接受治療后,復發情況較為十分常見[1]。文獻報道,降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可通過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這一方法進行。現階段,通常采用抑酸劑和抗生素四聯用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本研究針對雷貝拉唑四聯療法用于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展開探討,具體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94例設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47例)以及對照組(47例)。對照組中患者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齡在33歲至50歲,平均年齡為(42.58±6.60)歲;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齡在34歲至51歲,平均年齡為(42.61±6.43)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仿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三聯法治療:口服1g劑量的阿莫西林、500mg劑量的克拉霉素、20mg劑量的雷貝拉唑,每日口服兩次,連續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實驗組患者口服1g劑量的阿莫西林、500mg劑量的克拉霉素、20mg劑量的雷貝拉唑、165mg劑量的復方尿囊素,每日口服2次,連續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轉陰等情況。
1.4 療效判斷標準 治療效果判斷標準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無效、有效、顯效。如果患者的胃鏡檢查潰瘍面降低小于50%,且腹脹、反酸、上腹痛、燒灼感等腸胃道癥狀加重或沒有任何改善,即為無效;如果患者的胃鏡檢查潰瘍面降低超過50%,且腹脹、反酸、上腹痛、燒灼感等腸胃道癥狀顯然改善,即為有效;如果患者沒有腹脹、反酸、上腹痛、燒灼感等腸胃道癥狀,胃鏡檢查潰瘍處于瘢痕期,即為顯效[3]。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研究內的數據開展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采用率表示治療效率、幽門螺旋桿菌轉陰率等計數資料,開展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不同療法下兩組患者的治療效率差異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治療效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差異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為89.36%(42/47),對照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為72.34%(34/47),觀察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X2=4.398,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科中一種常見的慢性胃腸道疾病,根據許多文獻報道,發生消化性潰瘍有一種重要原因為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并且,疾病也會由于其出現不停的復發。要使疾病復發率降低,改變患者消化性潰瘍的病程,就要根除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胃黏膜保護劑,復方尿囊素是一種復方制劑,它由尿囊素和氫氧化鋁構成,能使患者的胃腸道黏膜得到保護,中和胃酸,加快恢復黏膜,在腸胃疾病的治療上有很高的應用價值[4]。根據文獻報道,復方尿囊素會促進提升胃黏膜的血流量,NO和前列素E2的含量提升,對于治療胃黏膜損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作為一種抗生素,克拉霉素對酶比較敏感,酸性環境下無法發揮良好的殺菌效果,聯合雷貝拉唑使用后,能促進藥效發揮。應用三聯法固然可以使幽門螺桿菌的轉陰率提升,使潰瘍面愈合,然而其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作為一種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能抑制分泌胃酸,穩定酶敏感性抗生素,在有限時間內改善胃的pH值,促進抗生素發揮殺菌作用,讓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藥效發揮打造合適的pH作用環境[5]。阿莫西林能作用于幽門螺桿菌糖苷酶,有良好的細胞壁穿透能力,抑制細胞壁合成,使細菌溶解于破裂。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采用復方尿囊素聯合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聯療法后,相較對照組而言,其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和療效更好,有顯著性差異(P<0.05)。
總而言之,雷貝拉唑四聯療法用于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有十分良好的臨床效果,提升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賴建榮, 段小萍, 易培莊, 等. 雷貝拉唑聯合黃連素新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性潰瘍的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 2017(1).
[2] 王建業, 趙書章, 陳卿奇, 等. 雷貝拉唑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的療效分析[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1).
[3] 王翠萍. 雷貝拉唑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 中國藥業, 2017(5).
[4] 李小偉, 李克泉, 徐敏. 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膠體鉍劑四聯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療效探討[J]. 健康之路, 2016, 35(1):49-51.
[5] 謝代彬, 王梅, 賈雁平, 等. 消化性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兒奧美拉唑四聯療法治療效果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5):1146-1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