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采用64排螺旋CT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顱腦CT薄層掃描,然后分割患者頭部及顱內血腫區域圖像,并將頭部及顱內血腫進行三維重建,對穿刺深度及角度進行精確科學的測量,對帶有顱外段穿刺孔道的3D面部模型進行設計,在3D打印面部模型的引導下,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經顳部微創穿刺治療,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等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于治療前有顯著提升,(p<0.01)。結論: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治療,能夠實現治療的精確化、標準化與微創化,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高血壓腦出血;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其發病特點為發作時間快,致死率高[1]。為探究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本組實驗選取90例觀察對象在3D打印面部模型的引導下,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經顳部微創穿刺治療,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經我院臨床核磁共振檢查(MRI)或頭顱CT檢查確診[2];觀察對象中包括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中年齡最小者42歲,年齡最大者為74歲;患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有44人,中學學歷有36人,小學及以下學歷有10人;其中基底節出血者65例,腦葉出血者35例,其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計算為25-95ml。本次實驗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論證通過。
1.2 方法
1.2.1 CT掃描與三維重建 顱腦薄層CT掃描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掃描,對原始DICOM格式CT圖像導入3D打印專用設計軟件,對患者頭部及顱內血腫區域完成圖像分割,并將其進行三維重建,重建重點包括顱內血腫、頭面部皮膚等,對后續微創穿刺的點位、角度及深度進行精確測量,完成具有顱外端穿刺孔道的3D面部模型設計。
1.2.2 3D打印面部模型與后期處理 原材料取ABS樹脂,利用3D打印機對3D面部模型進行逐層打印。
1.2.3 利用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 指導患者體位保持仰臥位,在患者面部前放置3D面部模型,沿穿刺通道在患者左側顳部作一標記,將此標記設定為穿刺點,對微創穿刺手術區域常規進行消毒及鋪巾后,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作一0.5cm的橫切口于之前的穿刺點標記位置,將患者頭皮各層依次切開,然后將已完成打印的3D面部模型利用無菌袋包裝好放置于患者面部位置并使其盡量貼近患者皮膚,根據3D面部模型上設計的穿刺通道利用開顱鉆鉆取一枚骨孔,于3D面部模型上的穿刺通道將血腫穿刺引流管緩慢刺入約60mm長度(穿刺通道總長度約為70mm,穿刺深度即穿刺通道顱外段至穿刺通道末端),當有暗紅色液體流出時將導絲拔出,利用注射器緩慢抽出約5ml該暗紅色液體,當引流完全通暢時間引流管固定并完成頭皮各層的依次固定,將引流袋縫合,手術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利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據生活質量概念研制的生活質量測定量簡表(QOL-BREF)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進行評分[3],其中評分標準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與社會關系四大領域的內容,共26項條目,每個條目分為5個子選項,評分標準為5分:很滿意、4分:滿意、3分:一般、3分:不滿意、1分:非常不滿意,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分別于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后6個月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測定。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6.0軟件對本次實驗記錄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表示為均值標準差,P<0.05代表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 治療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等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于治療前有顯著提升,(p<0.01),見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將3D打印個性化治療方案逐步應用于醫學治療的各個領域是未來臨床醫學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例如在術前模擬手術中應用3D打印模型、在臨床教學中利用3D打印三維實體模型、個性化假體(3D打印模型)植入等。在臨床中可根據患者的MRI或CT圖像數據利用區域選擇及三維重建的方式,將患者的二維影像資料轉換為直觀的三維模型,便于醫護人員直觀清晰地了解患者病灶情況,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在本次實驗中,通過數字化設計及3D打印技術的應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利用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有效地減少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受到的傷害,并精準地清除了患者的顱內血腫,根據本次實驗結果:治療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等領域的生活質量評分相較于治療前有顯著提升,(p<0.01)。
綜上,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3D打印模型引導下經顳部微創穿刺治療,能夠實現治療的精確化、標準化與微創化,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杜洪澎,李珍珠,李澤福, 等.3D打印導板技術在腦出血微創穿刺引流術中的應用[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6,15(7):674-677.
杜國然,李澤福,胡秀玉, 等.3D打印技術在高血壓性腦出血硬通道穿刺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7,22(3):137-138.
黃星,劉禎,王旋, 等.3D打印技術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8,17(10):1014-1018.
王洪巖,郭麗芳,劉婷婷, 等.3D打印導航導板輔助微創穿刺治療腦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8):1020-10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69.htm